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班級都是由若干不同個體構成,這就意味著教師在授課時不能一刀切、眉毛胡子一把抓,而要分析班級每個學生的基本學情,掌握他們的興趣點,充分尊重學習個體的主動性,并著眼于其長遠的發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進行分層教學、訓練和評價,以期每個學生的能力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關鍵詞:基本學情;學習興趣;學生主體;個體發展;分層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333(2021)26-0028-02
收稿日期:2021-06-15
作者簡介:戴有華(1976.11-),男,江蘇省南京人,本科,中學一級教師,從事初中數學教學研究.[FQ)]
隨著新課程理念的引入,初中數學課堂改變了以往只關注學生學業成績、升學率的現狀.初中數學教師開始關心學生在課堂當中的學習狀況和發展現狀,并且還為學生提供平臺,讓學生的自主性得到體現,教師在課堂上只用實時地扮演好主導的角色,為學生的發展提供方向,讓學生能夠朝著正確的方向繼續發展即可.分層教學的引入能夠更好地體現以生為本的初中數學教學,教師能夠更好地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能夠基于學生的學習現狀、學習興趣、學習主體性以及學生的發展展開教學,以此為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
一、基于學生現狀,實現教學目標分層
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教師可以憑借多種技術去了解學生的學習現狀.教師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實施問卷調查,調查學生的學習水平以及學習興趣.不僅如此,在新形勢下教師還能夠對調查出來的數據做分析,從多個維度、多個方向全面地分析學生學習現狀的成因,進而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平臺,實施教學目標的分層次化,為學生呈現不同的目標,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課堂上得到發展.
例如,在引領學生學習蘇科版初中數學“絕對值與相反數”時,基于學生在學習之前已經初步的接觸了正數和負數以及數軸.教師為了更好地教學就可以在教學之前,通過問卷調查去了解學生對于負數、正數的學習狀況.經過數據分析,教師可以有效的發現,大部分學生已經較好的掌握了正數和負數,但仍然有一些學生不能夠較好地理解正數和負數的意義.基于此,教師就可以初步的將教學目標進行分層次,設定簡單的教學目標為,讓學生了解何為絕對值、何為相反數;設定中等目標為,引領學生建立起正負數與絕對值和相反數的聯系,并且讓學生能夠結合絕對值、相反數完成相關習題;設定最難目標為,引領學生了解絕對值、相反數的實際意義,并且能夠在生活當中找到絕對值和相反數.對于學習狀況和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只要能夠達到簡單的教學目標,教師就應該給予積極的鼓勵;而對于學習能力較好地學生,教師就要做好引領工作,讓他能夠基于前面的學習內容建立起知識的連接性,并且能夠更好地去理解絕對值和相反數.最后,對于學習能力最好的學生而言,教師應該要使其明白正負數的實際意義,并且能夠在生活當中得到運用.這樣的教學目標設定,更能夠使學生各自達到自己的目標,以此幫助不同層次的學生獲取學習的興趣.
二、依托學生興趣,促進教學過程分層
學生的興趣是其行為的內驅力,只有學生真正的對一件事情充滿興趣,他才能夠自發的產生行為,進而完成學習.所以,初中數學教師必須要基于學生的學習興趣,了解學生的注意點開展初中數學教學,這樣才能夠使得整個教學過程更加具有針對性.由此可見,教學過程分層次化更能夠尊重學生的興趣點,體現個性化教學.
例如,在引領學生學習蘇科版初中數學“線段,射線,直線”時,由于線段、直線、射線是簡單的幾何圖形,它們是學生以后學習三角形、四邊形的基礎.所以對于初中生而言格外的重要,教師在設計此節課時,就可以有針對性的呈現活動,引領學生分小組進行探究,這樣能夠推進教學過程的分層次化.首先,教師可以引入一些生活當中漂亮的圖形,讓學生能夠初步的回顧線段、射線、直線.隨后,教師再呈現一些關于線段、直線、射線的定理,讓學生通過操作、分析、類比以及分類討論,找出直線、線段端點以及線段中點的性質.“從甲地到乙地有三條路,估一估哪條路最近?”這種活動能夠讓學生動手操作,能夠引領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其中,并且通過小組合作,更能夠實現優勢互補,讓不同的學生能夠在教學過程當中獲得不同的發展.隨后,當學生能夠巧妙的發現,兩點之間直線最短之后,又可引領學生探究“怎么樣才能夠確定一條直線”,以此通過一系列探究活動的設立,實現不同層次學生的進步.
