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階段,我國教育體制改革進入深化階段,對素質教育的重視程度在不斷的提升。與素質教育相關課程的重要性也在不斷的提升,如美術課程,現在已成為必修課,是教學中的必修課程之一。小學美術課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學的重要方式,在美術課堂中有利于學生養成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拓展視野,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本文對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美術課堂的教學策略進行了詳細的分析,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美術;教學策略
引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現代教育除了要實現提高學生成績的目標外,更注重學生核心素養的情況。美術是培養人們審美的重要方式,通過相關活動和體驗的開展,人們可以感受到豐富的視覺、觸覺等感官審美體驗。
一、美術課在小學教學中的意義
隨著社會經濟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開始追求精神上的享受。美術作為藝術的載體,體現了藝術、文明和文化的統一。美術可以為孩子提供豐富的視覺體驗,美術教育有利于小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和人生觀。小學的美術教學對學生的智力發展、性格發展、品位提升等都有直接作用,其作用是數學、語文、體育等學科無法替代的。科學研究統計表明,形象思維發展最快的時期集中在8-9歲的學齡期。適當增加這一時期藝術教育在基礎教育中的比重,可以有效增強學齡兒童形象思維能力的成長,能夠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二、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美術課堂有效地教學策略
(1)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教學有效性
教師需要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在之前的美術教學中,教師在對美術教學內容進行講解時,主要側重于專業的角度,給學生一種深不可測的感覺,很多學生的專業知識儲備比較少,很難理解。究其原因,教師沒有將學生的真實情況與實際欣賞水平相結合,單方面根據自己的認知來衡量學生的認知能力。事實上,主客體統一的過程是美術教學中必須堅持的過程和方向,學生在真正投入、積極學習美術知識、積極參與美術創作與討論時,才能發揮潛能,讓學生能夠積極、主動的學習,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2)引導學生審美,提升學生審美素養
審美心理學認為,審美幸福激活整個意識,從高級感覺器官的情緒到心理結構的其他層次,各種元素的自由相互作用導致一種放松和自由、深入和廣泛的體驗。為了形成這種效果,教師要很好地展現美術作品的藝術美,引導學生充分體會作品的美,探索表達方式,積極展示自我,體會成功的喜悅。通常,老師會在美術課上展示著名的杰作,以便學生欣賞。例如,在對“聚聚散散”進行教學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展示吳冠中的名作《江南水鄉》和古箏曲《漁舟唱晚》。同學們在感受獨特的國畫技法和水墨美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江南木村藝術家的濃濃構圖之美和情感之美。通過對繪畫的欣賞、觀察、講授和評價,學生將逐漸體會到這些豐富內涵的美,而留在腦海中的愉悅感會激發對繪畫的熱情和創造的欲望。
(3)開展趣味性教學,優化學生的體驗
有趣的美術教學課堂可以優化學生的美術學習體驗。對于小學生來說,學習經歷直接影響著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率,教師要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小學生的興趣所在,并以多種方式將其與美術教學相結合,以增加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同時讓學生愉快地參與美術學習。例如:在對《四季的色彩》進行教學時,可以用游戲進行趣味教學。通過看顏色來猜測季節。換句話說,可以使用多媒體設備來顯示不同的顏色。每當顯示一種顏色時,學生必須猜測該顏色可以代表哪個季節。這種游戲在一定程度上是有趣的,學生不僅在比賽中表現得非常積極,展現自我,還可以加深學生在游戲過程中對四個季節顏色的理解。
(4)建立核心素養考核機制,促進美術教學不斷完善
有效的評價機制是推動各領域發展和發展的重要支撐和基礎,評價在小學藝術核心素養教育中更為重要。合理有效的評價機制可以大大提高小學生藝術學習的積極性,促進課堂教學和教育的完善,促進小學生審美藝術核心素養的成長。有效的評價機制可以分為兩個層次。首先,在學生層面,主要基于學生藝術教育過程中的正面評價,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使小學生獲得成就感,激發小學生的學習動力。其次,在教師層面,建立了具體的考試教學效果評價機制,一是可以鼓勵教師創新藝術教學方式,改進傳統教學,促進藝術教師教育培訓的不斷完善。
結語
總而言之,學習美術可以讓學生更好地了解世界,更熱愛生活。因此,在小學階段的藝術教育中,教師著眼于培養學生的藝術核心素質,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提高美術教學的有效性,讓學生更好地學習美術,為他們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邵淑娟.核心素養本位下的小學美術教學研究[J].美術教育研究,2019(02):130-131.
[2]徐玲玲.小學美術教學策略初探[N].貴州民族報,2018-08-30(A03).
[3]陳瑤.小學美術教學中提升學生核心素養的策略微探[J].課程教育研究,2018(34):210-211.
江蘇省張家港市鳳凰中心小學?龔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