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蘇蘭

摘 要:高中階段是學生學習知識過程中至關重要的時期,在這一階段學生的學業壓力重,學習難度大,為幫助學生克服這些困難。教師在傳授文化知識的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開拓思維,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積極地去面對這一階段的學習任務。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大膽創設化學學習的真實情景,拉近化學與生活的距離,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積極參與探究活動,提升科學探究的核心素養。基于此,本文以高中化學“鹽類的水解”課例分析為例,對于創設課堂真實情境,提升科學探究核心素養的教學方式進行分析。
關鍵詞:情境創設;科學探究;核心素養;化學思維
引言:在高中教育階段,化學是一門比較綜合性的學科,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理論知識和良好的化學思維邏輯。對于學生來說,學習起來容易遇到一些難點,對于理論知識的掌握和具體實驗的操作都需要學生充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教師對于一些與生活相關的教學內容要懂得借助創設真實情境的方式來幫助學生理解和學習,將一些抽象化的化學知識點以生動形象的方式呈現出來,引導學生以一種更加科學有效地方式去理解,讓學生能夠在化學學習中感受到快樂、理解化學學科的價值,而不是以強迫的方式讓學生被動學習,這樣學生的心理上會減輕一定的壓力。在此基礎上,教師要通過有效地教學形式幫助學生理解化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樹立科學的化學態度,并且能夠將化學與生活實際聯系起來,培育學生良好的學科素養,這也是當前教育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加強課堂教學的學情與主題分析工作
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化學思維,在課前備課過程中,教師做好學情與課堂主題分析,有利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更好地面向所有學生,同時突出教學目的,為更好地在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做好準備工作。
本節課是魯科版高中化學“鹽類的水解”,主要是讓學生通過真實情境來理解本節課的知識點,理解化學與生活之間的密切聯系,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為學生學科素養的培養及綜合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并且能夠理解化學的性質,對于生活中常見現象中一些相關化學知識有所認知。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對于化學學科能夠產生全新的認知,在生活中能夠去發現化學、感受化學,運用化學思維解決一些實際問題,并且能夠將其應用于實際生活中,培育學生的學科素養,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主題:本節課真實情境的創設,需要教師找到真實相關的素材,對于這些素材進行篩選和融合,為學生打造趣味且時效性的化學課堂,保證學生的學習效果。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之間明確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教學要求,通過有效教學活動的設計和情境的創設來培育學生的學科素養。
二、加強教學情境創設,提升課堂探究氛圍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導入]同學們,相信大家對于食鹽這種物質并不陌生,在生活中我們離不開食鹽這種調料,食鹽屬于鹽類,那么鹽類除了我們以前所學的知識還有沒有其他的知識呢?這節課我們來探討一下。
[播放圖片和視頻并提問]教師借助多媒體設備先給學生播放一張“泡沫滅火器”的圖片,讓學生認識并初步了解;之后為學生播放一個滅火器工作原理演示實驗,展示如何通過泡沫滅火器進行有效滅火,通過化學實驗的展示向學生提問:觀察到了什么樣的化學實驗現象?
(二)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活動
[學生討論得出答案]
[回顧介紹]滅火器中藥品的盛放與實驗現象都與鹽類的水解有關。
[提問]NaHCO3屬于鹽類,在生活中我們食用的饅頭就需要這種物質,俗稱“小蘇打”,這是為什么呢?大家思考一下。
[學生討論回答]
[學生實驗]學生按照教師指導和演示實驗進行自主實驗,觀察實驗現象并進行記錄。
[設置問題]NaHCO3的水溶性呈現堿性,食鹽溶液呈中性,那么其他鹽溶液的酸堿性又如何呢?
[活動探究]學生分組進行探究和實驗,共同完成對七種常見鹽溶液的PH判定,并對照色卡做好記錄。
[交流匯報]學生分組交流、匯報、分享結果,并嘗試用歸納法找出鹽的組成與鹽溶液的酸堿性關系。
[情境分析]上述提到的鹽溶液都是強電解質,在溶液中完全電離,那么請同學們思考鹽溶液中存在哪些離子?哪些離子間可能互相結合?對水的電離平衡有何影響?
[分析探究]以NH4Cl和CH3COONa為例進行分析,通過討論,把思考過程和研究結果記錄下來。
[總結]教師在多媒體上展示課件,將學生思考的過程清晰地呈現出來,并且與學生一起思考和探究其中的化學方程式和離子方程式,如下圖所示:
[知識歸納]教師通過以上教學內容,讓學生對這部分的內容進行歸納總結,思考剛才的教學環節都學習到了哪些知識點,在交流分享中進行查漏補缺,教師給予引導并且及時答疑解惑。
[學生回答]學生通過自主思考與合作討論得出結論,并歸納思考為何有的鹽溶液會呈現酸性或堿性?
