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蓉 黃志啟
摘要: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旅游成為了人們追捧的一大熱潮。社會中旅游行業用人企業在不斷擴招有足夠職業能力的人才,使得中職院校旅游專業面臨著新的挑戰。中職學校作為為國家輸送專業、實用型人才的重要渠道,與其他院校教育形式相比,中職教育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及實際工作能力。因此,中職院校應緊跟社會的發展,培養出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專業知識技能的旅游專業人才。本文分析了中職旅游專業學生需具備各方面的職業能力,結合此結論,闡述了中職院校旅游專業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的路徑。
關鍵詞:中職教育;旅游專業;培養職業能力
中職院校擔當著為國家輸送高質量職業技術人才的責任,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及職業素養。然而,當前大多中職院校對旅游專業的學生存在重職業技能培養、輕職業素質培養的問題,致使培養出來的學生無法滿足社會用人企業的要求,嚴重阻礙了我國旅游業的發展。因此,本文認為中職院校旅游專業教學應著重分析當下社會對旅游專業學生的需求,采用針對性改善、全面性培養的教育方針,以培養高質量、高素質的技能應用型人才。
一、中職旅游專業學生需具備的職業能力
(一)良好的心理素質
良好的心理素質包含心理抗壓能力、積極的向上的心理追求。在面對工作上的困難能夠沉著穩重地處理。再加上,旅游行業是服務行業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項產業,更需旅游專業學生擁有耐心待人、真誠待人的優秀品質。
(二)專業的知識素養
與其他專業不同,旅游專業涉及到多方面的知識,如旅游地點的背景故事、人文文化等知識。此類專業知識屬于旅游專業的主要工作內容,學生需準確掌握旅游地點相關信息,才能做好本職工作。
(三)較強的表達能力
旅游工作者的工作范圍非常廣,不僅需要通過與旅游者相互溝通,以幫其解決問題,還需要整理制作與填寫旅游公文等文案報告等與語言組織相關的工作。再加上,導游在工作期間,還需擔任氣氛活躍者、關心問候者等需與人溝通的角色。因此,較強的表達力是旅游專業學生必備的一項工作技能。
(四)靈活的應變能力
旅游人員各具特色,由于每個人都來自不同的地方,各自的習慣也有所差異,旅行過程中,避免不了沖突。針對此情況,旅游工作者需及時調和沖突雙方的關系。另外,在旅游的過程中,時常會出現各種突發事故或是意外,對此旅游工作者需冷靜分析、果斷解決問題,為旅游人員提供良好的服務。
(五)基本的行業認知
每一個行業的員工都需具備基本的行業認知,如旅游專業的學生需了解旅游市場的發展趨勢,旅游管理工作內容及對職業的理解與服務意識。
二、中職旅游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的路徑探究
(一)課程設置方面——課程優化
根據現代社會旅游行業的發展趨勢,中職旅游專業教學的主要課程應做出相應的調整。如傳統的旅游教材內容主體圍繞培養學生的主業技術能力,對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內容較少。因此,本文建議應設置合適的課程教材,在原有教材內容的基礎上,以積極響應國家旅游行業最新條款為前提,全面優化旅游專業的課程內容。
第一,考慮到旅游專業學生應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應添設一門《就業前的入職引導教育課和心理輔導課》,目的是幫助學生消除就業前緊張的情緒。在一般的中職教育中,學生最常見的問題就是就業前焦慮,出現此類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學生自身的專業能力不足,導致心理上產生對工作的恐懼感,另一方面主要體現在學校重視職業技能教育,忽略了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就業前的入職引導教育課和心理輔導課》針對以上情況專業性的培養,有效地緩解了學生的心理壓力,幫助學生合理規劃自身的未來職業方向,使學生擁有健康的心理素質。同時,通過學習課程內容,學生可以認識自我、分析自我,對自己的未來職業道路有特定的規劃。課程其中包含的心理輔導,目的是為了培訓學生的心理素質,讓其學會抗壓和面對挫折。對于培養學生職業素養,鍛煉學生的職業能力而言,開好《禮儀/社交禮儀課》也是必不可少的,目的是教會學生基本的待人禮儀,如各種場合上的社交基本禮儀及面部表情管理。旅游工作者在工作過程中會接觸到更高層次的人群,在不同場合也需要注重自己的著裝搭配。
第二,從學生的學情入手,中職學校應引進專業基礎課程及專業實踐課程。考慮到旅游行業涉及一定的地理和歷史知識,需要學生會帶路、會識路,也需要其通過講解景點等旅游地點的歷史故事等相關知識來活躍旅游的氛圍。對于專業實踐課程而言,學校應從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出發。如開設《導游才藝課》《導游實務-帶團技能實訓課》等模擬工作場景類型的實踐課程。建議開設此兩項課程,目的是為了鍛煉學生的實際工作能力及培養學生工作所需的才藝,從而使學生具備勝任到有這份職業的能力。例如,旅游行業工作人員需要多才多藝、具有良好的語言組織能力及實際工作能力。在《導游才藝課》課程教學中,可以構建模擬真實旅游現場,讓學生接近真實的學習導游所需具備的才藝。在《導游實務-帶團技能實訓課》,讓學生把學習重心放到實踐練習中,從而有效鍛煉學生的實際帶團能力。
