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雄


摘 要:本文對技工院校平面設計專業課程開發實踐和實效進行分析,探討了深化一體化課程二次開發的若干方向,并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平面設計專業? ? 專業建設? ? 課程開發? ? 綜合職業能力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新頒布的技工院校專業目錄(2018版)中增設了平面設計專業。2017年,深圳技師學院牽頭編制了《平面設計專業國家技能人才培養標準及一體化課程規范(試行)》,成為技工院校平面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通用課程課標。
北京市工貿技師學院去年完成了平面設計專業(中、高級)新專業申報工作,并加緊了課程的建設,在此對新專業課程開發和深化專業內涵建設工作做一個梳理,以期明確后續的教學實施和課程的二次開發方向。
一、技工院校平面設計專業課程開發實踐和實效分析
(一)構建平面設計專業階段性(三段式結構)課程體系
通過對北京市城市功能和產業格局的調研,平面設計專業符合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產業格局。北京市工貿技師學院在開展崗位職業能力調研后,明確了人才培養層次和培養目標。
在專業課程開發階段,北京市工貿技師學院依據《國家技能人才培養標準編制指南》《一體化課程規范開發技術規程》,以及借鑒國外DACUM獨立工作任務分析法和BAG典型工作任務分析法,通過召開實踐專家研討會,分析了北京市平面設計職業崗位技能需求,繪制出從業人員的職業能力圖譜。
在5年學制內,規劃了基礎學習階段、設計學習階段、職前學習階段(職前階段又分為在校項目教學和頂崗實習兩部分)的三段式課程構架,通過對應性的評測策略完成對學生職業能力的測評和反饋。設計和制定的三段式課程結構體系,形成了“發展性任務”“發展性結構課程”,符合“從初學者到專家”的能力發展范式,見表1。
(二)三段式課程體系體現出對核心能力培養的教學觀
在基礎學習階段,注重培養學生的職業核心能力和職業技能;在設計學習階段,注重培養學生的設計能力;在職前學習階段,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三段式課程體系中,關注學生職業核心能力在學習過程中的催化作用以及該能力在未來學生職業生涯中能夠發揮的持續作用。
在基礎學習階段,學生的職業認同感普遍較弱。因此,在滿足基本職業技能訓練的基礎上,要強化對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引導和增強學生對職業的認同感。
在設計學習階段,隨著學生職業核心能力的逐步提升和專業技能的日趨熟練,可以進一步強化對學生崗位技能和職業技能的培養和訓練,增強學生的設計能力。
在職前學習階段,要關注并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注重培養學生在設計專業工作中對具體問題的解決能力,教學中側重對工作過程的學習和實踐。
在整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始終關注對學生各項能力遷移的引導和激發。
(三)一體化課程存在的不足
在一體化課程標準和工作頁的開發過程中,由于側重對崗位工作過程和過程能力的關注,對學生能力遷移的關注不足,致使一體化課程體系中各門課程之間處于并行的關系,出現對知識遷移的關注同樣不足的問題。
在真實的平面設計崗位的工作過程中,每項設計任務的開展與實現,都需要有相應的知識、技能和經驗作為支撐,所以當前階段的一體化課程體系過分強調工作過程能力,忽略在工作過程中專業人員應具有知識、技能的提前量。這導致了工作過程的不連貫,和企業真實的工作過程不符,同時也引發教學過程中學生在完成工作任務時出現的設計的片面性和局限性的問題。
二、深化一體化課程二次開發的若干方向
一體化課程的二次開發,應該吸收先進的職業教育理論和研究成果,結合教育學規律,從本地區職業崗位的實際需求出發,構建課程體系,其核心價值在于觀察課程是否有利于有效教學的開展,以及通過課程教學是否能促成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得到真實的提升。
(一)構建多元化的課程體系
在職業教育中,通過能力模型可以明確學習者應具備什么樣的認知條件,才能在策略上完成典型工作任務。
目前,職業教育領域推行的基于行動導向的模塊化課程、項目課程、一體化課程、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呈現多元化并存趨勢,以適用于不同地區、不同學校以及同一學校不同學習階段的教學需求。
在5年三段式結構課程模型中,通過建立多元化的課程體系,可以很好地解決學生在專業層級的不同階段,因培養能力的側重不同造成的教學方法的差異性需求。
(二)強化對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
目前新技術、新媒介對平面設計崗位的職業能力不斷提出新的要求,為適應這一職業變化趨勢,滿足學生終身學習的職業生涯發展需求,必須在職業教育階段加強職業核心能力的培養。
(三)課程改革的著力點和途徑
1.深化建設以能力提升為核心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
通過幾輪的教育教學改革,以行動體系課程替代學科體系課程的理念已經被技工院校普遍接受,以培養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為主導的教學理念被廣泛認同。