[概括]鹽類水解的定義和必要條件。
[總結]教師與學生一起總結今天所學習的內容,根據鹽類水解的化學性質來歸納出鹽的一般化學性質。
[懸念引導]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鹽類水解”這一課的內容,對于其中體現的化學性質以及在生活中的具體用途有了一些深入的了解,請同學們回家完成課后作業,對于本節課知識再次進行復習和鞏固,也請同學們根據今天所學知識來分析泡沫滅火劑的原理。
三、創設真實情境,培養科學探究核心素養的教學思考
(一)課堂創設真實情景的必要性
通過真實情境的創設可以讓學生走出固有的學習模式,改變學生對化學學科的刻板印象,讓學生在化學學科的學習中能夠感受到快樂,通過創設真實情境來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尊重和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這樣的形式下教師必須與時俱進地做出改變。創設真實的教學情境,也能夠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讓學生能夠在真實的情境中去理解一些抽象化的知識點,讓化學課堂變得生動且富有趣味,吸引學生的關注,改變學生被動接受教育的模式。通過創設真實情境,提出相關問題,組織科學的教學活動,也可以保證課堂上有效地互動性,激發學生思維,開闊學生視野,促進學生自主思考意識的形成與能力的提升。
培育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也是當前教師需要重點完成的教學目標之一,在當前教育形勢下,文化成績已經不再是衡量學生能力的唯一標準,培育學生的學科素養,在課堂教學中提升學生科學探究的核心素養,從而主動理解化學學科的內涵與價值,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和化學認知,真正能夠應用化學知識,服務生活,造福社會。
(二)情境素材要立足于教學目標上進行選擇
想要保證創設真實情境教學模式的教學效果,培育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與綜合能力,教師一定要注重情境素材的科學選擇與有效應用。首先對于情境素材的選擇,必須要立足于教學目標的基礎上進行選擇和加工。比如本節“鹽類的水解”這一課例主要是讓學生通過實驗去理解鹽類水解原理。也就是說,從趣味實驗開始,引導學生挖掘熟悉事物中的化學本質。因此,教師要先明確本節課例的這一教學主線,再去選擇合適的情境素材,對于每一種素材的選擇都要滿足趣味性、生活化的特征,讓學生能夠自然而然地投入到真實的情境中,去理解和感受生活中的化學知識。通過逐層遞進、層層剖析的方式引導學生了解鹽的化學性質。總而言之,教師要讓學生通過真實的情境,使用真實的素材來不斷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三)精簡化學素材,滿足學生知識能力水平
對于情境素材的選擇,教師要認識到每一種情境素材其中包含的信息量不僅是化學這一門學科,還會涉及物理、生物等其他學科,如果情境素材中包括太多學科的內容可能會加大學生的學習難度,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要思考的問題過多,從而影響學生的思維邏輯。因此,教師在選擇情境素材時,對于其中超出的部分要進行適當的篩檢和修改,要學會取舍,而不是將所有的情境素材內容都應用于教學中,這容易導致課堂教學目標出現偏離,讓教學的主題和核心內容受到干擾,教師應該在本節課教學目標的要求范圍內選擇情境素材。這就需要教師對于學生的能力以及本節課的教學核心目標有一個明確的認知,結合這些的基礎上進行情境素材的精簡和篩選。刪減掉的素材內容要保證實驗能夠順利地運行下去,不會對最終的結果造成影響,這樣的內容教師可以適當地刪減,將與化學學科有關的素材留下,節省課堂時間,提高教學效率。
(四)適當包裝和豐富情境素材
對于情境創設中過于簡單的素材,教師可以進行適當的包裝和豐富,充實內容、創新形式,給學生以新鮮的體驗感,讓學生在學習中能夠感覺到快樂,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過于簡單的情境素材和化學問題,學生的探究欲望可能會比較低,不利于培養學生自主思考的意識和能力。因此,教師可以適當包裝和豐富簡單的情境素材,讓學生能夠建立起化學的視角,獲得新的認知發展,用化學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一些現象,以此來培育學生良好的學科核心素養。
結束語
當前社會及教育的發展對于化學學科的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在化學學科教學中,要大膽改變舊觀念,應用新的教學形式與方法。讓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得到有效地提升。通過真實的情境創設,激發學生參與科學探究活動,主動學習,更好地獲取有價值的化學知識。在傳授學生文化知識的同時,讓學生能夠對于化學學科有一個全面且科學的認知,養成其勇于探究,理性思維的科學精神,為學生今后的學習與成長提供重要的保障。
參考文獻
[1]林桑.基于真實情境創設培育學科核心素養——“生活中常見的鹽”(第二課時)課例分析[J].化學教與學,2020(2):71-74.
[2]劉伯洋、劉文蘭.基于“真實問題情境”教學培養學科核心素養[J].中學教學參考,2020,000(008):63-65.
[3]郭飛紅、孫旭波.基于真實情境和問題導向培養化學學科核心素養[J].化學教育(中英文),2019(19).
[4]葛玉珊.化學學科核心素養視角下的生活情境創設[J].中學教學參考,2018,000(032):69-70.
[5]辛雪.基于化學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情境教學策略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20.
[6]姜婷.高中化學情境教學現狀的調查研究[D].伊犁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