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國忠
摘 要:小學階段是學生數學學習的起始階段也是奠基階段,在此階段打好基礎能夠為學生未來的數學和其他學科的學習做好準備,在這個階段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是有效學習的重要前提,這就需要數學教師結合當前小學生數學學習習慣中存在的問題,采取恰當的舉措來進行引導,從小學數學學習的每一個環節著手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為學生未來的學習鑄就穩固的根基。本文分析以上問題并提出了具體策略,以期給教師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習慣;培養措施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29-006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29.034
習慣是指人們在社會生活中形成的穩定、一貫的行為方式,具有固定化、自動化和規律化的特點。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說過:“良好的習慣是人在自身的神經系統中所儲存的資本。這個資本不斷增值,而人整個一生中都在享受著它的利息。”小學生的可塑性強,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他們今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小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包括認真聽講、課前預習、認真閱讀、書寫規范、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等,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不僅有利于學生學好數學這門課程,對于他們學習其他課程也大有裨益。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使數學學習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如何培養小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呢?這就需要教師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當前小學生不良學習習慣的表現及原因
小學階段,學生數學成績不好往往不是因為腦子笨,而是不良的學習習慣造成的。不良的學習習慣導致學生學習效率低下,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使學生逐漸失去學習興趣,甚至影響學生將來的生活和學習。很多教師和家長都對小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感到頭疼,當前小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主要有以下表現:
(一)貪玩,注意力不集中
玩是兒童的天性。很多兒童入學前就養成了貪玩的習慣,雖然人已經到了學校,但是心還在校外。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較小,自控能力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課聽講時心不在焉,邊玩邊聽,不是玩文具就是玩手指,還沒下課就早早收拾好書包,心里開始想著放學后的娛樂活動;讀書也是“蜻蜓點水”,無法塌下心來;做作業時,做一會就拿出玩具玩一會,或者做一會就看一會電視,再回來做作業。這些習慣使學生的注意力很難集中,結果學也沒學好,玩也沒玩好。
(二)馬虎,粗心大意
學生做事情粗心大意,不夠細心,不是忘記這個就是忘記那個。考試的時候,也經常有學生因為“馬虎”造成失分的現象。對于小學生來說,馬虎似乎是可以原諒的,但是馬虎的習慣是一種非常可怕的負面力量,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甚至還會影響學生的未來。
造成小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主要有以下原因:首先,是學生自身方面的原因。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決定了他們的興趣不穩定,有意注意的時間較短,很難長時間將注意力集中在同一件事情上。不同的學生在認知、感知、自控和理解能力上的差異懸殊,尤其是低年級學生,雖然他們課堂表現積極,但是自覺性很差。另外,小學生的意志力薄弱,雖然有時候主觀上下定決心,確定了目標,但是很難長久維持;其次,是學校方面的原因,部分學校在教育理念上存在偏頗,不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品行。有的教師教學方法落后,教學內容枯燥,“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使學生被動接受學習,無法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此外,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注重傳授內容,沒有及時調控課堂紀律,對學生課堂表現的關注度不夠,不能及時加以糾正。
二、小學數學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策略
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的養成必須從數學學習的各個環節出發對學生進行引導,不僅是在課堂教學上,課前預習、課后作業和及時的復習都有密切關系。具體來說,可以從這些方面著手:
(一)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為上課做好準備
通過預習能夠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對于學生的成長非常有幫助。
數學學習中預習習慣的培養,需要教師指導方法。小學階段的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有所欠缺,如果沒有指導方法學生的預習可能會流于形式。首先,教師可以在預習方法上給學生一定的建議,不僅要看教材,還要試著運用預習內容解決問題;也可以在預習前給學生發導學案,使學生的預習有針對性,提升學生預習效果。其次,要重視對學生預習成果的評價,這對學生來說具有非常強的導向意義,教師的肯定或鼓勵,能夠增強學生的信心。再次,把學生預習和課堂教學結合起來,真正打造屬于學生的數學課堂,針對學生的預習反饋,優化教學內容,對于學生沒有問題的知識不講或少講;而對于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要精講、精練,引導學生重視預習,否則就會影響聽課效果。
(二)養成學習專注的習慣
對于學生來說保持專注,精力才會高度集中,學習效率才會提高。學習本身就需要學生全身心投入,以學生的專注度作為保證。培養學生的專注習慣,要注意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的營造,在學校要求學生“入室則靜”,這樣學生做題時才會集中精力;在家也要提醒家長給學生營造安靜的學習氛圍,家長要做好榜樣,引導學生學會規劃時間,在學校要經常給學生組織限時訓練,提高學生的時間利用率。對于低年級的小學生,可以設置“一分鐘目標”,將大目標分解成一個個具有針對性的小目標,讓學生就近完成,如果把所有的要求和目標一股腦提出來,反而讓學生不知所措,不知從何做起。如課堂舉手,這節課或這一天只要把這一項練習好就可以了。訓練時要循序漸進,不能急于求成。在家家長也要嚴格督促學生做事專注,堅決不能一邊吃東西一邊做事,一邊玩耍一邊學習,這樣很容易分散精力,影響學生的專注度。學生養成了專注的習慣,無論是課前預習、課上聽講,還是課后復習都能高效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