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鳳妹

摘要: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豐富學生思想情感,幫助其樹立健康三觀,提高語言能力的有效途徑。而群文閱讀是師生圍繞一個或者多個議題選擇的一組文章進行的閱讀學習,閱讀工程非常大,為促進群文閱讀教學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本文分析了群文閱讀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價值和有效實施對策。
關鍵詞:群文閱讀;閱讀素養;教學實踐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21)14-121
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呈現出被動性、封閉性的特征,甚至學生對閱讀產生了厭學的情緒。群文閱讀教學法的實施,改變了這一局面,不僅拓寬了閱讀教育資源,還可以加深學生對閱讀核心情感的理解,提高閱讀學習能力。因此,本文分析了群文閱讀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價值和有效實施對策。
一、群文閱讀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價值
1.有利于實現資源整合,拓展閱讀視野
相對比單篇閱讀教學,群文閱讀教學,是一群文章閱讀學習的一個過程,在閱讀時候是基于同一作者,或者同一主題、同一題材展開,閱讀工程非常大,閱讀內容非常豐富。它的運用和開展,可以有效加深學生對文章情感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閱讀鑒賞能力。要知道在群文組合過程中,所涉及的內容非常多元,只要是同一主題,或者同一作者,都可以組合在一起,然后制定一個共同的閱讀目標,引導其進行閱讀探究,不僅實現了課內課外、語文、生活和其他學科等資源的整合,還可以有效拓展學生的閱讀視野。
2.有利于培養閱讀能力,提升語文素養
群文閱讀教學最大的特點就是開放性,其閱讀的資源不僅僅局限于課堂,只要是和該話題有關或者文本某一點有關聯,學生既可以借助該點,搜集其他相關文章進行組合閱讀,然后基于該共同點,進行探究、思考,從而促進閱讀深度理解。同時還有一點就是整體性,是將一篇文章擁有的內外在聯系在一起,整合文本資源,引導群文閱讀,從文本主題出發,多個視角、多個層面探索、分析該問題,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整體思維,還可以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提高閱讀能力和鑒賞能力,培養語文核心素養。
二、群文閱讀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對策
1.聚焦主題,細化閱讀,提高閱讀感悟能力
群文閱讀學習的基礎和前提是選擇文章,這也是保證閱讀質量的關鍵。為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文章閱讀的方向,在選擇文章內容的時候,要聚焦主題,在閱讀之前,通過提問引導、師生互動等方法,挖掘主題內涵,在確定主題的基礎上,組合文章,引導學生對文本內容進行閱讀、賞析,繼而更好地提高閱讀感悟能力。
例如,在教學《出師表》的內容時,主要是通過文章閱讀,學習諸葛亮“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認識諸葛亮這一人物。那么,在開展群文閱讀學習的時候,便可以聚焦該主題,為學生搜集有關該方向的文章,如《隆中對》《誡子書》以及《三國演義》中的故事“孔明巧布八陣圖.”等,讓學生閱讀思考這些章寫的共同的人物是誰?各個文章都講了什么?讓學生進行群文閱讀,從不同材料中,認識諸葛亮,總結諸葛亮這一人物性格特征,最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和對諸葛亮的認識,寫一篇有關諸葛亮的人物傳記,在課堂進行演講,可以是諸葛亮的生平、也可以是讀后感,或者自己對諸葛亮這一人物事跡的介紹等,引導其自主選擇立意的方向,在群文閱讀的基礎上,根據文章進行書寫。同時在群文閱讀期間,為更好地讓學生理解諸葛亮的個人品質,教師可以運用借助文本為素材,從故事情節入手,引導學生分析人物,緊貼主題,提高閱讀感悟能力,如:
教師可以播放出師表中,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亂之后,于227年決定北上伐魏,擬奪取魏的長安,臨行之前上書后主,以懇切委婉地言辭勸勉后主要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此興復漢室的場景。三國演義中,舌戰群儒、巧布八陣圖、空城計等場景,讓學生根據不同場景,敘說該場景出自哪個故事,體現了諸葛亮人物性格特點是什么,如果要讓你給諸葛亮頒一個獎,你認為會是什么獎?通過多個文本閱讀分析,在了解諸葛亮人物事跡的過程中,提高對諸葛亮這一人物的認識,增強閱讀感悟能力。
2.立足體裁,有效整合,培養閱讀探究能力
群文閱讀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很多文章看起來非常簡單,其實內在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為更好地培養學生閱讀學習能力,可以引入相同體裁,在有效整合的過程中,立足體裁這一點,分析相同體裁下不同文章的情感表達,加強對文本體裁結構的認識,提高閱讀分析能力和探究能力。
例如,在教學《孔乙己》語文內容時,是一篇小說,旨在通過閱讀分析人物形象、故事情節、環境等,認識小說所寫主題,提高感悟能力。為提高學生對該類文本內容的理解,使其學會分析,學會閱讀小說,可以以小說體裁為主,開展“走進小說之林,感悟別樣人生”的群文閱讀活動,引導學生閱讀《孔乙己》《變色龍》《范進中舉》《窗》等文章,在學習之前,可以讓學生課下交流溝通,什么是小說?從解讀文學常識入手,讓學生對小說有一個深入地了解,然后依據小說要素,進行資源整合,引導學生群文閱讀學習,完成如下表格:
