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浩能



【摘要】佛山本土校本美術教材《童畫佛山》立足佛山本土傳統文化,充分挖掘本土資源,里面的內容以家鄉傳統文化為主,每一課除了會介紹佛山當地傳統以外還會運用不同的制作手法來制作傳統藝術作品,更好地傳播了佛山本土傳統文化。但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大部分學生對傳統藝術興趣缺乏,或者說興趣不高,導致部分課程課后結果不太理想。筆者認為,傳統藝術的傳播首要任務是先要讓學生感興趣,只有學生對傳統文化真正感興趣了,教育就可事半功倍。因此,本文就如何利用《童畫佛山》校本教材來提高學生對傳統藝術的興趣作出研究。
【關鍵詞】校本教材;本土傳統文化;傳統藝術;興趣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進步,人們的物質生活與精神水平不斷提高,對傳統文化藝術的需求也慢慢地提升。但在現代流行的文化沖擊下,青少年對傳統藝術的“漠視”極為普遍,很有必要在小學課堂里開展一系列的傳統藝術課程,特別是佛山傳統文化藝術,因此,《童畫佛山》校本美術教材應聲而起,以提高學生對佛山傳統文化的認可。然而,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發現,學生對佛山傳統文化認識不深,大多數一知半解,或覺得很難,或覺得不好看,或覺得“老土”等,對于一些平常不太接觸到的傳統文化缺乏興趣。尤其是外地學生居多,對佛山當地的傳統文化認識甚至是一片空白,造成了因基礎知識沒打好,課程結果不太理想的現象,這引起筆者的注意并作出如下調查研究。
一、提高學生對傳統文化藝術興趣的問題思考
1.教師課前準備不充分,造成對學生吸引力不足,從而導致興趣下降
在教授傳統文化藝術類課程時,教師如果課前備課不夠充分,特別是沒有做好“備學生”這一環節,即使課件、教具設計得很完美,但是不符合所授班級的認知水平與接受能力,就算準備得再充分,也激發不了學生的學習熱情,更提升不了學生的興趣。同樣地,教師除了緊盯教學對象以外,還要緊盯教學內容、課堂環境、教學氣氛、教學節奏等,每一個環節稍有不足,也是影響學生興趣的一個重要因素。
如,一節課40分鐘,教師沒有把握好進度,一次性講授的內容太多、太復雜,同時缺乏趣味性。學生聽不進去,還沒有消化就進行操作,就會出現停機狀態,從而完成不了布置的作業。或作業設計難度較大,不考慮所教班級的操作水平以及接受能力等。
2.對題材感到困難,認為難度過高,引起自信心不足從而導致興趣下降
傳統藝術作品大多具有多樣性、復雜性以及制作麻煩。如,佛山灰塑、佛山獅頭扎作等。學生在接觸這種以前從未試過的藝術作品時,自信心不足的學生往往先主觀上感到“我不行”不敢為之和不敢挑戰,認為自己的能力有限,不能勝任教師布置的這個作業。甚至懼怕承擔責任,懼怕下錯筆或開壞了頭從而影響整個畫面或整個作品而達不到教師的要求或自己的心理要求。然而,不自信就會丟失興趣,興趣丟失了自然會選擇逃避。因此,課堂上總會有部分不自信的學生反復跟筆者說:“老師,我不會;老師,我不想畫。”……
3.傳統藝術普及度不高、學生對題材感到陌生造成興趣不足
傳統藝術作品大多都來自于先人們的日常生活中。一些過去的生活用品和器具與現代的生活方式和節奏有了距離,正在慢慢地退出人們的生活,被慢慢地遺忘。如,佛山的瓦當、灰塑、獅頭等,這類型傳統藝術作品雖然造型獨特,制作精美,但大多只能出現在古舊農村民宅或祠堂里。舞獅表演更是只能在一些商業店鋪開業開張才會見上一兩面。即使以前見過也從未仔細留意或關注,更極少會去近距離觀看欣賞。只通過課堂上的照片和視頻與示范很難激發起或喚醒學生們的熱情與記憶,學生沒有真切地體驗與感受,很難提起真正意義上的興趣。
