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業德
中圖分類號:G807.4?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05-032-02
摘? 要? 本文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各類課程要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的指示精神,落實“三全育人”教育總目標,充分發揮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思政的特有學科優勢和乒乓球課程豐富的思政內涵及素材,特從教學觀念、教學模式、教學內容和考核方法等探索有效途徑,以期更好實現“立德樹人”的總目標。
關鍵詞? 課程思政? 體育課程? 乒乓球? 改革? 創新
2016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政工作會上指出:“各類課程要與思想政治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課程思政理念應運而生,其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的各個課程體系,充分挖掘各類課程的顯性和隱形教育功能,從而體現出政治教育的重要地位。近年來,高職院校的發展迅速,但高職教育質量亟待提高。高職院校的體育課程是實施素質教育和全面發展人才的重要途徑,探討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途徑,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人才,是新時代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的重要方向。
一、體育課程思政建設的緊迫性和重要性
體育課程作為高校一門公共必修課程,是以增強學生體質、增進健康和提高體育素養為主要目標,實現素質教育和促進學生適應社會、培養學生完整個性的有效途徑。大學階段是人生發展的重要時期,是形成“三觀”的關鍵時期,將體育教學與課程思政協同融合有利于促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習近平同志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開齊開足體育課,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體育原本具有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和價值,將其滲透到體育課堂中,可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體育運動具有規則性,每一個競技項目都有其規定的競賽規則,并且隨著各個競技項目的現代發展,其競賽規則越來越完善。因此,體育運動的規則性正是反映了當代大學生在平時要養成遵紀守法的意識,這是體育課程思政的主要體現。體育運動注重團體合作的精神,正如習近平同志提到過的“唯有互相支持、團結合作才是戰勝危機的人間正道。”大學生是將來走向社會的人,通過體育活動培養了團結合作精神的人,將會迅速立足于社會。體育比賽還體現出競爭拼搏的精神,當今時代正倡導大學生奮發圖強,心懷遠大的志向,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貢獻,這正是與思想政治教育所契合的。目前高職院校對體育課程的重視度不高,“放羊式”教學較為普遍,存在著重文化輕體育、重技能輕德育的現象。而只有完善體育教學,激發體育課程的思政元素,才能助力學生找到正確的人生方向。
二、乒乓球課程思政建設的特有優勢
乒乓球被稱為中國的“國球”,是一種世界流行的球類體育項目。中國體育界的第一位世界冠軍容國團便是乒乓球運動員,通過學習乒乓球課程,不僅可以使學生掌握乒乓球的知識和技能,增強身體素質,還能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以中國第一位世界冠軍容國團為榜樣,讓學生深刻體會到世界冠軍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給中國乒乓球隊整個團體注入的精神和靈魂。教師在教學中就要潛移默化地施加給學生這樣的影響,以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
乒乓球課程地主要授課內容為乒乓球運動發展史、場地器材、基本技戰術、競賽規則、裁判法和競賽管理等。乒乓球屬于技術性項目,在多球練習時學生的意志力也同時得到了培養;通過臨場輔助執裁,可以培養學生自信、公平公正和隨機應變的處事能力;通過模擬比賽,可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由此可見,在乒乓球課程中可以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潛能。
在高職院校中,乒乓球課程的開展較為普遍,深受學生喜歡,選課的人數也較多。這是由于乒乓球項目的特點更容易吸引學生。因此,在這樣的課程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的元素無疑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三、乒乓球課程思政教學策略建構
高職院校乒乓球課程是以“健康第一,素質教育”為指導思想的,以發展學生的興趣和特長,增進學生身心健康,提高學生體質,讓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習慣為目標。充分挖掘乒乓球課程中的思政元素,既能讓學生學習到運動技能,又能提升他們的思想政治素養。為此,乒乓球課程思想政治教學應堅持做到如下幾點。
(一)革新教學觀念,滲透思政要素
作為體育工作者,要全方位認識乒乓球教學不僅是讓學生學習技能及提高身體素質,同時還要傳遞體育精神給學生,乒乓球課程是一個非常理想的載體。為此,教師就要善于挖掘乒乓球課程中蘊含的內在育人本質,將體育精神和民族精神變成一項教學內容嵌入乒乓球課程教學中,從而形成“體育+思想政治教育”的體育教學,以此獲得全方位育人、全過程育人的效果。
(二)改進教學模式,提升思政實效
目前,大多數高職院校施行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但這些模式尚處在“邊緣化”的困境中。在新時代課程思政建設的要求下,高職院校體育俱樂部教學目標應使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形成高度統一。體育俱樂部教學和真正的價值觀結合起來,實現體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將教學模式分為課內、課外和課內外結合三種教學形式:課內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將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融入體育課以及發展學生運動能力,達成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課外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在培養學生個人興趣愛好的基礎上,并且熏陶學生運動文化,使體育文化得到充分發展;課內外結合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將課內和課外體育俱樂部結合起來,起到實現學生個人價值的作用。
(三)優化教學內容,強化技能教學
高職院校的乒乓球教學在內容選擇上要遵循學生身心發育規律、學校教學環境和條件,此外還需要積極改革創新,即既要提高乒乓球運動技能的教學,還需重視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的提升。在乒乓球課程教學內容的安排中,應分析乒乓球項目的特點,選出特點突出的項目來教學,并挖掘其中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比如,教師在教學生采用多球法練習正手攻技術時,首先要讓學生領悟學習乒乓球課不僅是學習技術動作,而且也在鍛煉他們的意志力和自信心等品質。
(四)創新考核方法,注重過程性評價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評價主要以平時考勤和期末知識技能考核為主,對學生的學習評價較偏向于結果評價。在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體育課程中后,學生的道德評價應在綜合評價中占有更多的權重。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和技能學習是貫穿整個體育教學過程的,因此要實現評價體系立體化,強調促進學生發展,力求通過評價鼓勵和調動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積極性。因此,體育課程要與思想政治課同向同行,創新體育教學評價的體系,完善體育課程思想政治的評價標準,確保評價體系的實用性和有效性。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體育課程中落實“立德樹人,專業育人”的教育總原則的核心在于發掘課程思政元素,為此要積極轉變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模式,著眼解決傳統教學中教師單一主體的地位,努力構建合作學習、多元評價等師生雙向互動,突出核心技能教學,緊跟時代步伐,使思政元素有機融入教育教學全程,以期在技術、技能學習和應用中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報,2018-09-11(01).
[2]陳克正.新時代高校“體育+思政”協同融合育人體系的構建[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20(09):152-154.
[3]田小靜.基于課程思政理念的高校體育教學改革途徑[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1,29(01):45-46+50.
[4]徐敏.“課程思政”融入高職體育教學的改革研究[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0(09):85-86+88.
[5]陳莉琳,黃妍,楊雪紅,江少平.羽毛球課堂教學融合思政元素的研究——以集美大學體育學院羽毛球課程為例[J].體育科學研究,2020,24(05):73-76+81.
[6]朱秀清.高職體育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與融合——以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羽毛球選項課為例[J].運動,2018(20):13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