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巍
摘要:與小學數學低年級教學相比,高年級教學更需要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應用能力,教學提問能引發師生間的互動,使學生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掌握數學知識的應用方法,逐漸形成數學思維能力。但有些教師沒有掌握有效的教學提問方式,在提問時沒有得到學生的配合,只是在形式上讓學生思考和回答,實質上還是教師自問自答,不利于高年級學生數學素養的發展。本文闡述了小學數學高年級教學提問中存在的問題,針對提升教學提問有效性的策略展開分析。
關鍵詞:小學數學;高年級;教學提問
新課改一直強調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倡導小學數學高年級數學能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活動,充分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和潛能。教學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環節,能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加強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高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知識基礎,能在教師的引導下自主探索,因此在教學提問中需要教師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避免過于死板、隨意的問題,才能促進小學數學高年級教學有效性的提升。
一、小學數學高年級教學提問中存在的問題
由于部分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思想陳舊,在使用教學提問時存在一些問題,影響了教學提問的效果,也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質量:首先,教學提問能及時拉回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調整他們在數學課上的學習狀態,這需要教師明確每個問題的目的,將問題和目的緊密結合在一起。但有些教師的問題內容比較隨意,沒有結合學生的探究方向和學習目標,還對學生缺乏吸引力,導致課堂氛圍不熱烈,不利于調動學生積極地學習狀態。其次,提出教學問題是為了讓學生主動研究新課內容,在思考問題的過程中提升他們的數學能力,所以教師要注意問題的趣味性,改變死板、單一的問題形式。在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都沒有結合學生實際提問,設置的問題不具備創新性和趣味性,無法滿足學生在問題探究上的需求,教學提問的運用效果也比較差。最后,教學提問是小學數學高年級教學中師生互動的常見方式,能拉近教師與學生的距離,但部分教師沒能認識到教學提問的這一作用,在教學中只是機械的提問和回答,沒能啟發學生的數學思維,導致數學課堂缺乏創新創造的活力,達不到預期的提問效果。
二、提升小學數學高年級教學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一)精心設計問題,啟發學生思維
高年級數學課程在低年級課程的基礎上進行了拓展延伸,學生有時抓不到教學重點,在課堂上表現得比較盲目,只能聽從教師的指導,無法進行自主思考探索。因此,在設計教學提問時教師需要考慮這一問題,將教學目標與教學提問結合,圍繞重點知識設計問題,還要增加教學問題的啟發性,這樣才能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為他們的獨立探究指明方向。例如在《百分數(一)》的教學中,需要讓學生理解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掌握百分數、分數、小數的互化方法,在新課前可以用喝果汁的例子導入,在大屏幕上展示三杯果汁,介紹他們分別使用20g、30g、50g果汁粉沖泡的,總質量都是100ml,提問學生哪杯果汁的味道最濃,每杯的果汁粉的含量占總量的多少,學生能列出、、,以此來導入百分數的意義,再教學生如何將分數轉化為百分之的寫法,在層次化的問題中解釋本節課的主要內容。之后提問學生這三個百分數分別有什么含義,有哪些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用到百分數的地方,以此來啟發學生的數學思維,引發他們對知識的自主探究。
(二)創設問題情境,增強課堂趣味
由于小學生缺乏抽象思維,對小學數學知識存在畏懼的學習心理,如果教師依舊運用傳統的教學提問方式,抑制學生的學習天性,會增加學生對數學學科的抵觸心理。因此,教師需要考慮教學提問的趣味性,采用問題化情境的教學方式,將學生帶入數學世界中,對數學知識產生興趣,再在問題的引導下將注意力長時間集中在課堂上,在趣味的問題活動中促進高年級學生的知識內化。例如在《折線統計圖》的教學中,可以用學校組織的聯歡會創設情境,向學生介紹每年學校都會舉辦聯歡會,學生們都很積極踴躍參加,到今年為止參加聯歡會表演的學生越來越多,出示每年參加聯歡會學生數量的條形統計圖,提問學生能從表中得到什么信息,統計圖的橫軸、縱軸都代表什么,這個話題與學生有緊密地聯系,能輕松調動他們的問題興趣。接著再出示折線統計圖,介紹折線統計圖是比條形統計圖功能還要強大的統計圖,讓學生對比兩個統計圖發現它們的異同點,用多媒體演示折線統計圖的制作過程,滿足學生對折線統計圖的好奇心,并為學生的實踐操作奠定下基礎,這樣既鍛煉了他們收集、整理數據的能力,也有利于趣味課堂情境的構建。
(三)加強師生互動,鍛煉實踐能力
想要提升高年級學生的數學能力,必須要為他們提供實踐探究的機會,通過積極的師生互動讓他們理解知識在實際問題中的運用。因此,在教學提問中教師需要與學生互換角色,讓學生在問題中占據課堂的主體地位,從互動中真正了解到學生的課堂需求。例如在《可能性》的教學中,可以將學習任務提前布置給學生,讓學生在課下自主學習本節課的數學概念,學會如何正確使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詞語描述生活中的案例,在課上讓學生分享在課下關于《可能性》的數學小活動,有些學生會自己帶小盒子和小棋子提問大家問題,還有些學生會用生活中發生的例子,如明天太陽從東邊升起、后天會下雨、地球在轉動等,在師生互動中體會數學問題的樂趣,同時發現學生學習上的不足,有效提高了學生的數學自主學習能力。
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高年級教學中需要運用有效的提問調動學生的數學興趣,鍛煉他們的邏輯思維和實踐能力,因此教師要明確教學提問中存在的問題,結合高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特點設計問題,多構建趣味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在課堂上互動交流,以此來提升教學提問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錢曉潔.淺談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提問藝術[J].小學生(下旬刊),2021(07):44.
[2]顏軍權.小學中高年級數學課堂教學中學生提問有效性探究[J].數學大世界(下旬),2021(0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