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燕妮
摘要:核心素養在課程教學中發揮著指導性作用,音樂核心素養主要體現在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和文化理解三個方面,對于開展音樂教學具有積極作用。合唱教學是高中音樂教學的一個重要模塊,目前的高中音樂合唱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對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產生阻礙,需要教師積極研究探索,采取合適的方法提升合唱教學質量。本文立足于音樂核心素養,總結分析了高中音樂合唱教學開展的創新思路和途徑。
關鍵詞:音樂核心素養;高中合唱教學;創新思路
引言
隨著新課改進程的推進,音樂教學憑借其不可替代的教育價值和優勢,有助于學生感受音樂美、陶冶情操。尤其是德育和美育教育理念提出以來,學校音樂教育的地位得到了切實保障,為音樂教學的有效性開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合唱訓練是高中音樂教學的重要組成,人員的組織是合唱的關鍵。在高中成長的關鍵時期,去體驗合唱魅力,既能夠增強學生的合唱能力和表演力,又有助于強化自身鑒賞力以及團隊合作意識。面對教學中的不足之處和阻力因素,教師應從學校實情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增強教學方式的有效性,充分釋放音樂教育的價值,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一、高中合唱教學的現狀分析
(一)合唱教學未得到充分的重視
高中生直面高考壓力,使得高中的教學開展出現傾斜,學校和教師更側重于考試課程的教學,忽視音樂、美術等課程教學的有效開展,音樂中的合唱模塊更是出現教學流于形式,課程時間被大量占用的現象,使得素質教育理念在踐行中受到影響,學生的個性發展受阻,合唱能力和音樂素養都未得到有效培養。學校和教師對合唱教學的認識欠缺,導致學生的參與性不高,沒有培養出正確的合唱意識和能力,直接影響教學質量。
(二)教學方式傳統落后,方法單一
在傳統的教學理念下,音樂合唱教學的方式較為落后,仍然是教師主導課堂開展,學生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的地位,其主體作用未得到發揮,這種形式不符合教育改革的需求。合唱的主體是高中學生,但是因為缺乏創新的教學方式影響了學生的參與積極性,“一刀切”的模式對其音樂興趣培養造成阻礙,他們不能在被動的學習環境中掌握關鍵內容和技巧。另外,合唱教學本身具有一定的專業性,一些授課教師的專業素養欠缺,加之教學方式落后、單一的問題對于教學有效開展產生不良影響。
(三)合唱曲目不合理
高中音樂合唱中,涉及的曲目大多是經典紅歌和青春勵志類歌曲,這些曲目雖然對學生具有教育和激勵意義,但是教師忽略了這些歌曲與當代高中生的學習、生活背景差別較大,對于獨具個性的學生來說,反復演唱這些歌曲容易使其失去學習興趣,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和表現能力也會受到影響。而且在現在的音樂編創中,流行元素過多,內容不適合學生學習和演唱,合唱音樂對于高中生發揮的積極作用受到阻礙。
二、提升高中音樂課程合唱實踐訓練有效性的策略
(一)有效調節學生學習心理
音樂作為一種感性藝術,需要學生從情感深處通過積極的體驗產生共鳴,才會獲得理性的欣賞。為了確保高中生能夠真正體會到合唱藝術的魅力,這就需要教師采取恰當的方式,有效調節學生學習心理,激發學生對美好音樂的追求,喚醒高中生理性的思考和欣賞。通過搭建合適心理環境的橋梁,加強情緒上的鋪墊,學生對于合唱教學會失去抵觸心理,從而全身心配合教師的行為。為此,作品的選擇要科學合理,整理合唱作品的創作背景和原始形態,在合唱訓練之前做好情感知識的鋪墊,使學生形成一定的知識準備意識。與此同時,教師要善于利用移情、聯想以及通感的表現手法,將作品流露出來的感情有效融入合唱訓練過程中,這樣學生會在音樂作品的學習過程中,深度拓展情境和情感,帶來情感刺激。
(二)重視視唱練耳訓練
鑒于高中生音樂基礎的差異性,合唱訓練還需要解決識譜、音準以及內心聽覺的問題。一方面,在音準環節中,應該在反復不斷訓練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視唱練耳的訓練,確保學生基本功扎實標準,以期保證合唱效果。眾所周知,合唱講究團隊配合,如若一個人出現音準不過關,就會對整個團隊帶來影響。另一方面,在音準的訓練方法中,首先要加強識譜訓練,同時不能操之過急,根據學生的基礎程度,進行針對性的實踐或單獨指導,確保音準和節奏的統一協調。其次,在音準訓練中,應該讓音準獲得正確的演唱,針對旋律音準以及和聲音準,結合作品進行重點練習,進行合理的控制,增強合唱訓練的趣味性,音準的問題自然就會迎刃而解,進而取得理想的效果,讓合唱的狀態更加和諧。最后,培養學生內心聽覺應該以旋律和色彩為抓手,反復訓練音色、音準以及和諧度,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
(三)統一合唱狀態
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和作品的風格特征,巧做弱聲訓練。通過實踐和練習學會控制唱歌,養成相互傾聽的習慣,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找到共鳴與平衡。弱聲訓練有諸多好處,為此做好案頭準備工作,科學安排合唱排練內容,巧用多媒體技術,讓聲帶張力更加準確。基于核心素養創新教學方式,啟發高中生平穩呼吸,在弱聲中產生共鳴,保持不同聲部統一與和諧,力爭各聲部之間的縱橫協調。對于合唱內容進行合理分配,要用手勢和眼神進行信息傳遞,讓高中生先想后唱,真聲和假聲能夠完美轉化。在旋律和節奏中去體驗音樂美,從而增強整體藝術效果。創設生動具體情境,合理地分配合唱聲部,在合唱中融入個人感情,有目的性地傳授合唱技巧和方法,確保每一位學生都可以準確地表達作品的內涵。
總結
核心素養的提出推動了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落實,對于音樂教育也發揮著積極作用,使得高中音樂課程教學更為科學有效,促進教學形式多元化,教育目的更為明確。合唱教學作為高中音樂的一個重要模塊,是培養學生具備團隊精神、提升音樂素養、獲得關鍵能力的有效途徑。教師在教學中必須立足于核心素養開展教學,構建創新的合唱教學模式,使其發揮良好教育作用,有效提升音樂教學效率和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錢彩霞.蘊美于情蘊情于聲——高中音樂合唱教學的策略分析[J].考試周刊,2017,9(6):168.
[2]張悅.優化高中音樂合唱教學的策略研究[J].高考,2019(13):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