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語文教學中安排了大量的文學作品,其中散文是獨具特色的閱讀內容,散文詩具有濃厚的感情色彩,也非常具有思想哲理性的文學作品,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如何在散文閱讀中引導學生發現和挖掘散文的美學價值,讓學生在散文閱讀中獲得審美體驗,通過散文教學提升和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是初中語文教學可以挖掘的方向。本文主要在教學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總結初中散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措施。
關鍵詞:散文閱讀;審美情趣;核心素養
0引言
散文欣賞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精神層次的審美需在散文教學中,通過情景創設,配樂誦讀等多種體驗方式,可以讓學生對散文進行全面防衛多層次的情感體驗和審美認識,散文可以有效豐富學生的情感認識和審美體驗,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通過朗誦和想象等多種方式在散文閱讀中增加自身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在作者的引導下,豐富自身的情感世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散文教學形式靈活多樣,可利用的課程資源較為豐富,是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哲理教育、語言教育、審美教育,促進學生語文從字詞到能力,再到文化修養等方面全面素質提升的有效措施,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充分利用散文教育的良好機會,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和審美的提升。
一、創設情景,激發審美興趣。
列寧曾經說過,情感是人們對真知追求的基本動力。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人們對知識的追求與人類的情感體驗緊密相連,可以說情感與知識好比孿生兄弟,所以在學生進行知識學習,尤其是在進行散文閱讀和審美體驗的過程中間,教師首先要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樂于接受教師的引導,樂于接受文本所帶來的思維和語言所描述的場景,讓學生在學習中充分發揮情感對邏輯思維和認識能力的調節與促進作用。在散文閱讀中,特別是在教學導入階段,教師應該借助課程資源根據散文寫作的相關背景,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和主動體驗的熱情,使學生的注意力得到有效吸引,產生對散文閱讀的積極情感和欲望。教師的課堂導入和情景設置,應該通過語言引導學生的想象,使課堂教學情景與散文閱讀中所描述的情感基調保持一致。這樣學生便可以將教師情景設置中的情感體驗與文本閱讀過程中所獨到的內容融為一體。從而實現更加良好的審美認識和情感體驗。在初中課本上《綠》是一篇由朱自清先生所做的優美散文,他在散文中所描繪的充滿生機的一灘秋水,綠意盎然,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既可以從作者所使用的文本中提升對于語言的應用,又可以在閱讀的過程中感受作者對于光明和理想的向往。教師在教學引導階段,可以根據作者所描繪的情景,從互聯網尋找比較接近作者所描述意境的圖片或視頻給學生進行展示,讓學生在閱讀之前就對作者所描繪的情景有個比較直觀的認識,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主動而有效的去體驗作者在文本中所描繪的令人陶醉的景色,這一過程學生能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從而更容易通過文本閱讀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提高自己的語文思維,達到良好的審美意境,提高自身的審美能力。
二、品讀細節,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優美的散文的豐富的情感與詩情畫意,不僅體現在作者對全文的把控和對于場景的描述之中,同時也體現在作者對于文字的應用和對細節的描述之中,正是這一個個的細節和一個個精挑細選的詞匯,才構成了一副完整的畫面,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有了更加良好的審美體驗。因此在散文閱讀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注意散文寫作過程中的字詞句和這些字詞句所描述的細節要驗和認識,作者在寫作過程中所使用的詞匯的準確度和優美度,,散文之美對于文字的選擇除了準確地表達,還存在著散文詩句的韻味之中,引導學生會有情感的對相關細節進行朗讀,也能夠更加產生與作者通過文本進行情感交流和思想交流的效果。《紫藤蘿瀑布》一文將盛開的花朵比作“小小的帆‘和“忍俊不禁的笑容”,讓人對于作者所描述的花朵有了深刻而生動的認識,請問作者在散文中所使用的詞句,可以有效體驗作者語句中所傳遞的情感,也可以認識作者,通過文本傳遞的思想和認識,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有效促進自身審美能力,思維能力的全面發展。
三、創新形式,豐富學生審美體驗
散文欣賞的過程中,閱讀文本內容,通過語言文字進行賞析是常見的形式,但這不是賞析散文所采用的唯一形式,在散文賞析的過程,教師可以給學生準備一些音樂或者畫面,讓學生在音樂的伴奏下富有感情的朗讀散文文本,在配以適合散文內容的畫面或視頻的播放,讓朗讀者和欣賞者都可以更加深入的體驗散文的內在情感和散文所傳遞的審美價值,有些散文通過配樂朗讀才可以將其濃厚的抒情色彩,讓學生通過聽覺視覺多器官感受美將語言文字所表達的畫面和情感更加生動優美的展現。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是散文學習的經典篇目,教師可以通過講解,或引導學生自主閱讀了解文章對于景色的描繪。在學生對文章內容有了較為具體和深刻的認識之后,教師可以播放一些經典民樂讓學生在經典民樂的播放中靜聽朗讀者對于文本情感的把握,教師也可以作為朗讀者,通過自己抑揚頓挫、富有情感的朗讀,讓學生更加體會文章對于景色的描述,讓學生更加感受到聲臨其境的完美體驗,從而使自己對于文章的理解得到加深,使學生的審美認識得到升華。在《背影》欣賞過程中,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適合文章內容的畫面,也可以給學生配以音樂,會有情感的朗讀,讓學生閉著眼睛,自己想象一個生動的畫面,從而加強學生通過文本與作者的心靈交流,達到更加深刻的認識。在散文欣賞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散文的具體特點,通過創造性的朗讀或閱讀,使學生的審美體驗得到豐富,從而培養學生對于散文閱讀的興趣,提高學生自身的語文思維發展和散文審美能力的提升。
結語
總之在散文閱讀過程中,比文本理解更加重要的是學生對于散文所描述的情景的認識和散文所抒發情感的體驗,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理清法門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想象散文描述的場景和畫面,通過文本與作者交流體驗,作者在散文中所抒發的情感和作者寫作時的心境。通過散文閱讀體驗其意境,美認識其內涵美和思想美,在散文閱讀過程中加強自身審美體驗的同時,提高自己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實現自身素養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榮華,曹秀紅,李曉梅,張景霞,張春霞. 散文如茶,慢慢品——談散文學習和欣賞[J]. 福建茶葉,2020,42(07):327-328.
[2]李紅霞. 散文閱讀欣賞視角的多元發掘[J]. 新教育,2020,(02):83-84.
[3]吳有為. 初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探究[J]. 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19,(11):19.
[4]張曉華. 現當代散文欣賞性閱讀教學剖析[J]. 語文天地,2019,(20):59-60.
作者簡介:馬進華(1978年6月),男,回族,甘肅定西人!畢業于西北師范大學,本科文憑,現為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鳳翔學校副高級教師,研究方向,漢語言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