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和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傳統課堂受到了極大的沖擊,在線教育迅速發展。新時代的“市場營銷學”教學,不僅要教授學生營銷學知識,而且要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勇于擔當,富有創新精神,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以“市場營銷學”課程為例,基于課程思政的教學理念,依托課程網站平臺,將互聯網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探索“互聯網+課程思政”混合式教學改革實踐,以期更好地開展大學課堂教學,并為其他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關鍵詞] 課程思政;“互聯網+”;市場營銷學;教學改革
[基金項目] 2018年度廣州應用科技學院(原廣州大學松田學院)課程建設項目“市場營銷學”(2018STZLGC08)
[作者簡介] 劉筱婷(1985—),女,廣西賀州人,碩士,廣州應用科技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講師,主要從事企業管理和市場營銷研究。
[中圖分類號] G434? ? [文獻標識碼] A? ? [文章編號] 1674-9324(2021)39-0152-04? ? [收稿日期] 2021-05-17
一、引言
課程思政最早于2014年由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是指在講授本專業的知識、技能之外,還應當承擔立德樹人的教育功能。它是一種全新的教學理念和思維: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教學和實踐的各環節、各方面,以達到“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相結合”的效果。隨著2020年6月教育部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全面推進高校課程思政建設,課程思政教學實踐探索也呈現出百花爭放之勢。
隨著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互聯網與傳統行業、領域不斷地進行深度融合,創造新的發展生態,成為各個領域新的增長點,“互聯網+”已經成為一種時代特征。在教育領域,基于互聯網的學習已經走進了千家萬戶。特別是2020年初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下,線下教學無法維系,讓人們看到了在線教育的優勢:它打破了傳統教育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輕松自主地完成學習。
二、構建“互聯網+課程思政”教學模式
(一)教師教學觀念更新及能力提升
要構建“互聯網+課程思政”的教學模式,要求教師應具有更高的素質:在具備過硬的營銷知識和教學技能的同時,還應涉獵豐富的社科人文知識,并且具有先進的思想道德觀念。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加強教師隊伍的建設:一方面,實行教師資格和準入制度。在教師教學評價、職務(職稱)評聘、評優獎勵中,把思想政治表現和育人功能的發揮作為首要指標,實行師德師風一票否決制度。改進教師隊伍遴選和晉升途徑,改變教師職稱評審“重科學研究業績,輕教學實踐探索”的現象,著力建設一支具有較強政治素養、富有人文情懷、擁有創新教學思維與視野、嚴于律己、人格正派的教師隊伍。另一方面,強化同行聽課和集體備課制度。從宏觀上把握團隊成員的教學思想動態,在防止“不當言論”“負能量”流入課堂的同時,避免課程思政實施的混亂性與隨機性,有利于教師間互相學習,吸取經驗教訓,也有利于管理者深入課堂一線,為教師教學頂層設計提供有力的支撐[1]。
(二)修訂課程教學大綱
數字經濟時代的到來,給傳統的營銷模式帶? 來了極大沖擊,它打破了營銷的時空局限,提高了營銷效率,有效降低了營銷的成本。在數字經濟的沖擊下,傳統的營銷理論已經不適應市場的發展,“市場營銷學”課程要與時俱進地修訂課程教學大綱。在教授學生營銷學知識的同時,還要承擔立德樹人的任務,將“思政育人”的思想融入專業知識的相關內容,進而融入教學設計、教學方案當中,對教學定位、教學重點、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等方面進行完善,培養學生具有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黨育人,為國育才[2]。課程教學大綱修訂思路見圖1。
(三)融入思政元素打造立體多元化的資源庫
課程內容是實現課程思政理念的載體,之前有關職業道德和人文素養的內容在專業教學中一定程度上是被淡化的,在“課程思政”教學目標的引導下,要求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新整合,內容和案例的選取彰顯“課程思政”的功能。進行課程思政資源建設,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家國情懷、法制意識、社會責任、文化自信、人文情懷等思想政治元素有機融入課程教學,建立集紙質與電子、靜態與動態的圖書,以及線下、線上資源于一體的立體多元化課程網站,學生只需要一部手機便可開啟沉浸式學習模式。
(四)采用“沉浸式”的教學模式
“市場營銷學”是一門十分強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管理學科,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采用“學生線下資源自學→教師課堂授課→生生案例研討→教師引導總結教學”的教學過程,構建以“學生為中心”的沉浸式教學模式。在教學之余,將舉辦和參與相關營銷策劃比賽、營銷主題活動引入學生實踐中,讓師生沉浸在現實的營銷實戰中,親身體會到調研的繁忙、零售的艱辛、推銷的困難、渠道管理的酸甜苦辣和營銷策劃的曲折坎坷。以賽促教、以賽促學、以賽促研,形成較為活躍的營銷專業氛圍。另外,與相關企業密切合作開展社會實踐,要求學生在實習、實踐中增強社會責任感。
(五)探索人性化的過程式考核管理
積極優化課程考核評價體系,探索人性化的過程式考核管理,形成“課前—課上—期末”三元遞進的考評模式。課前,布置學生收集企業家、管理者的生平事跡和優秀營銷案例等,進行課前演講,學習榜樣精神,汲取榜樣力量。課上,通過觀察案例模擬時的學生表現,進行知識運用及價值取向評價。期末,擯棄死記硬背的筆試考核,建立第模塊的考核評價體系,采用形成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筆試與方案策劃相結合、第一課堂考核與第二課堂考核相結合、德育評價與知識技能考核相結合等方式綜合評定學生的成績,構建全過程的育人育智考評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