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滲透和發展,傳統出版業面臨出版內容、出版形態、傳播渠道和讀者受眾快速更迭的情況。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的界限逐漸消失,出版融合的趨勢日益明顯。在出版融合的時代背景下,對編輯提出了新的要求。編輯要想提升駕馭新興出版流程的能力,就必須提升自身的知識文化素養、職業素養,增強計算機使用能力、統籌策劃能力、營銷推廣能力。
關鍵詞:出版融合;編輯;職業素養;業務能力
中圖分類號:G2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1)01-0199-02
一、引言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不斷滲透和發展,數字出版物不斷推陳出新,傳統出版業面臨出版內容、出版形態、傳播渠道和讀者受眾快速更迭的現狀。進入2020年,數字技術蓬勃發展,新興媒體不斷出現,出版融合的趨勢越發顯著。出版融合發展應立足傳統出版行業,以優質內容為根基,以數字技術為支撐,以互聯網為平臺,促進傳統出版和數字出版的深度融合、滲透[1]。近年來,國家出臺了多項政策,為傳統出版行業的改革提供助力,對出版行業給予資金支持,保障出版行業的健康發展。出版融合發展對技術、產品、渠道、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出版行業的編輯所具備的策劃、編校能力已無法滿足融合發展的要求。如何向懂新興技術、運營管理、用戶體驗的全媒體編輯人才轉型,如何提升編輯人員各方面的素質,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編輯要抓住時代機遇,不斷地提升自身的業務能力和職業素養。
二、出版融合背景下編輯應具備的意識和素養
(一)敏銳的政治意識和思想意識
編輯的工作是為社會傳播思想文化。在融合出版的時代背景下,編輯必須向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看齊,認識到出版工作在構建意識形態層面的重要性,堅持傳播先進文化。
編輯的政治意識和思想意識指的是編輯必須堅定政治信仰,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站穩政治立場,遵守法律法規,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爭取做到雅俗共賞,創造出符合人民需求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產品[2]。在融合出版背景下,編輯接觸到的信息來源廣泛,信息的質量也參差不齊。因此,編輯必須站穩政治立場,不斷增強自身的政治意識,準確鑒別出有錯誤政治方向、錯誤輿論導向的信息,自覺抵制各種不良思想和文化糟粕。此外,編輯要加強學習,第一時間了解并把握出版行業的新政策、新法規、新要求。
(二)良好的知識和文化素養
媒介融合時代,海量的信息和數據充斥在現實空間和網絡空間,其中,有大量重復、有誤的信息。這些信息可能來自圖書、報紙、期刊、電視等傳統媒體,也有可能來自互聯網。編輯需要具備較高的文化素養,才能在收集信息的過程中,從大量的信息中正確識別和篩選信息,保證信息的質量。因此,編輯應當涉獵文學、歷史、社會、哲學、心理、金融等跨學科、跨專業的知識,做到“知識廣博、博中求專”[3]。編輯可以通過閱讀各類書籍、了解最新語言規范等方式來提升自身的文化修養,積累文化知識,增加文化積淀,保障自身在出版融合的大環境下也能策劃出順應時代發展且符合社會效益的出版物。總而言之,無論出版物的形態如何發生變化,優質的內容始終是出版物的根基。如何識別并篩選出優質內容,是編輯的核心競爭力,也是編輯在新業態下立于不敗之地的關鍵。
(三)專業的職業素養
編輯的職業素養包括市場洞察能力、選題策劃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創新能力等。在出版融合背景下,編輯應把“立體出版”的思維貫穿于出版的全流程,借助互聯網等手段收集目標市場信息、讀者個人信息、讀者閱讀需求信息、讀者閱讀行為信息,給讀者精準畫像;將采集到的有關信息進行處理、整合、運用、存儲,對出版物市場進行準確、細致的分析,預測目標市場的需求狀況。在此基礎上再進行選題策劃,并根據數據分析結果及時調整出版策略,努力保障出版物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
編輯還需要具有較強的社會交往能力,依據不同的選題尋找合適的作者,并與作者保持聯系,架起出版社、讀者和作者之間溝通的“橋梁”。編輯可以運用各類社交軟件結合傳統書信往來的模式進一步深化與作者的關系。在圖書進入生產階段時,編輯還要與校對、印刷等不同環節的人員保持溝通,出現問題時應該及時協調、解決問題。
“創新精神”對編輯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出版物形態的多樣化催生了大量的新興出版物,如近年來比較火熱的VR童書。然而,在目前的出版物市場上,該類別的出版物質量參差不齊,缺乏優質作品。編輯應充分發揮想象力和主觀能動性,創造出更多高質量的出版物。
三、出版融合背景下編輯應具備的能力
(一)與時俱進的計算機、互聯網使用能力
以計算機為支撐的數字技術是出版行業健康發展的物質保障,“內容+技術”是出版融合發展的大方向。各類新興的數字技術從出版物的選題策劃環節開始就要進入出版流程當中,才能實現出版全流程的數字化[4]。
