曾超益
摘要:地理是一門與人類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以初中湘教版地理教材內容為例,主要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區域地理等,這些不同的地理教學內容都來源于生活。因此,教師應該將地理學科放在生活大背景下進行教學。文章分析了核心素養背景下初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的意義,并提出生活化情境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地理;生活化;情境教學
引言
地理生活化情境教學法,指的是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有意識地結合生活真實現象,創設具有生動性、情緒色彩的具體場景,從而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在這樣的基礎上,能夠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并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熱愛生活、關注生活的習慣和能力。生活化情境教學的核心是將生活和社會現象經過加工、處理,用可行的教學形式承載教學內容,典型的教學形式有生動的語言描述、生活案例背景、游戲、角色扮演等。
一、在初中地理中開展生活化情境教學的意義
(一)能夠適應新中考考試要求
在初中地理教學中采用生活化情境教學,與新中考的要求相適應。隨著素質教育的發展,初中地理教學不再一味重視識記,而是更加注重考查學生利用所學地理知識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然而,在初中地理教學中,師生仍然對地理學科存在一定的誤區,部分學生認為像地理這樣的文科學科只要死記硬背,便能取得高分,而地理教師在升學率的壓力下,為了短期提升學生地理成績,也會要求學生開展大量背誦。這種教學模式的教學效率往往比較低下,更重要的是學生面對靈活的新中考試題,光是死記硬背難以應付。而教師在教學中堅持開展生活化情境,用生動形象的情境來引導學生利用地理知識解決問題,能夠更好地應對新中考的命題變化趨勢。
(二)能夠提升學生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初中地理核心素養主要包括地理實踐力、人地協調觀和綜合思維,教師結合生活創造教學情境,能夠有效提升學生核心素養,這與素質教育要求相適應。例如,教師在教學《中國的水資源》一章時,將中國不同區域的水資源現狀以圖片、視頻的形式進行整合,并開展社會調查活動,讓學生分組去當地的水利部門調查降水情況、用水情況,再去社區、學校等不同場合調查水資源浪費情況,讓學生在調查中產生水資源節約的意識,并結合所學知識提出保護與節約水資源的具體方案。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通過實踐活動鞏固所學知識,更在生活情境教學中提升了觀察能力、溝通能力、實踐能力等,能夠更好地樹立人地和諧、保護自然意識,促進綜合能力的提升。
(三)能夠提升教學效率,方便學生背誦理解
初中地理學科知識繁多,涉及的內容涵蓋范圍較廣,初中生背誦壓力較大。同時,地理不僅僅包含需要大量記憶的知識點,也有不少抽象的知識點,尤其是在自然地理部分,學生要理解抽象的地球結構、地貌等,都需要一定的理解能力。教師開展生活化情境教學,能夠使得課堂變得豐富精彩,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通過生活情境能夠更好地理解知識點,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的效率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二、在初中地理中開展生活化情境教學的策略
初中地理知識繁雜,教師開展生活化情境教學的形式多種多樣,以下以初中湘教版地理教學內容《澳大利亞》和《中國的人口》兩課的學習為例,探討在教學的不同環節,教師如何開展生活化情境教學。
(一)課前預習環節借助導學案創造生活情境
課前預習是學習的重要環節,也是常被師生忽略的環節之一。以往教師開展預習工作,往往是讓學生自行開展預習,而學生預習的主要方法便是閱讀課本,這樣的預習模式不僅難以與生活化情境教學聯系在一起,也難以起到預習成效,為后續教學的開展奠定基礎。教師可以采用導學案的形式創造生活情境,例如在教學《澳大利亞》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在導學案上設置問題:“請同學們通過互聯網等方式,和小組成員了解2019年澳大利亞大火的事件,并進討論澳大利亞大火給當地乃至全國帶來的影響。”在這一環節,學生通過互聯網等渠道搜查關于澳大利亞的資料,結合生活實際了解該國家,如小組成員發現澳大利亞多山火,這是魷魚處于南半球的澳大利亞夏季氣溫極高,降水較少,容易發生高溫干旱的極端天氣,因而容易引起大火。學生自主探究,分組討論,不同程度地對該國家產生了一定的興趣。
(二)課前導入環節引入生活素材
教師開展課前導入的重要目的,是為了更好的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帶領學生更好的進入新課的學習。由于在預習環節學生通過真實新聞對澳大利亞這一國家已經有了不同程度的了解,但是這一環節教師可以繼續引入更多的生活素材,如可以將大火中喪生的考拉熊,作為教學導入的主題。在播放新聞視頻素材之前,教師可以提問:“為什么澳大利亞有像考拉熊、袋鼠等動物,而在其他國家卻極為罕見,請同學們聯系氣候、地貌等特征,帶著問題觀看視頻。”在觀看了教師整合的視頻資料之后,許多學生都給出了自己的猜想答案:“澳大利亞地廣人稀,人類活動相對較少;澳大利亞地處南美洲,澳大利亞大陸與其他大陸相隔甚遠;澳大利亞地貌豐富,有豐富的草原、森林資源;與澳大利亞獨特氣候有關等。”結合視頻資料,學生已經對澳大利亞有了一定的影響,同時在教師設置的懸念引導下,學生對澳大利亞充滿極大的探究欲望,為新客駕駛的開展奠定基礎。
(三)教學重難點開展提問教學
對于課堂中的重難點教學,教師可以結合生活情境,以開放的教學模式開展提問教學和討論教學。例如在教學《中國的人口》這一章時,學生會發現計劃生育是中國的一項基本國策,是可以在班上先進行一個簡短的調查,調查班上獨生子女人數,學生會發現獨生子女人數占比極大。此時教師可以將近些年社會提倡的開放二胎等新聞作為教學背景,讓學生思考當前人口政策與20年前的區別,并討論出現這些變化的原因。
三、結語
地理生活化情境教學以生活為背景,帶領學生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這種教學模式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也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點,提高教學效率,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地理教師要科學安排教學,在不同教學環節滲透生活化情境教學,培養學生觀察生活,并利用地理知識思考和解決生活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潘平平.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地理生活化情境教學策略探索[J].考試周刊,2021(20):143-144.
[2]葉小倩,梁保平.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地理生活化情境教學——以“東南亞”為例[J].課程教育研究,2020(17):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