如,佛山瓦當與灰塑其實城市周邊的農村里到處都有,學生們或許在回爺爺家、外婆家的時候都可能看到過,但從未細看或考究。到了課堂上自然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只懂其形,無從下手。更甚者如佛山獅頭,制作精美,顏色艷麗,但佛山獅頭的圖案設計,多采用傳統的吉祥紋樣,如意云紋、云頭紋等,遠看精美華麗,近看細致復雜。畫起來異常考驗耐性,學生們接觸到以后缺乏興趣與耐性更是搖頭說“不”。
二、提高學生對傳統藝術興趣的策略
針對影響到學生對傳統藝術興趣的幾個原因以后,筆者通過在日常教學中總結出經驗并且不斷更新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方式以后總結出以下幾點方法:
(一)采用精心備課、制作精美教具,做到課課精彩,學生愛上
針對教師課前準備不充分,造成對學生吸引力不足,從而導致興趣下降的問題筆者認為提高學生對傳統藝術的興趣,最直接的辦法是每節課都精心備課、準備好精美的教具、再編寫一個精彩的故事。增強學生的代入感,強調學生的主角身份能讓學生更投入學習,提高了參與度就提高了興趣。
1.為每節課做好精心備課
精心備課重點是做好課前準備,因《童畫佛山》校本本土教材是自編教材,要教師自己學會分析哪節課適合哪個年級上,哪些傳統藝術作品更容易讓這個年齡階段的學生所接受。同時,傳統藝術作品制作復雜,工藝考究。一般學校硬件設施達不到一比一制作。因此,教師就必須在備課環節為本節課的內容想好一個作品的制作方法或代替制作方法。如,“佛山陶瓷甲天下”一課,作業要求學生制作一塊佛山瓦當。但瓦當的制作工序較麻煩,陶泥制作以后要燒制等,制作好一個瓦當需要的時間跨度大,根本無法一節課完成。
同時復雜的工藝和制作程序也會消磨掉學生們的熱情和耐性從而讓他們望而止步,興趣減弱的問題。本課設計出新的替代瓦當:用切割過的礦泉水瓶當支架,顏色豐富的超輕黏土代替陶泥。把握住瓦當的重點是圖案設計,捉住重點讓學生繪畫設計出圖案,再用超輕黏土包在礦泉水瓶上。制作輕巧方便,容易操作同時成品更具有新意。因此,精心備課這一環節做好了,就不怕上課期間學生們因為太難而望而興趣下降了。
超輕黏土瓦當
2.為每節課制作精美教具
為了更好地解決學生興趣不高的問題,筆者還考慮到了因制作的作品大多是傳統藝術作品,學生們平時接觸少。就算見過也從來沒有近距離的觀察過,欣賞過,它們雖然是學生們平時可能會見到過的物體,但由于缺少真正有意義的接觸,就彼此成為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因此,筆者會在每一節課都盡可能的把實物帶進課堂,如,“醒獅舞龍賀新春”這節課筆者把佛山獅頭帶進了教室供學生們近距離觀看撫摸、“佛山陶瓷甲天下”把佛山瓦當帶進了教室、“佛山美術揚天下”把酒樓桌布、蒸籠帶進教室等……這種近距離的與實物接觸,不僅能讓學生們與傳統藝術作品面對面,零距離的接觸,增強了解。同時,還能引起學生們的好奇心以及注意力,從而解決因陌生而產生興趣下降的問題。
上課道具:佛山獅頭、瓦當、蒸籠、桌布
3.為每節課編寫精彩故事
《童畫佛山》教材里面取材大多是佛山家鄉傳統文化以及傳統藝術作品,傳統藝術作品很多與現實中生活脫節了,慢慢地被遺忘。與學生們平時接觸的動畫作品、游戲人物自然不能相提并論。造成了一聽名字先喪氣一半,興趣度直線下降,參與度較低。因此,筆者堅持在每一節課都安排一個有趣的故事情節,讓學生每一節課都能走進有趣的故事世界,提高參與熱情。
(1)獅王爭霸賽設計了一個一年一度的西樵山獅王爭霸賽開始了,學生們都有一張資格證去參加比賽,但必須每個學生自己設計一個獅頭才有參賽資格的故事。
