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笑晨
中圖分類號:G807.4 ? 文獻標識:A ?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06-034-01
摘 ?要 ?“課程思政”大環境的轉變,表明了我國教育對加強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工作越來越關注,從以前單方面只重視學生文化課成績轉變為越來越重視加強學生思想道德教育。把高校體育課程和思政教育相融合的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強化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建設的工作,最終目的是為國家培養出全面型人才。基于此,本文首先簡要分析了課程思政背景下高校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的積極作用,隨后從三個方面給出了高校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相結合的有效策略,以此供相關人士交流與參考。
關鍵詞 ?課程思政 ?高校體育 ?思政教育
體育課是我國高校教育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不僅肩負著傳授學生運動知識和技能的職責,還在培養學生身心健康方面發揮著積極作用,是加強學生思政教育的有效方式。在教育部門的有利推動下,把高校體育課程和思政教育相融合,可對鍛煉學生的健康體魄、發展心理健康、塑造健全的人格發揮正向作用。
一、高校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結合的積極作用分析
(一)保持身心健康,培養健全人格
大學時期是學生成長的重要階段,倘若教育工作者一直沿襲傳統的教學模式,單純強調文化課成績,輕視思政教育的建設,那么培養出來的人才根本無法在社會上立足。由此可見,比能力和成績更加重要的是一個人的思想品德。通過思政教育融合,學生可以接觸到很多課本內容以外的東西,像大家都知道的“女排精神”,即中國女排在世界賽場上展現出的永不放棄的精神,就是一種愛國主義情懷的展現。
(二)轉變教育觀念,創新教育模式
一些體育教師會認為體育和思政教育是沒有任何聯系的,這不是自身的本職工作,因此不會去重視,只是將這項工作推給文化課教師。這表明體育教師沒有考慮到思政教育是體育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沒有考慮到體育教師需要承擔高校品德教育的責任和義務。通過不斷滲透思政教育,體育教師會意識到體育教學不再是單獨教給學生體育運動的知識和方法,還要努力培養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提升意志品質[1]。
二、高校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相結合的有效策略分析
(一)提高教師思政素養
教師在高校教育工作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專業能力的高低會直接影響到體育課程教學工作的成果以及能否實現思政課程的有效融入,因此必須要加強培養教師的思政素養,提升高校體育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思政素養,進而推動高校教師更好地掌握思政教育具體的內容,從而在后續的教學過程中能有效地將思政教育和高校體育課程相融合,全面提高整體的教學能力和質量。舉個例子,高校可以為體育教師制定相關的職業成長規劃,鼓勵體育教師大力學習思政教育的相關內容,同時還需明確如何在高校教學過程中有效融入思政教育,進而推動兩者之間的完美融合,全面提高思政教育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有效推動體育課程教學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促使學生在不斷學習體育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價值導向,進一步成長為國家和社會所需要的全方位人才[2]。
(二)科學設計體育課程,引導樹立正確價值觀
要想將思政教育工作在高校體育課程教學中落到實處,科學合理地規劃體育課程是最基礎的內容,即把思政教育的理論知識、精神追求、價值觀滲透到高校體育教學中。第一,高校體育教師需要摒棄傳統的體育教學理念,如單方面地傳授給學生基礎運動知識,而是需要結合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特點,科學合理地制定體育課程。第二,充分挖掘體育運動中的思政教育資源,這些資源要貼近學生的真實生活。做到這點,學生就會非常有興趣地參與進來。
(三)建立部門合作,打造長效機制
要想實現高校體育課程和思政教育有機結合,必須強化各部門之間的合作,構建長效機制,否則效果就會不理想。這不僅發揮不了思政教育的積極作用,還會削弱大學生參加體育運動的興趣。第一點,高校要加大力度宣傳思政教育工作,使學生了解國家這一政策決議的重要性,使教師明確這一決議的目標,進一步促使教師重視思政教育的教學工作。第二點,建立部門之間的合作,制定合理教學體系和完善用人制度,進一步推動體育課程和思政教育的有機結合。
三、結語
“課程思政”觀點提供給了高校體育教師一種全新的思維模式,開辟出了嶄新的教育途徑。把高校體育課程和思政教育進行有效融合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有助于進一步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完成各項學習任務,從而取得優異的學習效果,從整體上提高我國高校教育工作的能力和質量。
參考文獻:
[1]楊福軍.“課程思政”視域下高校體育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研究[J].北京財貿職業學院學報,2019,35(04):65-68.
[2]趙引弟,楊霞,羅褀,駱新楠.課程思政視域下健康教育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研究[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42(S1):5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