在行動體系課程中,模塊課程、項目課程、一體化課程、學習領域課程、工作過程系統化課程將長期并存。目前專業建設重點放在專業內涵建設上,專業內涵建設的核心是課程建設。一體化課程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大力推行下,實現了技工教育觀念和教師教學觀念的轉變。
但是,目前試行的課程體系,或多或少地存在套用學科課程框架的局面,導致課程體系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學科系統化的。鄧秉華曾將同專業的高職行動體系課程與本科學科體系課程進行對比,對比后發現:高職通信技術專業16門專業課中有8門課程與本科完全相同,6門基本相同,課程相同率達到87.5%;高職電子商務專業17門專業課中有16門與本科完全相同,課程相同率達到94%。如何建立純粹的以能力為核心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仍然任重道遠。
2.結合三段式課程體系,構建學生職業能力評測系統
如何客觀評價學生獲得的職業能力,建立完善的職業能力評測系統,既是評價學生職業能力水平的客觀需求,也是對教師課程設計、教學實施、教學有效性的客觀反饋,更是學生進階學習的重要參考依據。
3.加快教學資源建設和現代教育技術應用,滿足個性化能力提升需求
以學生能力提升為核心的課程體系建設和課程教學實施,在教學過程中要求以學生為中心。但目前職業教育學生生源素質差異巨大,學生專業基礎參差不齊,學生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和知識水平存在差異,這些客觀因素在教學中增加了教師實施教學的難度。
為滿足學生個體的發展需求,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因材施教,打破固定化的能力提升邏輯。趙志群教授在《我國職業教育課程模式的發展》一文中對學習是投入和產出之間的線性關系予以了否定,他認為線性關系是把能力發展按照教育者意愿自上而下進行的傳遞,而非學生能力提升的真實需求,能力的提升是靠實踐行動才能真正掌握的。
三、思考與建議
(一)對職業教育熱點問題的觀察和思考
趙志群博士在《我國職業教育課程模式的發展》中指出“謹慎審視實踐我們發現,盡管取得了成績,但是職業教育的課程和教學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一些階段性推崇或流行的改革模式甚至‘運動并沒有從根本上提高職業教育的教學質量。”對此,教育工作者要保持清醒的頭腦。
1.開展全國技工院校教師職業能力大賽的現實意義
在首屆全國技工院校教師職業能力大賽的影響下,各地技工院校掀起了各級教師職業能力比賽,以期找到新的促進教師職業能力成長和提高教學質量的創新點。在積極參加賽事、提升自身職業能力之余,教師應始終跟隨專業建設的步調,在課程開發、課程設計、教學設計、能力評價等多個維度保持熱情和努力方向,避免進入重視教學微觀設計而忽略課程宏觀設計的怪圈。
2.世界技能大賽標準課程轉化工作的現實意義
深圳技師學院在世界技能大賽平面設計技術項目中取得了良好成績,積累了一定的備賽經驗。深圳技師學院注重中級工階段的基礎教學工作,在培養學生具備良好專業基礎之后,在高級工學習階段開設大賽班,組織和選拔優秀學生參加大賽班,有針對性地開展訓練和備賽工作。參加世界技能大賽是精英化的,和職業教育普世化的目標和要求不同,因此,對世界技能大賽標準的研究意義在于實現高端引領,是對學生職業能力評定的補充和開展有效教學的外部參照,見表2。
(二)建議
新一輪課程改革要求系統化的課程建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依舊很大。專業教師從事課程開發工作存在三點不足,一是教師在專業建設和課程開發方面投入的精力不足,工作任務的完成多呈現碎片化和局部化;二是課程改革的深度不足,這是開展運動式和任務性的課程造成的客觀結果;三是校企合作力度不夠,學校過多承擔了企業承擔的責任,增加了課程開發的難度。
因此,充分發揮專業帶頭人和骨干教師在專業建設和課程開發中的核心作用,加強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的課程開發能力,廣泛聽取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的工作設想,積極參與并調動資源支持其工作,是專業建設和課程開發工作能夠系統性和整體性開展的重要保障。
在平面設計專業課程開發過程中構建三段式結構課程體系,始終堅持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為核心,以能力遷移教育學原理為指導,實現基礎學習階段、設計學習階段和職前學習階段的有效教學,以滿足地區經濟發展對人才培養的需求和學生未來職業生涯需求。
參考文獻:
[1]劉冰,閆智勇,吳全全.職業教育課程開發模式的源流與趨勢[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 (33).
[2]趙志群.我國職業教育課程模式的發展[J].職教論壇,2018(1).
[3]趙志群.淺論職業教育理論實踐一體化課程的發展[J].教育與職業,2008(35).
[4]白玲,王建.基于三大要素分析職業教育課程模式現狀及開發方向[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4(10).
[5]鄭曉梅.國外職業教育課程開發模式概述[J].甘肅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
(作者單位:北京市工貿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