(2)早茶點心爭霸賽里面設計了一個小食神因聽聞佛山美食揚天下以后特意來到佛山尋找美食,而學生們負責制作不同的美食來給小食神嘗的故事。
(3)佛山陶瓷甲天下里面設計了一個住在農村的老奶奶家里房頂的瓦當爛了,天天漏雨。聽聞學校的學生們技藝高超,特意趕來學校看看學生們制作的瓦當等。
通過設計合理的精彩的故事,引人入勝,激發起學生強烈的參與欲望,以及激發他們對故事后續的好奇心,增強學生們的代入感。讓學生們擔起每節課主角的角色,從而提高他們的積極性與興趣。
(二)合理利用多樣化的評價、多元化的展示,提高學生對傳統藝術的興趣
針對學生對題材感到困難,認為難度過高,引起自信心不足從而導致興趣下降的問題。筆者認為,應該利用每節課的評價以及展示分享的環節中,讓學生重拾對傳統藝術的興趣,從而達到對傳統文化興趣的推動。
1.評價多樣化
學生對傳統藝術不敢興趣就會不想下筆,不想動手。以往解決學生不愿意動手的教學方法大多是通過在上課期間或課后口頭方式表揚學生的能力,通過語言給學生打氣或激勵學生,增強其信心邁出第一步。但筆者認為,能讓學生增強自信心的方法還可以通過多樣化的評價。對學生每一節課的作品評定,除了檢查本節課的教學成果,更重要的意義是在于調動學生的下一次學習積極性以及下一節課的興趣。應使學生發現自己的長處,發現自己的學習能力和潛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莎士比亞說過:“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因此,每節課的作品評定應該做到不用好壞論高低,不以成績定輸贏。而是用多樣化的評價來鼓勵學生增強自信心。通過學生自評、朋友間互評和小組互評。這種評價方式更能肯定學生的優點和進步,通過自評,自己先看看自己的不足。但“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結合好友間的互評以及小組內的互評能更明確自己需要克服的弱點與不足。教師最后以認同性鼓勵的態度去贊揚學生。長期堅持下去以后,學生就能感覺到,“原來傳統藝術作品的制作并不困難,原來這么簡單,原來我這么厲害。我就是主角,我能行”,從而能極大地提升學生對傳統藝術的興趣,以及對傳統藝術課程的參與積極性。
2.展示多元化
除了評價多樣化以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課堂的結尾部分要做到展示多元化。筆者一直以來認為,展示是最能增強學生自信心以及提升他們興趣的一個重要方法,是一個真正能讓學生當主角的重要環節。
美術有一句俗語叫:“三分畫、七分裱。”這就和“人靠衣裝,佛靠金裝”一樣,好看的裝飾或者是好看的展板都是能令學生的作品更上一個檔次的辦法。同時,為了能讓學生更深入地感覺到自己做的作品是有用之物,是可以展覽展示的作品。如圖一各種各樣的展板,都是筆者根據《童畫佛山》本土教材里面的課程而專門設計的。
如,第二單元第一課“醒獅舞龍鬧新春”筆者根據作業要求:利用輕黏土或陶泥制作一個獅頭。為本節課設計了一個獅王爭霸賽的主題展臺;還有第三單元第二課“佛山美術揚天下”筆者根據作業要求:利用輕黏土或陶泥制作一款佛山美食。特意為本節課設計了一個佛山早茶點心爭霸賽的主題飯桌以及海報。所有的展臺制作都精心準備,大小還要考慮到讓每個學生的作品都能確保展示其中。
這樣的方法使得每個學生的作品都能上到展臺或展板上爭霸奪艷,充分地提高了他們的參與熱情,獲得個人滿足感與成就感,提升了他們的自信心以及興趣。
各種各樣的展板展臺
多元化展示除了制作展板、展臺、海報以外還能嘗試用聽音樂唱歌跳舞舉行游行大會等方式進行另類展示,如,第二單元第二課“秋色提燈鬧元宵”要求學生制作一個燈籠。筆者讓學生把制作好的燈籠,搭配著動聽的音樂,模仿真正的秋色巡游,在教室舉行一場小型的巡游大會。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原來傳統藝術這么有趣,這么好玩,也是另一種有趣的展示方法。
