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秀梅
摘 要: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導學案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已經開始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這種方法基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著重于促進學生的自主知識構建。將其應用到高中通用技術課程中,可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效果,輔助學生進行自我檢測,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在此基礎上,本文從高中通用技術導學案的設計意義、內容設計及其設計策略三個主要方面進行討論,供廣大同仁參考。
關鍵詞:高中通用技術;導學案;策略探究
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導學案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已經開始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它立足于以學生為主體,喚醒學生的學習意識,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知識建構。在高中通用技術教學中,導學案教學已成為一大亮點。
一、高中通用技術導學案設計意義
新課改要求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導學案是全面貫徹素質教育、構建高效課堂的有效載體。通用技術教師借助學案導學這一策略,能夠將教材體系重組,合理調控課堂教學中的“教”與“學”,從而極大地提高課堂效率。學生通過“學案導學”,主動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實現學習效率最大化。
二、通用技術導學案的內容設計
根據導學案對課前、課中、課后的輔助作用,我們可以把導學案的內容分為以下三類:
(一)預習案
預習案主要是在課前幫助學生自主學習而設計的。學生在預習的時候,需要明確本文的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課前需要做哪些準備,需要攜帶哪些工具,查閱哪些資料等等。這些都是需要在預習案中有所體現,主要表現為課堂預習案的“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這是需要書寫清楚的。
例如,在學習《發現問題》這一章節內容,我們把本課的學習目標確認為:1.能夠結合實例追溯技術問題的來源及發現問題的重要性,樹立發現問題的意識。2.通過案例討論和技術體驗,掌握發現問題的途徑和方法,形成良好的問題意識、責任意識,加深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讓學生明白,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明確問題的來源及發現問題的方法。這樣,學生在預習的時候就知道有所側重。另外,我們還需要在課前給出明確的學習任務:1.預習《發現問題》的章節教材。2.收集日常生活中,從衣、食、住、行、學習五個方面你所發現的問題。這樣學生很容易就了解了本節內容的粗略基礎脈絡,進入了自主學習狀態,為課堂學習做好了充分準備。
當然,教師在教學中也要加強對預習作業的檢查,比如,課堂開始初的提問或者簡單練習檢測,讓學生的預習活動落到實處。
(二)課堂探究案
課堂探究案主要是配合課堂教學而使用的。在設計的時候,要緊緊圍繞課堂教學活動的展開而進行設計,包括,本節課的知識脈絡,配合每一個知識點,學生所需進行的學習任務或者探究活動,以及一些基本的補充案例、圖片。可以在課堂當堂發放,也可以課前發放,讓學生對一些探究活動做些準備。
還是《發現問題》這一課的教學,在課堂探究案的設計中,包括以下內容:
1.本文的知識脈絡。條理清楚,減少了學生課堂記錄筆記的時間,可以把更多的時間用在課堂活動的探究上。
2.學習任務。每一個知識點下面,都設計了相應的學習任務和探究活動。比如在講解發現問題的第二個方法“收集和分析信息”,在導學案上,我先設計了一個補充案例“啤酒和紙尿褲”,學生通過閱讀案例,明確收集信息的方法是分析大數據,再進一步提問,日常生活中還有哪些信息收集方法,學生通過討論,得出結論,信息的收集方法有調查問卷、詢問法和文獻調查。再提問,最常用的調查問卷,要如何設計,讓學生思考。最后,課堂探究活動,分組協作,通過“高中生喜愛杯子問卷調查”,讓學生經歷并明確如何通過問卷調查收集和分析信息,把收集的數據和分析結論記錄在導學案上。
這樣,導學案和課堂教學活動相輔相成。
(三)課后延伸
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而知識的延伸是無限的。在導學案的設計上,我們還需要注意課程內容的鞏固、深化。我們可以給學生推薦一些學習資源,比如文本的閱讀,工具的使用,課后實驗的拓展、視頻的觀看以及網站學習等等。
在《發現問題》這一節內容,我們對學生的課后延伸,是在導學案上設計了一個技術試驗“為什么礦泉水塑料瓶底部向上略拱起?”,導學案上有詳細的實驗步驟,要求學生回去自主探究。同時,我們也給學生提供了一些文本閱讀資料“劉宜學,陳衛斌編著.發明發現故事300篇[M].福建少年兒童出版社,1999.”。
這樣,把課堂由課內拓展至課外,擴大了學生的視野,融入了真實的生活,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三、高中通用技術導學案設計策略
導學案的設計是以學生為中心,方便學生自主學習的。因此,導學案在設計上,也需講究一些策略。
(一)強化教師專業素養,發揮集體作用
在高中通用技術課程導學案的設計中,教師扮演著重要角色。教師既要完成教學理念上的轉變,認識到要以學生為主體,又需了解導學案的核心本質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使得設計出的導學案既能滿足學生的自主學習需求,又與教學內容相吻合,符合教學需求。為了做到上述要求,教師的專業素養必須提升。