(二)教學方式方面——生本理念
中職學生的年齡尚小,學習經驗不足,對教師做出的引導需求較大。中職學校旅游專業教育應秉承著生本理念,堅持以學生為主,全面圍繞學生開展教學,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本文建議,教學期間教師應起到恰當的引導作用,開展“學生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將課堂的主體地位交給學生,鍛煉學生發散性思維,以培養學生的自我領悟學習能力。另外,對于旅游服務專業的課程而言,學生需通過實際動手、動口、動腦等綜合性學習能力,在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找出屬于自己的學習規律模式。例如,在旅游專業教學過程中,在課堂中開展項目教學法、情景模擬法。項目教學法堅持以實際操作為主要學習路徑,主張先做后學。將教材中所闡述的內容轉化為實際操作項目,具體分為三到五部分,同時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合理地分布任務。從而讓學生在動手實踐操作的過程中,動腦思考項目中理論知識的作用,以保證學生能夠積累足夠的學習經驗。進而達到“在操作中學習,在學習中感悟”的教學效果。又如,在課堂中實施情景模擬教學模式非常重要,其主要的核心價值就是讓學生在課堂學習又能身臨其境的感受。通過設定與真實旅游場景相似的場景,使學生能夠自主結合現有的知識儲備量及個人應變能力,將此能力轉化為實際操作能力。在此教學環境下,既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在一定程度上簡化教材中難以理解的理論知識。以此兩種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授課,能夠有效地鍛煉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培養其團隊合作能力
(三)人才培養方面——校企合作
社會旅游用人企業,是旅游行業發展的縮影,其需求對象就是旅游行業未來的主力發展目標,同時也是中職院校教育的方向。中職院校要想積極改革,跟進社會發展的進度,可以實行與社會企業合作的革新方式。如在學校實施學生實習制度,通過“月實習制度、寒暑假實習制度”,使學生將所學到的理論知識充分地引用到實際工作上,以鍛煉其實踐能力及知識應用能力,強化其實操水平。除此之外,培養專業的人才,中職院校還應與社會企業合作管理,充分利用企業中富有經驗的人才來學校做教育指導,也可定期開展工作講座,讓學生接觸真實的旅游專業人員。與此同時,旅游專業的教師也應積極的“走出學校,參與企業工作”,從而使自身的教學內容更具真實性和先進性,以保障教學質量。除了常規的專業講座及實習制度之外,中職院校也可以通過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真實的旅游管理實習路徑(如學校餐廳、學校超市等微型企業),讓學生自行監管與運營,教師及企業人員做好必要的指導工作,使學生能夠從中獲取真實有用的實戰經驗,以為未來職業奠定基礎。從而達到學校教育與商業化運作相結合的教學效果,使教學內容與現實工作需求相關聯,進而達到真正落實現代化教育的核心理念,達到高質量的教學效果,更是為推動國家中職教育、旅游行業發展做出巨大的努力。例如,在實行“月實習制度和寒暑假實習制度”期間,教師應嚴格要求學生的學況,如讓學生做好實習筆記,記錄自己實習過程中的實際感受,從而有效鞏固學生日常所學到的技能與知識。再如,學校和企業合作期間,應利用企業中有豐富的工作經驗及一定領導能力的公司人員,在校內開展講座,使其向學生傳授正確的經驗。與此同時,教師在外出企業調查期間,應根據教材內容難易程度,結合現實企業發展的規律,合理制定教案,以確保自身引導的準確性。又如,與學校合作的企業可以自行挑選學生參與到自身的管理中,對其進行真正工作意義上的培養。在讓其親身體會旅游管理工作的過程中,保證給其一定理論的指導前提下,讓學生參加實戰項目,進而有效鍛煉學生的實戰經驗。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中職旅游專業教育需針對性地做出改革。隨著當代社會不斷發展,旅游行業的發展趨勢也隨之變化,再加上,目前社會企業對服務行業的要求非常之高,對學生的需求不再拘束于職業能力,而越來越重視學生的職業素養。另外,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較強的表達能力、專業的知識素養、靈活的應變能力及對行業的基本認知與分析,是現代旅游專業學生所必備的技能。對此現狀,本文建議中職院校應從課程設置方面、教學方式方面及通過校企合作培養人才方面入手,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專業知識素養、行業規劃認知等素養。從而達到高質量的教學效果,進而為社會培養文明、素質、有能力的實用型技術人才。
參考文獻:
[1]王青.中職旅游專業職業能力提升的實訓課堂教學模式探析[J].職業,2020(10):84-85.
[2]侯玉潔.中職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及課程設置優化研究[D].河北科技師范學院,2019.
[3]包艷姣.職業能力導向下中職導游類專業人才培養策略研究[D].廣西師范大學,2019.
[4]劉盛.能力本位視角下的中職學校旅游專業課程改革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8.
[5]田一涵.全域旅游背景下中職學校民宿服務管理專業建設探索與構想[D].廣西師范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