在該閱讀開展的過程中,為提高群文閱讀學習的趣味性,可以按照小組合作的方法,開展小組競賽,鼓勵學生找出文本主要人物,在獨特感受一欄可以以賞析文本中的精彩片段入手,開展師生互動活動,如:可以讓學生思考孔乙己是個善良的人,同時又是造成自己悲劇命運的人,對此你怎么看?范進中舉前后,他的境遇有何不同?奧楚蔑洛夫圍繞小狗主人的變化,進行了幾次變色?《窗》中心靈美與丑是如何體現的?鼓勵學生就精彩內容進行分析,隨后由教師設問:不同時代造就不同人物,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你會選取什么樣的人物,作為小說的主人公呢?走進小說認識人物變化和人生發展,讓學生學會從人物、情節、環境等方面分析,理解小說主題,提高閱讀感悟能力和鑒賞能力。通過閱讀同一體裁類型的文章,提高學生的閱讀經驗,使其再學習同體裁文章的時候,知道如何閱讀、如何分析、如何探究,這樣既可以提高閱讀的質量,又可以培養閱讀方法。
3.對比思考,縱橫探究,形成良好閱讀思維
群文閱讀不是盲目組合文章,也不是盲目閱讀學習,而是針對一個共同的目標,展開的多文本思考探究。為加深學生對核心主題的理解,提高學生閱讀鑒賞能力,使其形成良好閱讀思維,在實施群文閱讀學習的時候,可以采用對比探究的方法為輔助,鼓勵其站在不同視角,思考其異同點,縱橫對比,提高理解。
例如,在進行群文閱讀《故鄉》《我的叔叔于勒》《孤獨之旅》文章內容時,旨在通過閱讀該小說,學習描繪人物的方法,能夠準確分析人物形象,能夠通過人物形象分析來揭示小說的主題,那么,在學習的時候,可以采用對比閱讀方法為輔助,如,可以聚焦外貌對比,讓學生綜合三篇文章,從小說中找出對人物外貌的描寫,如:
①少年閏土與中年閏土的外貌對比
手、臉、穿戴的變化
活潑可愛的小男孩對比飽經風霜的農民
②楊二嫂的外貌對比
豆腐西施對比細腳圓規
在外貌對比的過程中,引發思考:造成該人物變化的原因是什么?
也可以對比人物語言,引導其找出小說中各個人物的語言描寫,通過語言來分析人物形象,如:
這不能。須大雪下了才好。我們沙地上,下了雪,我掃出一塊空地來……鵓鴣,藍背.
“老爺!……”
非常難。第六個孩子也會幫忙了,卻總是吃不夠……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錢,沒有規定……收成又壞。
從語言對比中,引導其分析人物思想的變化,人物性格本色、人物生命的成長,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該變化的?
通過對比分析使其認識社會對人的影響,理解小說主題,然后讓學生總結歸納三篇小說相同點,深化對小說主題的認識和理解。這樣既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又可以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和鑒賞能力。
4.內外聯結,拓展視野,促進閱讀深度理解
群文閱讀強調多篇文章共同閱讀,在多文本閱讀學習的過程中,深化對閱讀內容的理解,提高閱讀經驗,開闊閱讀視野。但是,在以往群文閱讀學習中,教師往往局限于課內群文閱讀學習,而忽視了課外資源的利用。對此,為更好地發揮群文閱讀學習的育人價值,可以內外結合,以點帶面,拓展文本資源,促進深度理解。
例如,在教學九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文章時,是以古典小說為主,有演繹歷史故事,也有展現封建大家族生活的,在閱讀學習之后,可以內外連接,依據學生此次閱讀學習經驗為輔助,開展“群文閱讀——理解人物個性符號”活動,引導學生閱讀學習《借東風》《唐僧不識妖精》《宋江執著受招安》《劉姥姥二進榮國府》等文章,在拓展閱讀視野的基礎上,引導其以群文閱讀學習的形式進行深度分析,在此時,為提高群文閱讀學習的質量,在具體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制作微課課件,深入文章背景,在課件中介紹該文章的歷史背景,以及主要人物,讓學生對所要學習的文章內容有一個基礎的認識,然后借助小說閱讀學習經驗,引導其從語言、環境、情節等多個視角,分析人物形象、思想、性格特征,引導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制作人物關系圖或者情節發展圖,幫助其更好地閱讀文章,凸顯人物本色。最后,開展講故事、說人物的活動,讓學生將自己閱讀的內容以講、演的形式展現出來,和其他學生交流自己對不同人物性格特征的認識,促進學生深度理解。在課外拓展的基礎上,最后回歸文本內容,讓學生分析第六單元,人物典型特征,以及影響人物命運的因素,對文本內容進行再次分析,提高閱讀鑒賞能力。通過群文閱讀學習,在多文本鑒賞的過程中,使其對閱讀核心情感有更深的感悟,在課外閱讀、課內聯結的過程中,提高閱讀素養,培養閱讀能力,從而更好地發揮群文閱讀教學的育人價值。
綜上所述,群文閱讀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應用,對培養學生閱讀感悟能力、鑒賞能力以及閱讀思維能力具有積極促進作用。因此,為更好地發揮群文閱讀教學的價值,教師要聚焦閱讀主題、立足體裁、對比思考、內外連接,做到以點帶面,在資源整合、群文閱讀學習的過程中,培養閱讀學習能力,提高閱讀素養。
參考文獻:
[1]羅文博.群文閱讀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21(25):45-46.
[2]李軍.群文閱讀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的應用[J].課外語文,2021(9):131-132.
[3]任偉.初中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的實踐探索[J].學周刊,2021(12):121-122.
(作者單位:云南省昆明市北大附中云南實驗學校,云南 昆明 65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