首先,教師對教材和課程標準的把控要極為到位,要吃透教材,深入分析和研究重、難點問題。通用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要求教師除了對教材的把控以外,還需要掌握很多的工藝技能和生活技能,比如金工、木工等簡單工具的使用,以給予學生在模型制作等知識的學習時能夠及時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持和理論支持。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增加知識儲備,不斷自我提升。其次,教師要及時跟學生進行溝通交流,了解學生現有的知識技能和水平,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研究學生的認知學習規律,才能設計出符合學生學習的導學案。
綜上,導學案的設計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通用技術教師在設計導學案時,可以發揮集體的作用,采用“集體備課——個人備課——集體研討”的方式來設計導學案,集眾人之長,不斷完善,讓導學案成為集體智慧結晶。
(二)課堂導學案設計應尊重學生差異
在高中階段的通用技術課堂導學案設計中,必然會包括學習目標、學習重點、學習難點等要素。每個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技能掌握都是不一樣的,由此每個學生在這些要素上的需求必然會有較大的不同,導學案的設計因此要考慮到學生的差異。
比如,在《制作臺燈模型或原型》這一節的導學案設計中,我們要充分考慮到學生認知差異和現有的知識技能水平的不平均。如有的學生已經掌握了基本的金工、木工工具的使用,能進行簡單模型的加工,而有的學生完全沒有接觸過;有的學生對材料性能有一定的了解,能夠自主選擇和規劃材料,有的學生則不知如何下手。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設計導學案時,要把制作臺燈模型這樣一個綜合的問題進行層層分解,化難為易,把它簡化為一個個簡單的技術問題,提供相應的視頻、文本、圖片等供學生自主選擇學習。這樣學生學習起來就比較有針對性,不會一開始就因為各種原因而放棄。而對一些基礎能力較好的學生,我們可以讓其直接開始模型設計、制作。
(三)強化課程內容創新
高中通用技術課程的內容創新非常重要。這并不是讓教師完全拋開教材去教學,而是在當下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教材內容有一定的滯后性,教師需要對此有清醒的認識,在此基礎上去補充教學內容,讓學生學習到的知識能夠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而導學案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指導,自然也要在內容上有所反映,要指向已經經過創新的課程內容,這符合新課程改革的教學要求。尤其是一些與生活聯系比較緊密的內容,應該積極引入到課程和導學案中去,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質量和效率。
例如,在設計《技術的價值》導學案中,設計一個討論環節“技術的發展,給我們帶來了怎么樣的變化?”,書本上的技術例子都有些滯后,教師可以搜集一些當前社會比較先進的技術視頻供學生觀看,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熱情。比如,自動炒菜機,自動水果削皮機,自動剝蛋器,自動泊車等等一些生活中實用的新技術。
(四)內容設計融合微課
在高中通用技術課程導學案的設計中,教師可以結合微課來更深層次的引導學生。學生借助微課,在課前、課堂和課后自主學習通用技術知識,提高通用技術技能水平,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例如,在有關模型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制作一個五到十分鐘的微課,微課中只包括教學要求,模型設計圖,必要的材料和工具等重點內容,然后將這個微課作為導學案的一部分,搭配一些文字講解作為對學生思維的引導,幫助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必要的方面。這樣學生就能在更加直觀生動的內容指引下進行課前準備。而在課堂上,教師給出一個新的微課,指導學生仔細分析模型設計和制作,幫助學生在腦海中模擬建模過程。然后讓學生根據導學案的任務要求,依照微課內容來制作模型。課堂教學結束之后,教師可以把課堂上的微課交給學生,鼓勵學生在課后自主重復操作,鞏固所學。
這樣教師就通過微課與導學案的結合,對學生的學習和探索進行了更有效地指導。
結束語
將導學案應用到高中通用技術課程中,可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進步,培養其創新思維與創新能力,提高學科教學質量。希望大家能夠對此進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與其他已經被證明有效地教學方法、技術和工具緊密結合起來,實現教育合力,創造出新型高中通用技術課堂。
參考文獻
[1]陶錫泉.普通高中通用技術“學案導學”教學模式的探究與應用[J].教育研究與評論:技術教育,2011(6):38-42.
[2]寧曉芳、孫承信.高中通用技術學科開展“學案導學”教學方式的嘗試——以《方案的構思方法》一課為例[J].文理導航旬刊,2017(1).
[3]林海潮.“學案導學”模式下的通用技術課堂有效教學研究[J].儷人:教師,2014(23):292-292.
[4]沈晶晶.項目任務導學案中巧用教具學具落實學科核心素養的基本原則[J].教學儀器與實驗,2019,035(007):62-64.
[5]鄭云霄.高效課堂導學課先行.[J].課程教育研究.2020,(48):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