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超勤
摘要:在新課改改革的不斷推進中,各階段的教育工作都有了宏觀層面的具體指導。在高中地理學科教學中,核心素養(yǎng)能力培育也成為了地理學科的教學目標。基于這一教學目標,高中地理教學工作中應當結合地理學科實踐性的特征,以課堂教學和課后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來優(yōu)化教學模式,并由理論設計逐步引入到實踐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學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和教學方案的有效結合,讓學生在生動的課堂教學中感受到學習地理知識的樂趣。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教學策略
地理學科的核心素養(yǎng)能力培育的內涵在于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通過對地理基礎知識的學習,熟練掌握地理學習技能、靈活運用地理分析方法,在實踐運用中形成了一個動態(tài)化的處理能力,將所學的地理知識用于認知地理要素和解決學科問題中。
生活化教學方式是新課改改革方向下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注重以生活實踐為導向,以學生為學習主體地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豐富教學內容,深度挖掘教材內容和實踐生活巧妙結合,有利于幫助學生構建正確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并促進學生思維創(chuàng)造力的形成。同時,將課堂教學拓展為生活化教學形式,可以讓地理教師更好地梳理教學思路,明確教學重難點,提高教學質量。地理知識在生活中有很多體現,可以說,地理基礎知識離不開生活實踐,對此,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的高中地理教學應當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方面展開教學工作:
一、教學導入創(chuàng)設情境,鼓勵學生開展學科探究活動
據相關數據統(tǒng)計,當前制約高中地理教學質量的因素之一,就是學生對于枯燥抽象的地理知識缺乏學習興趣,并且存在對知識難點的困惑的現象。由于地理知識結構和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相差甚遠,給學生們學習也增加了不少難度。部分教師在教學中仍沿用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育方式,只會對著教材內容,照本宣讀,學生聽不懂課,索性就放棄了學習。這樣的學習方式明顯影響學習效率,更加不利于學生地理核心素養(yǎng)能力的建立。針對這一現象,就要求地理教師在課程設計中,需要結合學生對地理知識學習的水平能力來參考,創(chuàng)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生活化情境中主動探究地理知識,找到學習地理的樂趣。比如在學習高一教材《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布》的內容,因為高一階段也是學生思維能力處于活躍的時期,應當以認知形象的思維為主,教師要通過形象的思維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創(chuàng)設靈活的教學情境就是一個很有效的方式。
如教師進行情境導入的內容可以是:假設英國人大衛(wèi)正在英國東海邊度假,他喜歡垂釣,這一天在垂釣時突然釣上來一個漂流瓶,他拆開漂流瓶,里面有一封信,信件的內容來自于印度的的海倫所書寫。針對這樣的故事背景,教師可創(chuàng)設地理情境,導入相關問題為提示,比如漂流瓶從印度漂到英國的原因是什么?漂流瓶這一路漂過來的路線有哪些?從設想的情境中帶出專業(yè)的地理知識問題,拋磚引玉,引出本章節(jié)要講的地理主題,即為《世界海洋表層洋流的分布》。在問題導出知識主題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己先讀圖分析,探索漂流瓶在途中會經過的路線,在探究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觀察和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新課程改革中,教師需要注意的是構建學生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形成自主學習和主動探究的能力,讓學生真正認知到自己學習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以他們?yōu)橹黧w、尊重學生個性化能力發(fā)展的教學情境,營造師生互動交流的活力課堂。
二、充分利用生活實踐經驗,完善教學課程內容
地理的基礎知識關乎氣候特征、地勢分析、地貌特征、自然環(huán)境等內容,人教版地理教材在編排中也注重引入多數生活實踐小常識,由此可以看出,地理基礎知識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在學習中,學生遇到難以理解的深奧地理知識,教師就可以巧妙引入生活素材,化難為簡,將知識點充分聯(lián)系到生活實踐,教師須對生活素材進行深度挖掘,優(yōu)化教學設計內容,找到教學困境突破個,從而攻堅克難,逐一突破。利用生活素材融入教學設計,一方面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生活來了解復雜抽象的地理知識,強化他們對知識點的記憶力;另一方面,將生活素材和教學內容的有效結合,可以讓學生欣賞到地理學科的藝術價值和學科魅力。
比如在教學《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中,這節(jié)內容主要是針對晝夜交替、地方時知識的講解。這節(jié)內容是重點,又是難點,難在內容抽象不易理解,怎么突破就是本節(jié)的教學難題。以地方時為例,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就要注入春分日、日夜晝平分的內容,在課程開始前,教師可以先部署預習作業(yè),讓學生自己先觀察晨昏線在自然中的特點,再對晨線和昏線進行有效對比,形式一個文字記錄,在課堂中作為意見發(fā)表。自主觀察晨昏線的特點,由觀察晨昏線這樣的生活情境,導入生活素材,引導學生將自然現象和地址知識充分結合起來,增添了地理知識的樂趣,將單一的知識結構轉化為豐富的生活化情境。對于地理教師來說,所肩負的教育職責并不是單一的傳授知識,而忽略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情感價值的發(fā)展。教師是教學內容的設計者,必須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在教學設計中更要從學生的角度換位思考,強調發(fā)揮學生的思維能力,充分利用生活化素材的指引作用,重視對學生學習能力的構建。綜上,教育改革工作一直在深入推行,教學方式也不能一成不變。高中地理教學工作也要結合地理生活化的特征,在教學中也多以生活化教學模式為導向,完善教學設計方案,以培育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yǎng)能力為教學目標,實現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陳艷.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 2021(06).
[2]楊光輝.基于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201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