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祥
中圖分類號:G861.1 ? 文獻標識:A ?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1)06-069-01
摘 ?要 ?游泳運動是一項傳統的奧林匹克項目,是除田徑之外的第二大項目。隨著科學化訓練的不斷完善,更多的訓練方法介入游泳日常訓練中,其中功能性訓練體系在游泳運動中應用較為廣泛,也是受益較高的訓練。
關鍵詞 ?功能訓練 ?短距離游泳 ?訓練
一、游泳項目訓練特點
(一)游泳運動體能特點
游泳屬于體能主導類的競速項目,其項目特點決定了游泳運動員既要有很好的專項技術,也要有儲備良好的體能。在短距離游泳項目中,運動員需要快速進入最大強度運動,訓練強度大,能量消耗快,極易容易產生疲勞。而快速恢復體能也是運動員持續參加訓練和比賽的重要環節。良好的體能訓練是游泳訓練正常開展的保障。
(二)短距離游泳運動供能特點
短距離游泳運動主要以無氧代謝供能為主,糖酵解供能為輔。隨著游泳距離的不斷增加,磷酸原供能占比不斷減少,糖酵解供能占比不斷增加。因此,在功能性體能訓練過程中,需要考慮供能系統特點來選擇訓練方法。
二、功能性訓練的研究
(一)國外對功能性訓練的應用與研究現狀
Gray Cook于1997年首次發表了功能性訓練的概念,指出功能性訓練應注重身體運動鏈的作用,避免單一的訓練某一環節的功能,而是將人的身體運動看作一條運動鏈。
美國學者Cambetta對功能性訓練進行了描述:功能性訓練是多方位、多關節、強調本體感覺的運動,包括減速、加速以及穩定性能力,對不穩定狀態下的身體控制能力、控制身體重心、對地面反應力和沖力的調節能力。
(二)國內對功能性訓練的應用與研究現狀
劉愛杰、李少丹在《競技體育的核心訓練》文中重點介紹了功能性訓練的概念,訓練方法、手段及功能性訓練的優點。他們提出:功能訓練包括柔韌、平衡、穩定、核心力量、體感覺的訓練。人體在運動過程中,大多數時間身體是處于不平衡狀態,要想很好地控制身體,使之保持在平衡狀態,需要身體各個環節有很好的柔韌性、協調性以及連貫性。
黎勇明、陳小平人在《論核心力量及其在競技體育中的訓練起源—問題—發展》文中對核心穩定性和核心力量的起源、發展以及各個類熱點進行了詳細總結。
三、功能性體能訓練在短距離游泳運動的應用
現在的游泳比賽既是對運動員技術和戰術的考驗,又是對運動員的體能、智能和心理的考察。但是很多游泳運動員對其應有的體能特點不甚了解,更不懂得如何進行科學有效體能訓練,以及該以什么樣的方式和手段去提升自己的游泳技術和運動素質。由此就限制了自身能力的提升。
四、游泳運動中功能性訓練的思路
(一)爆發力的訓練思路
爆發力是游泳運動員重要的素質之一。根據流體力學原理,運動速度和運動阻力成正比關系。也就是說在游泳運動當中,無論是什么泳姿,如果運動員想要游得更快,就需要克服更大的阻力。而相比之下,短距離游泳就是當中更需要爆發力的項目。因此,爆發力素質訓練直接決定了運動員的游進速度。影響游泳運動中的爆發力有很多原因,功能性訓練過程當中,我們應提高運動員的快速力量。短距離當中對于爆發力的要求還是很高的,因此在訓練過程當中,我們應該使用較高抗阻進行多組數少次數的訓練。并且在考慮爆發力的同時,我們也要考慮自身肌肉的纖維橫截面、肌肉和肌腱的伸展性、磷酸化合物的儲備、外周血液的循環肌肉與肌間協調。在訓練中,要關注到運動員的核心力量及核心的爆發力,可進行有針對性的速度力量方面的功率訓練。
(二)速度素質的訓練思路
速度素質是指快速運動的能力,是短距離運動員所具備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功能性訓練過程當中,我們應該考慮到反應速度、動作速度以及位移速度。例如,通過功能性訓練,我們可以強化運動員聽到口令后快速的反應訓練,以及往返游泳池所進行的快速反應訓練。在這里要關注到運動員自身中樞神經興奮抑制的轉化速度、神經與肌肉的協調性、工作肌纖維的能力。
(三)耐力素質的訓練思路
耐力素質是指有機體長時間抵抗疲勞的能力。雖然在短距離游泳項目中,耐力并不是主要的影響因素,但良好的耐力素質訓練可以促進和保持運動員速度和爆發力的能力,而且也可以提高無氧能力。因此,在功能性訓練中,我們也要關注耐力素質訓練的比重,可以設計循環間歇訓練來提升無氧耐力。
(四)柔韌素質的訓練思路
柔韌素質是人體關節活動幅度的大小,以及關節周圍肌肉、肌腱與皮膚等組織彈性和伸展能力。例如,仰泳、蝶泳、蛙泳、自由泳都需要運動員的四肢具有良好的柔韌性以及協調能力。韌性訓練中主要包括肩關節、肘關節、腕關節、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以及核心區周圍肌肉的柔韌性。針對這些關節,可以設計靜力性拉伸、動力性拉伸、被動拉伸以及主動分離式拉伸等方法。
五、結語
短距離游泳是以力量以及爆發力為主導的項目。因此在訓練中,我們更應通過功能性訓練,對運動員的關節、肌肉、神經等進行協同訓練,如此可提高運動員的競技水平,降低運動損傷發生的概率。
參考文獻:
[1]李躍敏,賀曉初.花樣游泳運動體能訓練方法初探[J].體育與科學,2010,31(05):86-89.
[2]趙中南.對游泳運動員陸上體能訓練的探討[J].運動,2017(17):45-46.
[3]黃秀鳳,張艷.青少年游泳運動員體能訓練策略研究[J].青少年育,2019(11):86-8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