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琳
摘要:隨著新高考制度的改革,數學學科教學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師除了關注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之外,還要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之中。同時,還要加強師生之間的互動,注重高中數學思維的培養,以提高學生的數學綜合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強化學生的思維認知,從而落實核心素養的培育任務,以提高教學的質量。
關鍵詞:新高考;數學學科;高效課堂;構建對策
在新高考背景下,常規的課堂教學略顯落后,教師要改變自己語言講授式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學中做、學中樂,并且踐行數學核心素養。在教學中,教師需要遵循以生為本的理念,將學生的發展作為教學主體。在指定教學目標的時候,教師要將核心素養作為關鍵內容,不斷優化教學過程,如問題導學、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方式都是構建高效課堂極為關鍵的因素。當然想要達到這些標準,離不開教師崇高的職業素養,這意味著教師要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培訓,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
一、優化課堂導入環節,吸引學生注意力
課堂導入在教學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優化課堂導入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一半。為此,教師不能僅注重教學內容的講解,還需要重視課程導入環節。高中數學教師通常經驗較為豐富,他們都知道課堂導入的重要性。然而,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在進行課堂導入時,教師通常僅會以一兩句簡單的話為引,這種導入方式雖然也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是維持的時間非常短暫。為此,在課堂導入時,教師可以通過簡單的生活小情境進行課堂導入,如此既有利于讓學生長時間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又不會過多占用課堂時間。
例如:在教授排列組合知識時,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一個生活情境。學校要為元旦晚會挑選主持人,同學們都踴躍報名,經過初步篩選,最終有四名學生進入了決賽。若學校想要從中挑選三名主持人,那么有幾種方法呢?確定了三名主持人后,他們在臺上從左到右依次站立,有幾種站立方式呢?由于這一情境是生活中常見的,所以學生很容易被其吸引,陷入問題的思考中。針對這一問題,大部分學生都會有模糊的思路,但是想要得到結果又會覺得千頭萬緒。為此,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拿四塊橡皮、四支鉛筆等去實踐操作。如此,可以奠定整堂課的探究基石,提升教學效率。
二、優化提問,引導學生深思
利用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高中數學教師常用的一種手段。不過在常規的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問存在著些許的不足,具體表現在教師提出的問題沒有實質性的內容。有的問題則是過于深奧,學生無法得出正確的結論,即使在教師的幫助下依舊很難理解。這種“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式的問題引導教學很難發揮其真正的效果。另一方面,教師提出的問題沒有實際效果。如“這道題大家懂了嗎?”“你認為這種做法對嗎?”這些沒有營養的問題導學阻礙了數學教學效率,而階梯式的問題導學可以巧妙地解決這個問題。每個學生的認知水平雖然存在著一定的差距,但是從簡單形象到復雜抽象這個規律是通用的。基于學生大眾性的認知水平,教師在設置問題的時候,要從易到難,步步加深,這樣不僅可以滿足大多數學生的需求,還可以激發他們的探究欲望。
三、重視錯題,在鞏固中突破
學生在學習高中數學知識時,存在的疑難點較多。若學生單純聽,那么他們很難真正掌握此部分知識。因此除了日常的訓練之外,錯題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內容。錯題整理并不是讓學生將錯題簡單地羅列在一起,需要學生先分析教材中的知識按照一定的標準分成不同的類別。其次,針對平時考試或者做題出現的錯題,教師需要讓學生深入分析題型,將其做好知識歸類。再次,在整理習題時,很多學生容易將正確答案以及詳細的解題流程全部寫在錯題之下。這種將全部知識呈現出來的整理方式,雖然看起來清晰明了,能夠提升學生的復習速度,但是學生都是存在惰性的,若知識點標記得太過清楚,那么學生在復習時,就不會深入思考,而是直接看一遍解題流程,這樣根本達不到提升學生思維能力、讓學生獲得新的感悟、提升解析能力的作用。因此,在整理錯題時,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精簡流程,為自己留下想象與思考的空間。最后,總結試題是為了讓學生更好地復習,查漏補缺,因此,教師也需要為學生留出分析錯題的時間。如此,學生方能通過錯題整理這一流程,全面掌握解析數學知識,為高考做好準備。
四、結語
綜上,在新高考背景下,教師既需要提高學生的數學技能,還需要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全面提升。教師想要構建數學高效課堂,教師除了關注學生的分數之外,還要促進其能力、思維等多方面的提升,如應用能力、動手能力、舉一反三能力等。這也就意味著常規的語言講授式教學是行不通的,教師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夠促進高中數學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趙玉芳.新高考背景下高中數學復習策略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12):198.
[2]高麗.新高考情景下高中數學核心素養培養的教學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20(52):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