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梅
摘要:在學校教育中,語文是一門非常重要的基礎性學科,而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讀寫結(jié)合是提升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的有效方法,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針對小學生的身心特點,靈活應用不同的教學策略,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本文結(jié)合具體教學案例,論述了小學語文讀寫結(jié)合教學中的主要方法,希望能對廣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幫助。
關鍵詞:小學語文? 讀寫結(jié)合? 寫作教學? 閱讀教學
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在啟蒙教育中占據(jù)著重要地位,通過語文教學可以使學生掌握良好的閱讀水平和寫作水平,對學生的長期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小學階段是培養(yǎng)學生興趣的重要時期,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閱讀和寫作的結(jié)合,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打好讀寫基礎
聽、說、讀、寫是語言的四大要素,漢語作為中國人自己的語言,聽說環(huán)境天然具備,但讀和寫需要專門的學習。雖然具備語言環(huán)境會減少語言學習的很多障礙,但口語和書面語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再加上我國存在大量方言,很多學生在生活中聽到的并不是普通話。
對小學生來說,進行讀寫結(jié)合教學前,首先要打好讀寫基礎。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夯實學生的語言基礎,教授學生標準的發(fā)音,積累學生的識字數(shù)量,規(guī)范學生的漢字書寫。由于基礎積累的學習過程相對比較枯燥,教師應該在教學設計中加入更多趣味性因素。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示新的字詞,利用形象化的知識傳遞形式,減少學生的學習障礙。同時,贊美和表揚可以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熱情,對學生的點滴進步,教師應該給予更多鼓勵,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師在幫助學生積累讀寫基礎時,要注意區(qū)分不同階段學生的特點。對低段學生,教師應該讓學生重點學習詞匯和簡單的句子,如《雨點兒》中的“飄落”、《明天要遠足》中的“潔白柔軟”、《青蛙寫詩》中的“淅瀝瀝”、《四個太陽》中的“清涼”等,低年級學生的語文學習才剛剛起步,以詞匯教學為重點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對高段學生,教師應該注意引導學生關注課文的修辭手法、創(chuàng)作風格等細節(jié),學習著名作家的表達方式。
如在教學《窮人》時,文章的開頭描寫了桑娜修補破帆的情景,然后描寫了屋外環(huán)境的惡劣,“寒風呼嘯,洶涌澎湃的海浪拍擊著海岸,濺起陣陣浪花”,接下來,作者描寫了屋內(nèi)的情況,“地掃得干干凈凈,爐子里的火還沒有熄,食具在擱板上閃閃發(fā)亮。掛著白色帳子的床上,五個孩子正在海風呼嘯聲中安靜地睡著”。通過這種對比,桑娜勤儉持家的形象很自然地樹立起來。接下來,桑娜來到鄰居家,在描寫死去的母親和孩子時,作者再一次采取鮮明的對比手法,死去的母親“她頭往后仰著,冰冷發(fā)青的臉上顯出死的寧靜,一只蒼白僵硬的手像要抓住什么似的,從稻草鋪上垂下來”,而在旁邊的孩子“身上蓋著舊衣服,蜷縮著身子,兩個淺黃頭發(fā)的小腦袋緊緊地靠在一起”。然后,作者用更加具有沖擊力的文字寫出了母親的偉大,“在臨死的時候,將自己的衣服蓋在孩子身上”。教師要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的寫作手法,和平鋪直敘比起來,這種對比鮮明的描寫使文章非常具有感染力。
二、開展讀寫活動
小學生思維活躍,很容易對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產(chǎn)生排斥心理。教師應該開展豐富的讀寫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不斷提升閱讀和寫作水平。學生在活動中的參與度更高,學習興趣也可以得到顯著提升,所以在設計讀寫活動時,教師應該注重從課文出發(fā),語文教材中選取的都是眾多學者專家精挑細選的名篇,編排也比較科學合理,教師利用課文開展讀寫活動,可以減少學生的學習障礙。
如在教學“人物描寫一組”時,教師可以開展人物描寫比賽,讓學生閱讀人物描寫的文章,掌握描寫人物的主要方法和技巧,然后以教師為描寫對象進行描寫比賽。學生完成習作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朗讀,讓全部學生進行評分,評出描寫比較生動形象的作品,給予一定的贊美和獎勵。
又如在教學《草船借箭》《景陽岡》等課文后,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閱讀四大名著的其他章節(jié),然后讓學生寫讀后感。由于四大名著的原文是古白話文,對小學生來說閱讀難度較高,而且包含一些血腥暴力的內(nèi)容,教師可以推薦學生閱讀專門為小學生改編的版本。在分享讀后感的討論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即便是和其他人都不同,也不要貿(mào)然批評學生,而要鼓勵學生通過多個角度理解名著,這對提升學生的思維廣度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在設計讀寫活動時,教師可以結(jié)合道德教育,引發(fā)學生的感情,使學生在閱讀和寫作的過程中更加專注,而且感情是寫作的核心要素,學生可以認識到寫作不是為了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而是為了表達自己的想法。如在教學《慈母情深》《父愛之舟》這兩篇文章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關心自己的父母,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師還可以選擇一些描寫父母的著名作品,讓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完成教材中的習作“我想對您說”。學生在關心父母和閱讀書籍的過程中,會對父母之愛產(chǎn)生更深的體會,更容易飽含感情地進行寫作,這對提升學生的讀寫水平具有積極作用。
