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梅
【摘? 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明確指出了我們要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能夠在數學課堂中養成獨立思考、獨立探究的學習習慣,不斷突破自我,形成解決問題的思維能力。教師在學生思考的過程中應該起到一個積極的引導作用,讓學生能夠真正地通過自己的學習,完成對數學知識的掌握和積累。
【關鍵詞】小學數學;真學課堂;自主;思考
中圖分類號:G623.5?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0493-2099(2021)25-0073-02
Real Learning Classroom Makes Elementary School Mathematics Learning More Effective
(The Second Experimental Primary School on the North Shore of Meizhou Bay, Putian City, Fujian Province,China)HUANG Xiumei
【Abstract】The "Compulsory Education Mathematics Curriculum Standards (2011 Edition)" clearly pointed out that we should cultivate students initiative in learning, so that students can develop independent thinking and independent inquiry learning habits in mathematics classrooms, and constantly break through themselves and form problem-solving thinking skills. Teachers should play an active guiding role in the thinking process of students, so that students can truly master and accumulate mathematical knowledge through their own learning.
【Keywords】Primary school mathematics; Real learning classroom; Autonomy; Thinking
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課堂學習的形式靈活多變,而且要讓教學的內容具有深度。教師要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在教學活動中體現出學生的主體作用,尤其在核心素養時代來臨之際。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需要對其以往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等進行調整及革新,以此來提升教學的有效性,有效落實學生的學科素養的培養。教師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通過寓教于樂理念的應用創造出更為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從而使學生更好地融入教學情境中。當前,乘著課程改革之風,數學課堂煥然一新。但是很多教師只是關注了形式的改變,而忽視了學生的真正學習,這不利于學生數學素養的形成。在具體的小學數學課程教學中,教師應從鼓勵學生個性思考、小組合作交流討論以及課堂拓展練習設計等方面打造真學課堂。文章基于真學課堂理念,從課堂教學有效性出發,結合部分教學實例進行如下探討:
一、啟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獨立思考意識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不能離開思考,尤其是學生的獨立思考。如果教師采取單一、主觀的授課方式,那么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中便會逐漸的失去本我,他們的思維會隨著教師的思維遷移,但是長此以往,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的發展。在具體的課程教學中,教師應該給予學生真正學習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思考數學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內在的提升,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應該適時地啟發學生,讓他們能得到教師的鼓勵和科學的引導,這樣,每個學生都能夠在快樂積極的學習情緒中產生探究知識的渴望。獨立思考應該成為每個學生的學習習慣,面對數學問題的時候,每個學生都不應該有依賴心理,要自主解決,教師就要漸漸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
例如,在“小數的初步認識”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啟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意識。“同學們,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整數,1個蘋果,2個橘子,那如果出現1個半蘋果,我們該如何能用數字表示呢?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小數,如果我把1個蘋果平均分成10份兒那么其中的1份就是0.1,那你能不能用我所說的小數來表示一下生活中的一些具體事物呢?”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便能夠將小數的概念與實際生活建立起聯系。而在這樣的聯系中,學生便能夠主動地去研究數學概念,讓學習更加地真實,從而擺脫了教師單一的授課模式,化被動為主動,使學習變得更加有效。
啟發學生思考,這不僅僅要依靠教師的業務能力,而且要讓學生在日常的學習活動中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教師可以通過日常的生活實際打開學生的心扉,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有效的引導下真正地思考和感悟。
二、小組交流討論,鼓勵學生多方思考問題
課程改革的教學形式靈活多變,而小組合作交流卻充分展現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在構建真學課堂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問題啟發學生合作交流的思維。每一節課程都應該成為學生真正學習的殿堂。在小組合作交流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小組中展現出自己的智慧。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提出的那些創新思想,引導每一個學生在小組討論的過程中不斷突破自我。小組合作不能流于形式,它應該成為每個學生的舞臺。在這個舞臺中,他們能夠輕松愉快的地演出,可以毫無拘束地展現自己的個性。
例如,在“運算定律”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讓學生在小組交流討論中學習,鼓勵學生一題多解,讓學生能夠實現數學思維的飛躍。自主需要興趣做依托,在課程中,教師應該成為學生的引導者,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教師的引導下快樂、自主學習。“同學們,今天老師要讓大家自主學習今天的知識,請同學們打開課本,我們來看運算定律,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來處理,在運算的過程中,我們往往會掌握到一定的規律,請我們小組的成員自己出題,自己檢驗,看看我們的學習效果怎么樣。” 在教師這樣的引導下,每個學生的學習自主性非常強,這才是真正的學習,而且在與同學交流的過程中,不僅愉悅了心情,對數學知識也有了更好的掌握。
小組合作學習的學習形式有利于學生真正地學習。因為在參與的過程中,他們能夠從內心對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在其他同學的幫助下,能夠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這遠遠勝過于學生被動地接受。
三、設計有效練習,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小學數學課堂中的學生自主性發揮不僅要依靠課堂大量的講解,更需要教師擴展訓練題目的設計。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一味地聽,也許教師并不能夠了解他們真實的掌握情況。教師只有在學生做題的過程中才能感受到學生對知識的了解,這是對學生學習能力的一種檢驗,在課堂中必不可少。小學數學有效練習題目的設計要緊緊依靠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還要依托學生的接受程度,對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進行突破性的練習,這樣,學生的學習有效性才能得以保障。打造一個真學課堂,需要教師從題目設計上下功夫,既要能對本節課知識進行有效檢驗,也要能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有所提升,要讓每一個學習層次的學生都能夠產生學習的自信。例如,在“四則運算”這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便可以在課程的最后環節,設計一些有效的練習題,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讓真實的學習不再流于形式。“同學們,相信今天我們的學習成果非常不錯,那么大家來做一下相關題目,檢驗一下我們的學習情況吧!
①9405-2940÷28×21;②920-1680÷40÷7;③690+47×52-398;④148+3328÷64-75;⑤360×24÷32+730;⑥2100-94+48×54;⑦51+(2304-2042)×23;? ⑧4215+(4361-716)÷81;⑨(247+18)×27÷25;⑩36-720÷(360÷18)”
這樣,教師對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便有了一個更加深刻的認識,而且對展開下一步的教學活動具有積極的意義。小學數學課堂學習當中的拓展訓練不僅能夠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發展,而且還能夠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讓他們能夠在解決問題的時候真正地動腦動手,從而收獲更多的數學知識。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發自內心地學習,在學生的心中埋下一顆數學的種子,讓學生真正能夠學有所成,學有所獲,打造一個屬于學生的真學課堂,不僅能夠讓學生的學習能力得到更好的發展,而且,還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具體的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引導思考、小組交流討論以及題目設計等方面展開教學活動,讓學生的思維能夠得到真正的發展,形成良好的數學素養。
參考文獻:
[1]張大鳳.數學教學中學生主體性培養的探索[J].學園(教育科研),2012(13).
(責任編輯? 袁? 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