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閱讀作為中職英語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英語核心素養的重要環節之一。有效的英語閱讀,有助于培養學生獲取語言知識、整理語言知識和分析語言知識的綜合能力。在培養英語核心素養的職業需求背景下,探索如何改變碎片化教學現象,幫助學生將所學知識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從而提高閱讀教學效果顯得十分必要。本文通過探討思維導圖在中職英語閱讀教學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旨在激發學生對英語閱讀的學習興趣,改善閱讀學習效果,助力英語核心素養的培養。
【關鍵詞】閱讀教學;思維導圖;中職英語;核心素養
【作者簡介】王娟娟(1981-),女,漢族,安徽巢湖人,玄武中等專業學校,文學碩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
隨著對外開放的日益深入,行業英語能力成為各大公司、企業的“敲門磚”,英語能力的培養,對于中等職業學校學生的未來職業發展起著不容小覷的作用。面對日益激烈的行業競爭形勢,傳統的教學思路和方法,顯然已無法適應和滿足新時代下學生對英語知識的需求和個性化發展的需要。由此,中職英語的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方式正在改變。為迎合中職英語教學改革的發展需求,最新修訂的《中等職業學校英語課程標準》(2020版)中提出了“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這一教學新理念,成為時下教學中關注和討論的焦點。英語學科的核心素養養成,要求學生具備職場語言溝通、思維差異感知、跨文化理解和自主學習等多方面的綜合應用能力。而思維導圖這一可視化的教學新策略,正是著力于中職生的創新能力、思辨能力、溝通能力和職業綜合素養的培養,并可以從多維度發展和鍛煉學生英語學習的觀、識、思、辨等綜合能力。本文以此為出發點,以新課標中提出的培養“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為背景,探討思維導圖在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有效性應用,旨在尋求探索更好的英語教學效果。
一、理論背景
“思維導圖”(Mind Map),又叫心智圖,是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托尼·巴贊 (Tony Buzan) 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的一種思維整合和篩選的科學方法。它以放射性思考為基礎,運用圖文結合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形象生動的層級圖表現出來,并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聯系起來,建立起記憶鏈接,然后充分運用左右腦不同的機能,利用記憶、思維、閱讀的規律,實現左右腦的協調發展,在無形中激發了學習者大腦的思考潛力,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思考習慣。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思維導圖可被看作是一種認知工具,幫助學生建構新知體系,強化理解程度,提高學習效率,從而促成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二、思維導圖的教學意義
1.思維導圖的圖形化促進創造性思維的養成。思維導圖是一種將放射性思考具體化、生動化的方法。放射性思考是人類大腦的一種獨特的自然思考方式,每一種進入人腦的符號,不論是文字、數字、音符、節奏,還是線條、顏色、意象、符碼等,都可以成為一個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發散出眾多的關節點,每一個關節點則代表著與中心主題的一個連結,而每一個連結又可以成為另一個中心主題,再向外發散出更多的關節點,而這些關節點之間的連結則可被視為“人的記憶”,這也就是存在于我們大腦的個人數據庫。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傳統的講解停留在教師講、學生記,學生缺少分析、理解、整合、記憶的過程,課后又得重新梳理歸納所學內容。而思維導圖利用其線條、圖像、色彩等有效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組織信息、形成知識鏈、理清知識脈絡,從而鞏固記憶、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變成強化思維和鍛煉記憶的工具。課上,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互動思考,參與思維導圖的分析,讓他們在思考、分析、記憶中激發靈感與想象,充分發掘自身潛能,培養創造力。
2.思維導圖的多樣性助力核心素養的培養。思維導圖,作為認知、對比的工具,能運用圖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級主題的關系用生動形象的層級圖表現出來,并把主題關鍵詞與圖像、顏色等聯系起來,建立起記憶鏈接,再利用記憶和思維的規律,實現左右腦的協調運轉,從而協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展。
在英語閱讀教學中,不同的學生在同一語言載體上獲得的文化意識不同,在繪制和交流思維導圖的過程中,不同文化意識的碰撞,讓學生有了更多的選擇,我們還可以利用思維導圖抽象、生動、個性化和關聯性強等特點,幫助學生建立知識結構層,鼓勵他們對知識點進行追問、延伸理解、歸納和應用,在學習實踐過程中逐步建立文化意識,提高學科核心素養。
三、思維導圖在閱讀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