三、培養(yǎng)讀寫習慣
良好的學習習慣可以讓學生受益終生,閱讀和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在中學學習中依然是基礎內(nèi)容。因此,提高學生的讀寫能力,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實現(xiàn)的,教師應該努力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寫習慣,循序漸進,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教學中,教師應該鼓勵學生積累素材,讓學生準備一個寫作素材本,讓學生把在閱讀過程中發(fā)現(xiàn)的好詞好句摘抄下來,如名言警句、優(yōu)美的景色描寫、生動的人物描寫等,學生在不斷積累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摘抄寫作素材的良好習慣。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寫作讀后感,無論閱讀任何作品,都可以將自己讀后的所思所想記錄下來,讓學生通過寫作釋放自己的情感,與作者產(chǎn)生精神共鳴,再通過寫讀后感,對文章或書籍的理解更加深入。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養(yǎng)成寫日記的習慣,日記對提升寫作水平的積極作用已經(jīng)廣為人知,但學生難在長期堅持。教師可以采取更加靈活實際的方法,如引導學生先從周記入手,不要生拼硬湊,不要寫成“流水賬”,要讓學生通過日記表達自己的真實感受。對小學生來說,語言積累仍然比較有效,教師可以將日記和摘抄、讀后感結(jié)合起來。
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對課文進行續(xù)寫或仿寫。如在教學《白樺》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創(chuàng)作白樺在其他季節(jié)的景色,因為原作是描寫白樺在雪中的風景,通過仿寫,能夠減少學生的寫作障礙,對培養(yǎng)學生的基礎能力具有很好的效果。又如在教學《麻雀》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續(xù)寫:“獵狗走后,老麻雀和小麻雀還會發(fā)生什么事情,它們?nèi)绾位氐阶约旱某惭ǎ繒粫龅狡渌kU?”通過這樣的續(xù)寫,學生可以發(fā)揮想象力,將閱讀中的感受形成文字,培養(yǎng)寫作興趣。
四、結(jié)語
語文是學校教育中的基礎學科,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具有重要作用。讀寫結(jié)合是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但教師需要針對小學生的特點靈活運用。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針對不同階段學生的特點,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首先,教師要讓學生打好基礎。對低段學生,教師應該重視拼音、字詞、書法等訓練,讓學生掌握閱讀和寫作的基本素材;對高段學生,教師應該分析課文中的修辭技巧和描寫方法,引導學生進行模仿和學習,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其次,教師應該積極開展讀寫活動,通過作文比賽、讀書討論會、課外寫作等豐富的活動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活動中不斷提高學生的讀寫水平。最后,教師應該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讀寫習慣,鼓勵學生多寫日記,并在閱讀后摘抄寫作素材,或在閱讀文章和書籍后寫讀后感。通過這些讀寫活動,教師能逐漸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另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對課文進行續(xù)寫或仿寫,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有效提升學生的閱讀水平和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陳曉花.勞于讀書,逸于作文——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讀寫結(jié)合[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11).
[2]陳壽宗.讀中學寫,以寫促讀——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jié)合”指導策略[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5(12).
[3]權(quán)紅梅.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讀寫結(jié)合的策略[J].小學教學研究,2020(8).
(作者單位:江蘇省宜興市廣匯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