三、尊重學生主體,實施教學練習分層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在教學過程當中教師要考慮到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鞏固練習當中教師同樣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基于此,教師要在教學練習當中實施分層教學,并且基于學生的不同學習現狀和學習水平呈現不同類型的、不同層次的練習題目,以此來逐步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其不斷發展.
例如,在引領學生學習蘇科版初中數學“統計表統計圖的選用”時,當教師已經引領學生學習完扇形統計圖以及統計表的特點后,為了檢查學生的學習狀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教師就可以實施教學練習的分層次化.在教學練習的呈現過程當中,教師首先可以呈現一些選擇題,讓學生實現知識的鞏固.隨后,教師再引領學生結合目前的生活現狀選擇一種類型的題目自己完成統計圖表的制作.學生在制作的過程當中,教師要做好巡視工作,對于不同的學生教師要制定不同的成果要求.對于層次較好的學生,教師必須要求他們能夠基于題目的選擇準確的使用統計圖表.而對于學習成績一般的學生而言,教師只要引領其能夠結合實際情況繪制出圖表即可,不要求圖表繪制的精準性.而對于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更要放低要求,在巡視的過程當中,一定要幫助學生打好基礎,讓學生能夠制作一些簡單的統計圖和統計表,以此為學生后續的學習打下基礎.
四、著眼學生發展,推進教學評價分層
初中數學的開展在于為學生服務,為學生的發展服務,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要基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在評價學生時,教師同樣要推進教學評價的分層次化.首先,對于表現較為優異的學生而言,教師要找到其更高點,在鼓勵和表揚的基準之上推動學生向前.對于表現一般或是后進生而言,教師要抓住其進步點,適時的鼓勵,以發展性的評價為基準,引領學生更好地進步.
例如,在引領學生學習“圖形的旋轉”時,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在于引領學生能夠認識到逆時針和順時針旋轉90°的意義,并且能夠在旋轉過程當中感受到圖形的變化.以此讓學生掌握圖形旋轉的三要素,進而能夠在圖形上簡單地畫出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90°后的圖形.當學生在基于教師創設的問題完成圖形的繪畫時,教師要從各個角度、各個層次去評價學生的狀況.當學生能夠正確的將90°的旋轉圖形畫出時,教師要基于學生的實際水平去評價該學生的情況.如果學生的實際水平比較好,教師給予肯定即可;如果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差,這就是一次質的突破,因此,教師就要做好重點表揚的工作,以此強化學生學習的興趣,這樣才能夠更好地以發展性的評價去鼓勵學生.不僅如此,對于沒有完成旋轉圖形繪畫的同學,則是要做好鼓勵的工作,稍微的點撥,引領學生能夠完成圖形繪畫,在學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悅之中時,教師要做好激勵工作,進而讓學生真正地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
總之,初中數學課堂的分層次化,更能夠著眼于學生的現狀和興趣點,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推動學生的成長.由此,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必須實現教學目標、教學過程、教學練習、教學評價的分層次化,這樣才能夠更好地基于學生的學習現狀和學習水平為學生提供更優的平臺,引領學生進步,從而為學生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朱衛.分層收獲,共同進步——淺談新教育理念下初中數學“分層教學”的實施策略[J].數學教學通訊,2019(29):17+22.
[2]陳書祥.初中數學開展分層任務教學的方法思考[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0(9):42.[3]雷娜,王玉付.初中數學應用題的教學策略及解題技巧[J].華夏教師,2019(12):79.
[責任編輯:李 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