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景明
摘要: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展閱讀面,加大閱讀量,提高小學生的閱讀品味”。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不同形式的閱讀活動層出不窮。群文閱讀作為一種創新形式,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和閱讀能力,應當引起廣大小學語文教育工作者的重視。
關鍵詞:群文閱讀;概念;重要性;教學運用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30-100
引言
所謂群文閱讀,指的是教師和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圍繞著一個議題,選取一組文章共同進行賞析的過程。學習不是知識點的堆砌,而是將比較分散的知識進行加工、整理、歸納,形成知識體系框架,群文閱讀教學也是如此。它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方法,可以擴展學生的閱讀面,增加學生的閱讀量,提高學生閱讀的質量和效率,更加凸顯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作用,使學生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
一、群文閱讀的積極意義
1.加大了小學生的閱讀量,更好地實現新課改的教學目標。
最新語文教學課標要求,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閱讀總量應當在400萬字以上,而小學高段的閱讀量不得少于100萬字。如果僅僅依靠語文教材的內容,顯然是遠遠達不到要求。所以學校采取了多種方式,鼓勵小學生積極閱讀。但是面對海量的閱讀資源,小學生并不能有效地進行篩選,這就要求教師采取群文閱讀的方式,在課堂上開展目的明確的、引導性的閱讀。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去粗存精,迅速地對這種信息進行搜索、瀏覽、提煉、整合和消化,真正的與文本交流、對話,不斷地總結閱讀心得和體會,才會在大量的閱讀中學會閱讀,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和閱讀技巧。
2.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
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加上強大的升學壓力,許多小學語文教師為了在最短的時間內出成績,往往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一再壓縮學生閱讀課的時間,即使在閱讀主題課堂上,也是以講解為主,著重講自己的看法、理解和感受,忽略了學生在閱讀中的主體地位。群文閱讀方式要求教師以引導為主,少一些字詞和知識點的講授,將閱讀還給學生,鼓勵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學會質疑、合作探究和總結。在進行歸納總結時,不要追求統一標準的答案,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留給學生思維成長的空間,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
二、群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是閱讀量不足。雖然學校開展了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班級也設立了圖書角,有的班級每周定期開展主題讀書會,但是這一切都需要家長的大力配合。父母的閱讀習慣潛移默化地影響小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有的父母在下班后一味地玩手機和各種電子設備;有的學生是留守兒童,家住農村的爺爺奶奶更不會添置書籍。家庭中缺乏閱讀的環境,所以孩子不能真正對閱讀產生興趣,即使在學校中有一定的閱讀量,也遠遠達不到要求,距離新課改規定的小學生課外閱讀總量不得少于100萬字還有很大的距離。
二是閱讀過程缺乏思考。有的教師不能正確理解群文閱讀的真正目的和意義所在,要求小學生對課文名著選段和古詩詞死記硬背。學生在短時間內雖然掌握了大量的知識儲備,但是經不起推敲,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能很好地理解文章的內涵,更不用說形成自己的觀點了。
三、群文閱讀在小學高段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措施
1.明確主題選擇群文閱讀材料
在小學語文高段教學過程中,要想有效運用群文閱讀,教師在教學之前需要先對教學文章進行分析,以此來把握文章背景、內容以及表達方式,以課文主題來作為基準為學生選擇恰當的群文閱讀材料,這樣才能有效發揮出群文閱讀的價值。為此,教師在閱讀之前,一定要先明確教學文章主題,以文章主題來選擇相似主題的閱讀材料,這樣才能避免閱讀教學過程中出現盲目性,讓學生能夠在群文閱讀中得到發展和提升。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美麗的小興安嶺》進行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圍繞著“祖國美景”這一主題來為學生選擇群文閱讀材料,將《記金華的雙龍洞》、《桂林山水》、《石林》等文章組合在一起對學生進行群文閱讀教學,這樣就能讓學生在群文閱讀過程中更好地了解到我國的大好河山,同時還能深化學生對于這一文章的理解。
2.按照教學結構層次編排閱讀材料
在小學高段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想真正有效實現群文閱讀,教師在選擇閱讀材料之后,還需要結合教學結構來為學生進行順序編排,不然學生整個閱讀順序就會十分的錯亂,從而就會失去教學針對性,也違背了循序漸進這一原則。除此之外,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群文閱讀教學的時候,也需要引導學生按照有機順序的方式來進行多樣化的閱讀,例如, 反復重讀式閱讀、舉一反三式閱讀、分組遞進式閱讀等方式都可以應用到群文閱讀之中,這樣就能讓學生在多方面、多角度下形成較為良好的閱讀能力。
3.完成閱讀后引導學生書寫閱讀心得
在小學高段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想有效運用群文閱讀,除了上述兩點之外,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在完成閱讀之后積極引導學生書寫閱讀心得,通過有意識的寫作安排來讓學生寫作能力得以提升,同時也能更好地檢驗學生群文閱讀效果,促進學生對于閱讀文章的把握和理解。例如,教師在完成《美麗的小興安嶺》群文閱讀教學之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寫一篇閱讀心得,通過分析這些寫景文章來讓學生概述這一文章所表達的思想與內容,這樣教師就能了解學生究竟是否準確掌握這一文章,另外可以有效實現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促進學生閱讀水平得以提升和發展。
綜上所述,群文閱讀是對傳統閱讀的有效補充和拓展,解決了以往課堂閱讀量不足、缺乏思考的問題。若能將其適當地引入到小學語文高段教學中去,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養。筆者建議,閱讀教學中應首先立足單篇文本,進行深入的解讀。然后廣泛聯系同文體或相似內容的篇目,在提高閱讀量的同時,也能夠起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此外還需要開闊學生視野,積極開展課外閱讀,幫助學生積累素材。最后以讀寫一體化的形式,真正消化理解文本內涵。
參考文獻
[1]王兆寧.小學語文高段群文閱讀教學的理論與應用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8.
[2]王敏.小學群文閱讀教學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