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錄元
摘 要:錯題是學生學習成長過程中的必然產物,是推動學生進步和發展的重要資源。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我們要善待學生的這種“錯誤”,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缺陷,有針對性地將錯題資源變成寶貴的教學資源。本文對于錯題表現和產生原因進行了簡要的闡述,并有針對性地探討了將數學錯題轉變為有效資源的幾種方式,促使數學學習不再成為初中生抗拒的事。
關鍵詞:初中數學;錯題資源;興趣;運算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9-0053-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9.026
所謂失敗是成功之母,想要成功就要正視失敗。初中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能否合理有效地運用錯題資源,關系到他們能否提高做題的效率和質量。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不斷思考,及時更新教學理念,大膽創新教學方式和手段,促使錯題反作用于學生,引導學生對于數學學習思維、運算方式、學習習慣等進行反思,使學生逐漸意識到其對于自身的進步意義。教師要帶領學生正確地運用錯題資源,從中提取出不斷進步的精華,在其推動下得到切實的進步。
一、初中數學錯題具體體現及產生原因
(一)出現頻率高的錯題
1.概念類題目
概念類題目里主要涉及相應知識的概念,而如果學生對于概念缺乏一個明確的記憶和理解,自然無法挖掘出題目的背后深意,學生為了解答題目,就會出現相應的偷換概念問題,導致概念類問題出現錯誤性答案。
2.運算類題目
很多初中生都會犯同一個錯誤,就是對于數學公式的抗拒,使得他們在運用數學公式運算的過程中無法做到活學活用。對數學公式的不理解,記憶不深刻,運算思維比較弱,導致學生在解答這類題目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邏輯錯誤,思路混亂,進而最后的答案也是錯誤的。
3.心理類題目
心理類題目出現的原因一般是學生對于這一類題目具有陰影,或者沒有堅實的知識儲備作為支撐,在解答過程中會不自覺地產生緊張的情緒,而在緊張的情緒之下,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也會不自覺地產生慌亂,出現錯誤答案的可能性很大程度的增加。
4.思維類題目
思維類問題出現錯誤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學生自身思維上故步自封。每一類題目所需要的思維方式和思考方向都是不盡相同的,但是受某一種解題方式的禁錮,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沒有在正確方式下進行問題反思和知識理解,自然就會出現解答錯誤的情況。
(二)錯題產生原因
1.基礎知識不扎實
初中生的數學基礎一般是小學積累上來的,而村鎮上學生的基礎知識相對來說比較薄弱,沒有形成完整的數學知識體系,對于相關重難點沒有自己的認識,同時對于某一類題目沒有良好的解題方式。沒有扎實的數學基礎作為支撐,學生對于題目的解答也就遇到了相應的阻礙。
2.思考問題不仔細
學生在解答問題的過程中反復在同一類問題上出現錯誤,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學生自身性格比較馬虎,在解讀問題時沒有認真對待,對于問題的重點沒有精準的總結,導致經常會出現不應該的錯誤,在低級問題上“摔跤”。
3.運算能力比較弱
通過分析學生的解題過程,我們可以看出學生思考的方向、解題的方式、公式的使用等都沒有問題,但是答案卻是錯誤的,具體體現在其在運算過程中出現錯誤計算的問題。一般情況下,學生對于大量運算沒有足夠的信心,在進行反復驗證運算的過程中反而會擾亂自己的思緒。此外,學生比較馬虎,花費大量的時間在運算上,給接下來的解題造成很大的緊張感。這些情況都是導致學生解題失誤的重要原因。
二、初中數學錯題資源的有效利用
(一)利用錯誤挖掘學生學習興趣
錯誤題目是有時效的,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到這一點。因此,教師要及時地對普遍性問題和涉及重難點的部分進行講解和引導,帶領學生開展全面的探討和溝通,促使學生在當下就能明確自身所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提高,而教師采取正確的方式對于學生提升數學學習興趣是很有效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出現錯誤是很正常的一件事,而重要的是教師能否將其轉化為一種資源,充分利用這個錯誤,采取趣味性的教學方式有效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實現切實的提高,讓學生不會感覺到錯誤是愚笨的表現,不會因此而對數學學習產生難以挽回的陰影。數學問題的解答從來不會禁錮在一種方式中,同樣的,對于數學問題的思考方向也從來不是固定的,真正將數學知識內化的表現并非將其他人的解題方式完全模仿,而是具有自己一套適合的、有效的方式,這個過程對于學生的思維邏輯能力具有極大的考驗。由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沒有必要讓學生每一步都跟著自己,而是讓學生運用自己的數學結構對該知識點分解消化。在學生解答問題出錯時,教師要幫助學生將錯誤轉化為學習資源,提高學生的解題效率和質量。
例如,在講解人教版初中數學中平行和相交的知識時,學生對于兩條線的關系沒有具體的概念,在做題中很容易混淆。教師針對這個問題就可以叫兩個學生到前面去演示,兩人在同一起點出發,朝著正前方出發,二者的關系就是平行,而如果兩人朝著對方的正前方前進,就會產生相交的關系。這種演示很直觀,初中生對于這種現場實驗操作很感興趣并且愿意參加。
(二)利用錯誤資源完善學生知識體系
做題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也是完善自己知識體系的過程,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在做題過程中出現的普遍性錯誤進行舉例說明,帶領學生全面完整地歸納與學習。教師也可以展示一些比較典型的錯誤,在幫助學生深入分析其中的錯誤之后,促使學生實現良好的消化,最后將其納入自身的數學知識結構,并在之后的學習過程中減少該錯誤的出現。初中學生無論是在心理方面還是認知方面都沒有達到一個成熟的標準,因此教師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從初中生所處特點思考,對于在學習過程中出現錯誤的情況,要以寬容的態度、溫和的語氣去減少學生在數學中具有的自卑感,讓學生產生更大的動力接受更為艱難的數學學習。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不僅包括正確的理論知識,同時還有與其相適應的實踐思維。由此,教師通過對錯題資源有效利用,推動學生有意識地去進行深入探究,以及完成有效的實踐開展,促使學生的提升具有顯著的效果。而通過反復高效的練習實踐,學生也能夠清晰明確哪些錯誤是可以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