1. 閱讀前思維導圖的應用。“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 英語課堂也是如此,新課導入的效果如何直接關系到單元課程整體講授的效果。在英語閱讀課教學中,如果我們設法用新穎而又巧妙的方法導入,創設生動有趣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就能把他們的注意力導向相關的教學任務,很自然地過渡到新的教學內容上。導入的方法多種多樣,思維導圖是一種非常不錯的選擇。它直觀易懂,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能引導學生運用已知的知識去探索相關的單元背景知識,搭好理解文本的橋梁,為進入下一課堂學習環節做好準備。因此,教師可以嘗試設計既形象又生動的思維導圖,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中職英語》第二冊Unit 8 “A Professional Image”的閱讀課中,教師可以在課前導入“Brain Storming”環節從課題中的關鍵詞“Professional Image”入手,設計放射型的思維導圖,讓學生從已給出的幾個有關“職業形象”的詞匯中找到規律,再啟發他們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推理,想出更多的符合條件的單詞或短語,以此加深對題目關鍵詞的理解,使思維得到鍛煉和發散。
2. 閱讀中思維導圖的應用。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思維導圖的有效性主要體現在對閱讀材料的深層和細節分析上。傳統的課堂教學只強調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讀文本,然而單純的回答問題很難讓學生理解段與段之間的聯系,學生往往會缺少對文章結構的整體分析,或不自覺地忽略文中的某些細節。而運用思維導圖去解讀文本,趣味性更濃,導向性更明確,更能激發學生主動探索求知的欲望。例如,在《中職英語》第二冊Unit 8 “A Professional Image” 閱讀課中,教師可以先從主題“How to create and maintain a professional image?”入手,通過關鍵詞生成文章結構流程圖,并從正反兩個方面設計相關的子鏈接,引導學生根據所給提示信息了解文章的篇章布局,推理寫作意圖,并運用一些細讀的閱讀技巧對各段落展開細讀,如此可以實現對文章從淺入深、多層次、多維度的解讀。在閱讀過程中,通過把文中的關鍵詞融入思維導圖中,學生一步步將思維導圖補充完整并將文本的思路清晰地呈現出來,從而培養了其獨立、主動獲取信息的自主學習能力。
3. 閱讀后思維導圖的應用。在讀后環節,教師一般都會基于原文內容進行一定程度的拓展延伸,一方面便于教師了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另一方面則是為了激勵學生養成學以致用的好習慣,并能對所學內容進行靈活遷移。復述原文是英語閱讀課常用的一種教學方式,它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還可以增強學生對文章整體的理解和掌握。而思維導圖這一教學策略更能成為學生復述文章的有效工具。它能給學生提供一個清晰的文章理解思路,使得學生在理解文章和復述文章時更有導向性和條理性。例如,在《中職英語》第一冊Unit 1 “A Food Lover” 閱讀課中,學生可根據“思維樹”的提示,復述Jenny 的生活習慣,把文本的重要信息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呈現出來。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大大減小用英語復述文章的難度,還能更好地激勵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提高他們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
在閱讀后的教學環節中,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展開小組討論,或根據文章內容拓展話題,自己繪制結構思維導圖,然后進行拓展小練筆。例如,在《中職英語》第二冊Unit 8 “A Professional Image” 閱讀課后中,學生可根據教師給出的拓展話題和“思維樹”中關鍵詞的提示,進一步拓展繪制思維圖,展開小練筆創作。
在小組激烈的討論過程中,學生學會了對文章的思想與內涵進行更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也學會了相互合作和拓展思路,從而提升了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英語學科素養。
綜上所述,針對學生在英語閱讀學習中所遇到的“盲人摸象”的困惑和信息碎片化的煩惱,教師在閱讀課上利用思維導圖輔助教學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策略。它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動力,而且能夠幫助學生系統清晰地實現對文章多層次、多維度的解讀,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增強英語學科素養。由此可見,在大力提倡培養英語核心素養的職業需求背景下,利用思維導圖來解讀文本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廣的。
參考文獻:
[1]東尼·博贊.思維導圖——大腦使用說明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8.
[2]閆壘.思維導圖與初中英語閱讀教學[J].中學生英語,2021(6):62.
[3]關苗苗.思維導圖輔助下的中職英語教學與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策略探析[J].職業,2020(19):91-92.
[4]李春寧.思維導圖在中職英語詞匯教學中的運用[J].廣東職業技術教育與研究,2019(6):102-104.
[5]張銀亞.融入思維導圖的初中英語閱讀文本解讀研究[J].校園英語,2019(1):104-106.
[6]肖瀟.思維導圖在高職英語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7(1):56-57,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