在出版融合的潮流下,編輯不僅要擁有熟練使用計算機進行稿件審核、編輯加工的能力,還要擁有從互聯網進行數據爬取、數據處理、內容整合的技能。數字出版時代的洪流已滾滾而來,編輯只有盡快學習互聯網技術、新媒體技術和數字出版知識才能不被時代淘汰。在日常工作中,編輯可以利用騰訊文檔、石墨文檔等軟件和作者、校對人員溝通,對稿件進行同步審核、修改,大幅提升工作效率。編輯如果能掌握數據獲取、處理和使用的能力,就能夠在選題策劃、組稿、審稿、營銷推廣等環節充分利用這些數據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業績。
在出版融合發展的進程中,隨著出版物的形態更加多樣化,也考驗著編輯多渠道營銷的能力。融合出版物往往是多渠道發行的,它可能包含紙質書、電子書、有聲書等多種形態。因此,編輯還要了解除紙質出版物、電子出版物之外的其他媒體形態,熟悉不同出版物的制作流程,根據不同的傳播渠道來設計出版物的表現形式,如H5頁面、小程序等。再通過多樣化的宣傳渠道傳播出去,覆蓋更多的讀者群體,提升出版物的影響力。
(二)立足全局、統籌策劃的能力
出版融合發展重塑了出版流程中的各個環節,再造了一個編輯、制作、發行、宣傳、服務系統化的出版流程[5]。在傳統出版階段,編輯的綜合能力體現在對出版物的內容和形態兩個部分的把控上。第一,在出版物的精神生產階段,編輯需要嚴格把關信息采集、選題策劃、組稿、審稿、編輯加工整理等不同環節,才能保證出版物的內容質量,從而確保出版物順利進入物質生產階段。第二,在出版物的物質生產階段,編輯仍然需要參與審核發稿、校樣處理、樣品檢查等步驟。當出版物進入流通領域后,編輯還要負責出版物的宣傳和反饋信息的收集。也就是說,出版物從生產到流通的全流程都要求編輯參與。
融合出版物要求編輯具備更強的掌控全局的能力,在進行選題策劃時就必須將出版物形態、宣傳渠道等方面考慮在內。在傳統出版行業,編輯在出版物完成出版后,對其他環節的參與度并不高。在出版融合發展階段,編輯還要主動參與產品研發、產品營銷、售后服務的過程,并協調統籌各部門共同參與。隨著數字技術的進步,電子書、有聲書、VR圖書等不同類型的數字出版物極大豐富了出版物的物質形態,因此,編輯還應該學習音樂、美術、設計等相關知識,甚至還要了解圖片處理、鏡頭語言等知識,提升駕馭新興出版流程的能力。
(三)全方位、多媒體的營銷與推廣能力
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相比,傳播速度更緩慢,傳播渠道更單一。近年來,傳統媒體的發展遭受到嚴重沖擊,其中,表現最明顯的是報紙業。越來越多的傳統紙質報刊發行量大幅縮減,有的甚至已經停止發行實體刊,僅發行電子刊[6]。但是機遇和挑戰是一把“雙刃劍”,那些市場嗅覺靈敏、順勢而上的出版機構已經享受到新技術帶來的紅利,這些出版機構近幾年的營收呈現一個特點:線上營銷的收益遠高于線下營銷的收益,并且兩者差距越來越大。
在出版融合發展的新趨勢下,編輯的工作內容已經悄然改變,出版物的宣傳和營銷不再是書店銷售人員的工作。業務能力出眾的編輯會通過線上和線下不同的渠道收集大量的讀者反饋信息,并及時對當下的銷售策略進行調整,再結合形式多樣的宣傳手段,合理利用數據分析等技術,分析讀者消費特點,準確獲取讀者的潛在需求,為讀者提供精確化、個性化的服務,多方面、全方位地提升出版物的傳播力和影響力。通過對市場信息的及時把控,編輯可以掌握第一手讀者資料,這對日后出版物的生產有積極的指導意義,能夠形成良性循環。
四、結語
出版融合發展引起了出版業態、出版格局前所未有的變革。傳統出版行業需“順時而變”,掌握主動權,拒絕被出版融合的潮流裹挾著前進。出版機構要想在市場競爭激烈的情況下生存下來,就必須培養優質的人才資源,留住人才資源。對于在傳統出版行業深耕的編輯而言,更需要做到“以思想意識為航,以圖書內容為本,以科學技術為用”,立足優質出版內容,了解市場需求,合理利用計算機技術收集和處理數據;綜合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不同形態的出版物投放到相應的渠道;為用戶提供多樣化、精細化的內容和服務,并及時對出版物進行重印和再版;奮力突破傳統出版行業發展的限制,最終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參考文獻:
[1]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關于推動傳統出版和新興出版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N].光明日報,2015-04-10.
[2] 閆翔.融合出版時代編輯應該具備的素養分析[J].中國編輯,2018(07):48-50.
[3] 劉蒙之,劉戰偉.融合出版背景下編輯出版人才市場需求分析與培養改革思考——基于2017年就業季120條編輯出版類招聘信息文本的詞頻考察[J].出版科學,2017(05):10-12.
[4] 張晨,汪麗亮.數字時代編輯出版的數字化轉型[J].出版廣角,2014(05):50-51.
[5] 李弘.變革時代論數字出版編輯[N].中國新聞出版報,2014-12-01.
[6] 張慧.從編輯視角看傳統出版與新興出版的融合發展[J].出版發行研究,2015(09):75-77.
作者簡介:秦昕玥(1996—),女,四川資陽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編輯出版實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