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偉為

【摘要】? ? 隨著高等教育模式從精英教育大眾教育的轉變,大學生就業難成為 21 世紀以來的熱點問題。結合大數據背景展開分析可知,目前高校畢業生,尤其是地方本科院校的畢業生,依然存在就業觀念保守的問題。大數據背景下,社會各界對于人才的需求考量不斷變化,除了基本的專業知識掌握情況之外,學生個體能力的發展以及大數據背景下新媒體意識的形成和應用也是新的社會發展環境下對人才的新需求,通過對 2020 屆畢業生的就業質量進行分析,總結大數據背景下畢業生就業存在的不足,結合實際情況總結提升對策,為今后大學生就業發展方向提供新的參考。
【關鍵詞】? ? 大學生就業? ? 就業觀念? ? 英語專業
一、大數據背景下畢業生就業基本情況
衡陽師范學院外國語學院成立于1958年。2007年,英語專業與大學英語教學部合并,組建成衡陽師范學院的英語專業。通過大數據信息進行分析可知,截止2020年9月7日,湖南省大中專畢業生就業辦公系統數據顯示,我院2020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為81.55%。2020屆畢業生347人,其中男生29人,女生318人,所占比例分別為8.4%和91.6%。
1.1民族分布
2020屆畢業生民族構成,漢族327人,占總畢業人數的94.2%,少數民族占總畢業人數的5.8%。
1.2生源地分布
分析2020屆畢業生生源,按地區統計,華中地區居多,為295人,占85.01%,其次是華東和華南地區,分別為18人、21人,所占比例分別為5.19%、6.05%,然后華北,為6人,占1.73%,最后是東北,西北和西南地區,共7人,所占比例為2.01%。
二、大數據背景下畢業生就業與升學情況分析
2.1各專業就業率
2020屆347名畢業生中,師范生167人,占畢業生總人數的48.12%,非師范生180人,占畢業生總人數的51.88%。英語專業的就業率相對較高,其中翻譯專業,初次就業率為84.62%;商務英語專業,初次就業率為72.66%。
2.2就業流向
1.畢業生行業流向分布
2020年畢業生當中,教育行業120人,占42.40%,國家、地方基層項目12人,占4.24%;升學16人,占5.65%;國企3人,占1.06%;民企122人,占43.11%;其余為其他單位人員。
2020年,學院師范類畢業生總數為167人,截止到2020年9月7日,已就業人數146人。其中,教育行業90人,占61.64%;民企31人,占21.23%;其他事業單位23人,占15.8%;升學12人,占8.22%;國家、地方基層項目就業8人,占5.48%;出國4人,占2.74%;國有企業1人,占0.68%;應征入伍0人;三資企業0人。
2.畢業生地區流向分布
在2020屆畢業生初次就業的283人中,湖南省188人,占66.43%,廣東省57人,占20.14%,其他省份就業總人數為38人,占13.43%。從區域分部來看,2020屆畢業生就業去向集中在華中、華南和華東地區。其中,華中地區192人,占總就業人數的67.84%,華南地區63人,占就業總人數的22.26%,華東和其他地區占9.89%。在省會城市就業的72人,占總就業人數的25.44%。2020界師范類畢業生初次就業146人當中,大部分畢業生的就業地區為湖南和廣東。湖南就業人數為116人,占79.45%,廣東省9人,占6.16%,其他省份就業人數為17人,占11.64%,去往國外4人,占1.70%。在省會城市就業的28人,占總就業人數的19.18%。
2.3 自主創業狀況分析
大數據背景下,畢業生自主創業有以下幾個方面的特征:創業人數較少,根據不完全統計,2020屆畢業生創業人數屈指可數;另外受傳統觀念影響,大部分學生認為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的就業發展要大部分都和網絡技術先關,認為普通的船業工作和自己無關。另外,還有一部分學生難以選擇合適的方向進行創業,他們雖然能夠意識到大數據背景下創業活動需要充分的互聯網技術作為支撐,但很多人認為自己僅僅掌握了專業技能,網絡思維和能力相對較為欠缺,難以支撐新的就業創業環境的發展。
2.4 待就業畢業生分析
通過電話和網絡回訪,我院未就業畢業生主要呈現以下幾個特征:一是打算繼續考研深造;二是準備考編制;三是部分同學跳槽頻繁,造成就業率的統計存在波動:四是呈現慢就業趨勢,部分同學畢業后,并不急于找工作,而是選擇體驗社會,然后再就業;五是就業方式的多元化,部分同學選擇從事自由靈活的新興職業種類,造成傳統的就業統計方式,很難把這一部分同學的就業情況統計上來;六是因疫情原因,外語外貿類經濟受到影響,外語外貿類招聘單位對人才需求減少,影響畢業生就業。
三、大數據背景下英語專業應屆畢業生就業對策建議
