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亞男
摘要:核心素養當前受到了廣泛的關注,每個學科都有其相應的核心素養要求。在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之下,核心素養對于語文學科的滲透,其教學策略也成了為每個一線語文教師的思考的重要問題。本文作者就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核心素養視角之下的解決策略,僅代表一家之言,旨在拋磚引玉,歡迎大家批評指正。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核心素養
前言
眼下我們國家的教改提出了以核心素養為培養學生的根本目標。語文課堂教學也需要教師把基于核心素養的教學方法創新性地融入課堂,讓學生能夠快樂地學,有趣地學。怎樣才能將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上升一個臺階,讓學生能夠自主學習,掌握語文閱讀的能力與技巧。這就需要教師積極創建閱讀情境,引領學生進行閱讀,讓他們學會閱讀。
一、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
1、語文閱讀素養普遍較低
小學生由于年紀較小,處于身心發育的重要時期,他們在學習能力,理解能力,以及認知能力等方面都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這也是影響他們閱讀能力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課堂教學中,關于語文閱讀的專門課也安排得比較少,由此也是造成學生閱讀素養較低的因素之一。
2、教師引導的缺失
學生們由于年幼無知,對于事物充滿好奇,自主學習能力不足,因此,教師需要進行引導。在閱讀方面,閱讀的材料需要教師親自選取。當下的小學語文的實際的閱讀教學中,教師不去引導的情況很普遍,這樣學生的潛在的語文能力就得不到正確引導,而且由于網絡信息泛濫,學生很容易受到不良閱讀信息的影響,阻礙了他們的語文閱讀素養的提升。
二、語文閱讀素養在語文核心素養中的體現
先就核心素養來說,主要指的是學生必備的,對于未來及社會發展需要具備的關鍵品質與能力。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核心素養已經融入了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的各學科之中。作為語文學科的核心素養來說,主要指語言建構、審美鑒賞、思維發展,文化理解。
1、語言構建
本質來講,語文是一門工具性學科。在語文的核心素養中,語言能力是各種學習的基礎。主要包括說話能力—即口頭表達能力、作文—即書面表達能力。
2、審美鑒賞
審美鑒賞能力是核心素養的重要部分,指的是在語文活動中的欣賞、評價、創造美的品質及能力。這一點的培養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讓學生閱讀優秀文學作品。教師需要對閱讀的作用引起充分的重視,引導學生感受文學之美,豐富他們的情感體驗,激發審美意識,形成高雅的文學品味。文學美常常可以從音樂美、修辭美、感情美、音韻美這幾個角度去進行鑒賞。
3、思維發展
這主要是指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學生獲得思維品質與能力的提升。思維發展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表現。在這個過程中,十分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要能夠鑒賞文學形象,準確分析、概括語言現象。
4、文化理解
文化理解即對文化的理解與傳承。這對于小學生來說,主要表現在能夠繼承中華優秀文化傳統,理解并借鑒其他文化的能力。漢字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所以語文閱讀材料中往往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三、提升小學語文閱讀能力的策略
1、閱讀遷移提升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與品質的提升是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關鍵。借助優質的閱讀教學,能讓學生的閱讀思維能力得到充分發展。提問題是一個很好的提升思維能力的方式。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問題,讓學生主動提問,并且積極解決問題。關于閱讀并進行提問,不僅有助于學生歸納分析能力的提升,而且有助于師生之間充分交流互動,學生在頭腦風暴下,互相啟迪智慧,激蕩思想,進而提升閱讀分析與綜合比較能力,完成對于語文知識的遷移,使閱讀思維得到充分發展。比如《田忌賽馬》的閱讀教學中,學生會問,田忌為什么會獲勝呢?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分析,也可以用課件來演示馬的調換,使獲勝原因直觀展示。在此閱讀遷移的過程中,教師要與學生,一道將閱讀內容的情感特點進行深挖。還可以要求學生進行模仿寫作,使他們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的語言技巧與手法,領會作者的思想。讓學生進行有條理的闡釋自己新產生的想法,從而使閱讀素養的培養要求得以滿足,促進語文素養的提升。
2、拓展閱讀范圍升華情感認知
漢字不僅是文化信息的載體,同時它還是我們用來交際的重要工具,具有很強的實踐意義。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通過拓展閱讀范圍,來增強文字的實踐意義,增強學生的審美感受,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通過拓展閱讀,可以使學生更加深對作者的了解,進化加深對文本的認知。通過拓展閱讀,讓學生能夠吸收到更多的精神財富,增加了情感體驗,使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由于這種主題式的閱讀而得到了提升。
3、融入中華傳統文化加深文化積淀
為了有效傳承中華文明,把中華傳統文化融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當中,能夠使學生產生民族自豪感。 在許多語文教學當中,教師往往不太重視傳統文化,降低了語文的中華文化底蘊,從而嚴重影響了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彌補這一點,讓學生閱讀中華文化經典作品,使學生進一步深入了解中華文化的精髓,熱愛中華傳統文化,感受傳統精神。例如在《慈母情深》閱讀教學當中,教師在帶領學生進行文本精讀的同時,啟迪學生去感受其中的母子情深,然后對人物形象的語句進行批注,對段落進行分析。這時教師可以引入傳統文化的“孝道”相關的故事或成語等等,感悟“孝道”的傳統文化內涵。這種傳統文化的融入有助于學生逐步積累傳統文化知識,感受中華文化的深厚積淀,提升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在小學的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為導向,運用現代化的教學理念與手段,進行教學實踐。借中華傳統文化之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
結論
總的來說,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的教學實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學語文教師務必引起高度重視,并且積極研究基于核心素養的語文閱讀教學的實施方案。對于學生的個人發展,以及優化語文教學環節,提升教師專業水準都具有重大意義。
參考文獻:
[1]朱佳佳. 核心素養視角下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J]. 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