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霞
摘要:開展小學音樂教學,最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具備一定的音樂審美水平和基礎音樂知識,讓學生懂得如何欣賞音樂。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音樂欣賞、節奏掌握、等關鍵能力作為重點內容,以此實現音樂教學質量的真正提升。
關鍵詞:小學音樂;關鍵能力;培養策略
從關鍵能力的角度入手開展音樂教學,可令教學過程變得更加明確,進而可更好地指導學生,為學生打下良好的音樂基礎。因此,作為小學音樂教師,首先其要正確認識小學音樂的關鍵能力,然后以此為基礎對相應能力的培養進行優化,最終達到提升教學質量、充分發揮音樂教學作用的目的。
一、小學音樂關鍵能力
首先,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音樂知識,這里指的是認識簡單樂譜、音符等內容。其次,增強學生的節奏感,節奏感培養是極為關鍵的內容,更是提升音樂水平的重要手段[1]。第三,基本的演奏和延長能力,應通過這項內容讓學生掌握簡單樂器的使用,并能夠演奏一些基礎樂曲,同時提升演唱水平。最后,培養音樂鑒賞能力。這一點也是音樂教學的重要構成,通過培養音樂鑒賞能力可以讓學生懂得如何欣賞音樂的美,并體會音樂作品的情感,同時接受優秀音樂作品的熏陶,實現音樂鑒賞能力和德育水平的共同提升。
二、小學音樂關鍵能力的培養策略
(一)基礎音樂知識培養
這一點可利用多媒體、游戲等教學手段,將基礎音樂知識轉變為更直觀和生動的形式,以此幫助學生充分理解和有效吸收。以音符為例,可以將音符變化通過多媒體展現在學生面前,或者讓學生分別扮演一個音符,這樣就令音符學習變得十分直觀,讓學生能夠在加強印象的同時真正理解和掌握。
(二)節奏訓練
開展節奏訓練同樣可采用上述教學手段,但要注意,節奏感的形成應以訓練為主,讓學生通過反復訓練逐漸提升,因此這部分內容的教學較為枯燥,教師應采用更為有趣的教學手段,保證學生不會失去對節奏訓練的興趣。首先可在節奏訓練中融入我國的詩歌,我國詩歌都都具有十分飽滿的情感,而且節奏鮮明,教師可讓學生通過朗誦詩歌來感受節奏,進而學會如何控制節奏,最后再將這種感覺應用到音樂當中[2]。應用詩歌方式可以是單獨朗誦也可以是群體朗誦,在群體朗誦中一定要注意不能跟著他人的節奏,要做好自我控制。其次可以應用節奏游戲,比如擊鼓傳花、蘿卜蹲等,讓學生通過游戲成為節奏的一分子,以此增強對節奏的感受,這樣經過反復訓練即可顯著提升節奏感。另外,在節奏訓練中應用游戲具有很強的趣味性,不容易讓學生失去興趣,但要豐富游戲種類,否則反復使用一種游戲也會對興趣產生影響。最后,可利用樂器輔助。樂器在節奏訓練中的作用極其明顯,教師可使用簡單的鼓或者三角鐵等讓學生操作,或者讓學生通過敲擊課桌的方式感受節奏,以此不斷增強節奏感。
(三)基本演奏能力和演唱能力培養
這兩項能力建立在基礎音樂知識以及節奏感的基礎上,當學生能夠掌握因音樂基礎知識并具備一定節奏感時,可培養學生簡單樂器的使用能力,同時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演唱方式[3]。適合小學生的樂器非常多,音樂天賦較差的學生可選擇鼓、豎笛等樂器,音樂天賦較好的學生可選擇二胡、洞簫等傳統樂器,教師可傳授學生樂器基本演奏方式,怎樣和其他樂器配合等,同時也要挖掘那些具備天賦學生的潛力,使其未來充滿無限可能。在演唱方面,無論獨唱還是合唱,都要從正確的呼吸開始,讓學生如何在演唱過程中使用氣息,避免出現過度浪費氣息的情況,同時也要考慮小學生的生理特征以及興趣愛好,選擇一些更加溫和、有趣的歌曲開展演唱能力培養,如果學生有演唱天賦,那么也可以重點培養。
(四)音樂鑒賞能力培養
通過音樂鑒賞可讓學生學會如何欣賞優秀音樂作品,同時也能通過優秀音樂作品進行自我熏陶,進而提升自身審美水平和德育水平[4]。教師在開展音樂鑒賞教學時可選擇一些情感豐富、具有教育意義的音樂作品,同時采用能夠將學生和音樂作品進行深度連接的策略。以《草原贊歌》為例,可以讓學生在欣賞過程中觀看和草原有關的圖片和視頻,這樣學生就更容易體會歌曲中對草原的熱愛之情,其也會在《草原贊歌》美的熏陶下逐漸提升審美水平。
結束語:
小學音樂中包含的關鍵能力較多,教師可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的培養策略,以此不斷提升音樂教學質量。本文分別從基礎音樂知識、節奏訓練、演唱和演奏、音樂鑒賞等角度入手對此做了簡要分析,希望可幫助廣大小學音樂教師更高效地開展音樂教學,并幫助學生有效提升音樂水平。
參考文獻:
[1]寧燕.小學音樂教學[J].讀寫算:教研版,2020,30(18):65-68.
[2]張瑞.淺談小學音樂教學與多媒體信息技術的有機整合[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07(12):152-152.
[3]廖夏林.體態律動教學在中小學音樂教育中的應用[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06(2):101-102.
[4]趙戈非,陳萃萃.淺析中小學音樂教學中的節奏訓練[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8,23(7):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