3.1引入新媒體方式的就業宣傳和培訓,提升就業創業指導和服務水平
新時代英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發展,要結合網絡環境的發展,重視大數據背景下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課的建設,按照大綱的課時計劃、進度安排及內容組織教學。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入多媒體教學方式,展開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對就業創業指導課任課教師的選擇嚴格把關,建立任課教師信息庫。同時,通過大學生就業指導課、印發資料、QQ群網絡宣傳等多種方式大力宣傳大學畢業生就業政策。
3.2提高大數據背景下基層就業的宣傳力度,引導大學生多方式就業
首先,國家和政府部門要引導學生認識到大數據背景下人才多角度的發展方向,要從政策支持和就業指導方面幫助大學生意識到網絡時代,要以社會的實際發展需求作為就業參考,要順應時代發展形勢認識到網絡時代人才發展更多的可能性;其次,要重視對大學生的思想教育,要讓學生意識到大數據發展背景下,人才發展要掌握多種技能,除了要掌握專業技能之外,還要熟練運用多種網絡技術實現新的社會形式下個體能力的綜合發展,以較強的綜合能力服務于基層,強化個體能力的發展,和就業創業能力的提升。
3.3努力拓展就業市場,依托大數據技術舉辦多種形式的現場招聘和網絡招聘活動
將畢業生就業市場的拓展作為提升畢業生就業質量的重要渠道,在拓展就業崗位的同時,依托大數據技術積極開展網絡視頻招聘會,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為企業吸引更多的優秀人才。
四、改革并完善大數據背景下教育教學工作的培養模式
根據就業調研的情況,為提高大數據背景下就業人才的能力,學院方面要做出多方面努力實現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提高大學生就業質量。首先,學院要結合大數據背景下英語行業需求,制定人才質量標準,經過廣泛調研,深入了解新的時代背景下行業需求,并建立與之相適應的質量標準;其次,根據大數據系統分析就業情況,完善人才培養模式,針對畢業生動手能力較弱的特點,開發了符合行業、企業需求的應用型課程;實踐環節做到“崗—課—證”相融通、“學—教—做”一體化的培養模式。師范專業突出“三位一體”模式,緊扣教師資格認證;非師范專業突出產教融合培養模式,緊扣職業技能和職業資格認證;再有,重視大數據背景下的產教融合,實現創業創新改革的發展,要重視在教學工作中引入大數據網絡技術,優化教學內容,完善課程設置,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再有,要根據大數據時代需求,以就業為基礎合理規劃職業生涯發展計劃,為其后續職業生涯發展打下良好基礎;最后,要結合網絡發展的新環境拓寬學生知識面,培養綜合型人才。在實踐中發現,部分學生缺乏對其他學科知識的了解,習慣沉浸于英語專業的學習之中,不愿意、不喜歡去了解本專業之外的知識,造成她們思維的單一化,認知的模式化,不利于她們正確全面的認識自己和面臨的就業環境。
參? 考? 文? 獻
[1]陸竹棠.“互聯網 +”背景下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創新路徑[J].中國成人教育,2017(23):79-81.
[2]劉志興.嚴嘉,陳慧.“互聯網+”背景下發展型學生就業工作模式探析——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為例 [J]. 就業指導2020年第2期 :39-42.
[3] 楊昕.地方本科院校師范類畢業生就業現狀調查及對策研究 [J]. 就業指導2020年第23期 :56-62.
[4] 范小雪 張 江.數據比較分析高職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及啟示———以上海農林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 .社會聚焦 2019 :69-70.
[5]汪治,劉紅燕. 高職畢業生就業質量的實證分析及其啟示[J]. 職教論壇,2017 (3): 17 -25.
[6] 高校課程結構調整與大學生就業: 基于工作搜尋理論的分析[J]. 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12 (6):21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