(三)采用校園文化特殊語言,營造提高興趣的氣氛以及氛圍
針對傳統藝術普及度不高、學生對題材感到陌生造成興趣不足的問題,筆者認為培養興趣最重要的是營造提高興趣的氣氛以及氛圍,從而解決普及度不高以及題材陌生的問題。因此,學生平時的環境以及學習氛圍顯得尤為重要。
1.舉辦相應的藝術節以及相應的藝術畫展營造氣氛,提高興趣
傳統文化藝術大多都來自于先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特別是很多傳統藝術作品與現代的生活方式和節奏有了距離,大多都存在于農村里或者博物館內。學生接觸到的時間少,有意義的接觸更少,也就是說普及度不高,認識不多。因此,筆者所在學校經常會以傳統文化為主舉辦不同的藝術節或藝術作品展,如,2018年6月1日,舉辦的“童畫佛山,綻放精彩”第三屆藝術節美術作品展活動;2021年5月18號舉辦的“童畫佛山”大型美術作品展活動。這些作品展以佛山本土文化為主題、分年級展開創作,學生運用各種美術素材,發現佛山之美。每一場活動都展示了近2000幅學生作品,全校學生參與率高達95%。作品制作精美,展示別具一格,充分展示了學生們心中繽紛的佛山傳統文化世界。營造了一個全校學習傳統藝術的氣氛氛圍,從而提高興趣。
“童畫佛山,綻放精彩”第三屆藝術節美術作品展以及“童畫佛山”美術作品展
2.創建了一系列主題式展覽館
為了讓學生更了解民間藝術,激發起學習興趣。筆者認為,應該注重校園文化建設,注重營造一個傳統文化環境圍繞著學生。注重美術功能室的環境改造,創造一個更符合佛山傳統文化的建筑設計或裝飾,因此,學校有美術專用教室4間(包括版畫工作室,剪紙工作室,陶藝工作室,裝飾畫工作室)、書法工作室2間。 除此之外,我們還建設了一系列“佛山印象館”和“童夢藝術長廊”等主題式展覽館,在每層教學樓的外墻都有美術作品的展示,為學生作品提供了長期的展示和交流的平臺,大大地激勵了學生對藝術創作的激情與興趣,同時也豐富了校園藝術的氛圍。讓每一個美術功能室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著傳統的氣息。讓傳統藝術真正走進校園,讓學生們更貼近傳統,促進對傳統藝術品的認識與理解。這樣就能更好地化解彼此間的陌生,從而解決普及度不高、對題材感到陌生造成興趣不足的問題。
一系列主題式展覽館
三、結語
上述就如何提高學生對傳統藝術的興趣作出研究,通過運用各種方法提高學生自信心,利用各種手段增強課堂體驗。利用各種評價活動,展示活動,以及舉辦不同的藝術節,畫展,場室改造等方法去多方面,不同維度的提高學生對傳統藝術的興趣。希望佛山本土文化能真正在新一代的佛山學生身上得到傳承,并在美術活動中體驗創作的快樂,提高淀粉生的美術審美能力、表現力和創造力,讓學生真正實現傳承與理解教育。
參考文獻
[1]教育部.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012:1-10.
[2]陳靜.中小學傳統文化藝術讀本[M].山東美術出版社,2015:13-57.
[3]章獻明.孩子與美的邂逅:中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研究與實踐[M].科學出版社,2016:12-42.
[4]秦明華,閔小冰.美術教材教法[M].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3:1.
責任編輯? 楊?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