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偉
摘要:高中數學是集中知識、方法和思想的一門學科,其具備非常高的思維性和抽象性,是高中教育教學的重點學科。伴隨著新課程的改革,教師要轉變傳統的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思想,轉變師生的角色,以學生為主導,利用科學有效的方式,打造出高效的教學課堂。本文通過對高中數學課堂進行分析研究,針對“生本教育”理念對高中數學課堂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生本教育;高中數學;課堂教學研究
一般情況,教師在高中傳統教學模式中占據主導地位。在這類教學模式影響下,導致課堂上的氛圍低沉且無聊,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興趣,課堂教學質量低效,沒有實現預期目標。新課改環境下,需要進行教育模式的改革,加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導作用,根據學術研究表明,該教育模式的應用使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一、“生本教育”的概述
“生本教育”的實質是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模式,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發展和需求為根本,創新教學模式,且需要將學生放在數學教學的主體位置。實質上,學生是受教育的主體,而教師則需要發揮教學的輔助作用,最大程度上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課堂參與度,提升數學課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二、“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數學課堂的教學研究
(一)優化教學環境,提升學生積極性
建立一個優質的學習環境,是激發學生自主學習動力和積極性的重要基礎,同時學生可以有效地進行思維發散和積極思考,并且能夠在課堂上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從而全面地提高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所以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數學教師需要通過多種方式為學生創設一個優質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能夠以輕松愉快的狀態進行數學學習。例如,設計數學“對戰”游戲,將班級分為若干小組,兩兩“對戰”,獲勝的一組進入下一輪PK環節,教師宣布開始作答之后,學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答案,搶答的小組答案正確加5分,以此類推,數學題型多為函數計算等。累計得分30分的小組獲勝,即進入到下一環節。
(二)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
高中階段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形成了一定的邏輯思維能力。對數學學科的理解能力有所加深,但是不同的學生學習能力存在區別,教師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可以采用分層教學法,設計不同層次的數學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確保學生能夠更加深刻地理解數學知識。為了能夠更加高效地引導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全面科學的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情況,選用一些更能貼近學生生活的教學素材,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情境,能夠有效地提升學生對于學習的興趣,在多方面對學生的數學思維進行鍛煉。教師還能夠借助教學情境,更加深入的發掘數學知識和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引導學生更加主動地探索和學習數學知識。例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構建這種類型的問題情境。在古代有一種投擲游戲,就是將箭矢投擲進遠處的壺內,現在已知教習師傅投中的概率是0.9,而剛開始玩這個游戲的兩個學生投中的概率是0.55和0.5,教習師傅投中和學生中一人投中哪個概率更大?面對這種情境問題,學生更加地感興趣,相互之間進行激烈的討論,同時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對于新知識的理解更加地深刻,激發了自主學習的欲望,促進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
(三)重視交流,落實學習成果共享
要想將“生本教育”理念落到實處,學校應加強對教師相關素養的培訓,促進教師全面理解“生本教育”的教學理念,以此為基礎,教師在教學時,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從而在合作交流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從而培養學生表達、歸納以及合作等方面的能力。例如,在“立體幾何”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問題:“某人站在教室內與地面是平行關系還是垂直關系?如何詳細說明兩者之間的關系和區別”又或者是如何加以區別?教師以問題導向的方式促使學生進行思考,并展開小組討論,在活動探究下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結語
綜上所述,“生本教育”這一教學理念,已經在高中教學課堂上得到廣泛的推廣和應用。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學的核心就是學生。所以,高中數學課堂教學,堅持“以人為本”的學生觀,就需要關注每個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主動性,以此作為改革素質教育的前進道路,同時以數學學科的自身特點為基礎,積極構建優質課堂,營造良好的課堂教學環境。設計數學教學活動,促使學生能夠靈活地運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以應對日常遇到的一些數學問題。并且加強小組合作,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課堂的教學效率也是非常重要的方法。
參考文獻:
[1]安金山.希沃白板技術支持下的高中數學課堂——以《空間幾何體的三視圖》授課指導為例[J].高考,2021(04):5-6.
[2]張月明.開展高中數學課堂中自主合作探究教學的實踐研究[J].高考,2021(08):81-82.
[3]李小梅.層次化教學在高中數學課堂中的高效實施路徑[J].名師在線,2021(06):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