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明亮
摘要:教育問題一直是社會各界重點關注的一大領域,尤其當學生步入高中階段,即將迎來自己人生中的一大轉折點——高考,人們對于高中教學的重視程度更是不可同日而語。高中數學的教學模式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做出改進,課堂提問教學也應勢而生。本文就新課標下高中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性提高策略進行闡述,希望能夠提供有效借鑒。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提升策略
高中數學教學的質量問題不僅需要加強重視,還需在重視度提升的同時做到其與教學模式改進的共同進步。課堂提問這種教學模式的教學途徑實踐表現為授課教師在課堂上向學生進行提問,通過提問題的核心動作勾起學生對提問知識點的學習興趣、記憶以及思考,利用這種方式手段引導學生自發利用知識點解決問題,并在該過程中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這種課堂提問的教學模式有助于提升學生對知識點的吸收與理解、運用能力,并能夠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加深記憶,提升表達能力,并且最終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會得到明顯提升。
一、當前高中數學教學課堂的提問現狀
(一)學生缺乏學習熱情
在高中眾多學科中,三大主科的數學學科對總體得分的調控程度最強,拉分效果顯著,其也被公認為高中數學階段的重要學科之一。隨著我國國家政策的新課改調整,當前的高中數學教學也被寄予了更高的期望標準,傳統的數學教學模式在當今社會環境與背景下已然不再適用。受傳統的應試教育教學模式影響,學生的學習普遍為被動學習。而從授課教師方面,絕大多數教師進行授課時更偏重于對所講知識內容的深度剖析,而對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程度和掌握進度方面疏于重視,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學生在某個不太清晰的知識環節出現吸收困難現象,但是并未及時提問,導致后續知識點越落越多,最終數學教學效果不盡如人意。學生對于知識點或者某個環節的授課內容沒有辦法徹底吸收,教師又缺乏對學生的接受能力及理解、運用能力,且雙方沒能做到良好的溝通交流,使得學生的學習熱情日漸減少,最終失去對數學學科的學習興趣。
(二)課堂提問內容較為分散,實用性不強
課堂提問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向來是一個相對優越的教學輔助方法,然而一些教師在進行授課實踐時,將課堂提問環節作為使沒用心聽講地走神學生或搞小動作的學生拉回注意力的“武器”,導致課堂提問的發起初衷本末倒置。除此之外,尚有部分授課教師進行課堂提問時所提問題過于分散,對當堂所講知識內容的針對性不強,對學習有側重點的學生一時之間難以反映其中的關聯,從而對知識產生模糊,導致掌握程度不深的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出現動搖。課堂問題多數為理論性,與生活實際的聯系性不強,學生的記憶深度和理解強度也并不強。
二、新課標下切實提升高中數學課堂提問的有效策略
(一)對課堂的有效提問時機進行掌控
高中數學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有效結合具有針對性的問題進行提問。需要注意的是進行提問時對時機要有一個好的把握,只有時機把控得當,才能將課堂提問的效果進行最大化。與此同時,進行課堂提問時,還可以采取情景引導的模式,在情境中進行專題知識點的引入。
利用情景挖掘知識點的可運用性及適當的提問時機,加深學生的記憶點。設立情景掌握提問的有效時機,不僅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參與感與積極性,在過程中結合啟發式教學更能夠達到循序漸進的教學效果,并且學生準確回答問題能夠提升其對數學學科的興趣及自信感。
(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下,在校的學生對于學習的積極性及興趣欠缺,絕大多數是源于學生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尊重,在教學實踐活動中停留在被動接受知識灌輸的思想層面上。加之數學授課教師對課堂提問的教學模式應用不夠得當,學生對于提問不僅沒有探索與挖掘的興趣,反而產生了抗拒心理,使課堂提問起到了反作用,從而使得最終的高中教學效果不良。高中數學授課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設置提問的問題時保有一定的神秘度及拋磚引玉,不斷勾起學生的好奇心或者勾起學生的質疑,使其真正做到學習主體的參與,并最終為學生進行正確答疑,通過此過程發掘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及解決能力,也發揮出課堂提問的作用效果。
三、結語
在高中數學的教學課堂上,需要正視課堂提問的重要意義與現實作用,不斷地通過實踐進行經驗的積累。通過利用課堂提問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明確認識被動學習與主動學習兩種學習狀態將在教學效果上產生的巨大差異。這種先進的教學模式不僅僅能夠將學生化被動為主動,還能夠勾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鍛煉學生數學思維能力與解題思路和語言組織能力,需要高中數學授課教師在未來的教學中深切應用,做到教學實效性的可靠提升。
參考文獻:
[1]梁曉民.新課標下高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提高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9(013):76.
[2]伍碩.論新課改下高中數學課堂提問有效性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