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華美
【摘 要】 從文題選擇、思路梳理、個性表達、反思修改等過程入手,讓學生實實在在地經歷寫作體驗的全過程,不僅僅是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而且可以實現寫作教學的“四真”境界。
【關鍵詞】 項目化學習? 驅動? 寫作教學? “四真”
我們發現,項目化學習的四個基本特征——真實的問題驅動、情境中的持續研究、運用資源解決問題、可以公開發表對于小學生習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教材中的許多寫作主題不但與學生的課堂閱讀有關聯,也與孩子們的生活緊密聯系,如果教師能對寫作需要有核心指導進行有效的梳理與整合,就可以形成真實的項目化學習。其次,項目化學習過程中,可以整合記敘文、說明文、寫信、讀后感、研究性學習報告等不同文體,進行聽、說、讀、寫的綜合訓練。正是由于這些特點,項目化學習引入小學寫作教學已經顯現了其成效,使得習作成為弘揚真、善、美的領地,成為培養學生語言與思想成長的臺階。
一、以項目激活思考,尋求真性選題
問題驅動是項目化學習的首要特征,為此在寫作教學中應包括兩次轉化。第一次轉化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把真實而朦朧的疑問轉化為清晰、包含多層次可探究的驅動性問題;第二次轉化,是把目標明確的驅動性問題轉化為學生個性化的作文題。比如為了能讓每一個學生近距離接觸“中華戲曲”,我們選擇了“紹興地方戲”這個范圍,然而根據學生自己喜歡選擇一個方向來寫。帶領學生走訪鎮上的群眾,聽聽他們是怎么說的:
[學生的原問題]中華戲曲有哪些劇種?地方戲是什么意思?紹興地方戲有哪些?這些紹興地方戲為什么能流傳至今?我最喜歡的是什么劇種?
[驅動性問題]紹興蓮花落有哪些經典曲目?《翠姐姐回娘家》的事件就發生在平水鎮,為什么這部蓮花落最讓老百姓喜歡?故事給我們什么啟示?這個故事如果延伸到現在又會是怎樣一種個性化作文題境?
[作文題確定]翠姐姐的美好晚年 翠姐姐,我想對你說新翠姐姐回娘家聽爺爺、奶奶說翠姐姐
在“兩次轉化”過程中,筆者發現:①文章選擇的過程就是兒童寫作對象真實化與具體化的過程。②從大范圍、雜亂無章的問題到具體化有可操作性的問題,在回答這些問題中發現的許多問題,又有助于學生找到切入口成為作文題。
二、以項目牽引主題,建立真實聯系
但是如果是基于作者自己的調查與采訪,要寫出自己的真實感受,教師就要讓學生學會梳理,提出屬于自己的個性化問題:
A同學很好奇:過去解放前在平水,新媳婦回娘家,為什么要三年以后才可以?為此他走訪了許多老人雖然也沒聽說真有這事,而且也不知道所謂的“桑園里”與“斗丘里”在哪兒。但“眠橋”確有這么一種東西,而且舊社會也確有女孩子是要纏腳的。為此,他認為《翠姐姐回娘家》是反映了時代的變遷所帶來的巨大的變化,尤其是交通與電信的便捷使得這些啼笑皆非的事故在今天不復存在。如果在今天事情又會怎么樣呢?于是新版21世界的《新翠姐姐回娘家》誕生了,從中流露出對新舊社會的不同態度,而且也折射出上世紀改革開放給新中國帶來的巨大變化。
B同學通過對故事的聆聽與對家里長輩的詳細調查,發現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有產品叫收錄機,那是當時人們生活的全部,而“回娘家”這部戲是當時的經典曲目。于是寫了《聽爺爺奶奶說翠姐姐》一文,出現了許多讓同學們感到非常有趣的陳年舊事,這篇文章以有趣為特色,吸引了大家一睹為快。
顯然,學生都受到了項目化學習設計的影響,雖然都源自對同一地方戲曲目的接觸,但由于切入點不同,所以所設計的項目也不盡相同,結合調查、閱讀與現實體驗,思路得到貫通,一篇篇內容真切、想象豐富的習作就誕生了。
三、以項目激活個性,表述真摯觀點
文章寫作過程中,雖然有很多不同的方案,但是最終可以歸結為幾種思路,為此有必要把相同思路的歸為小組,從而可以發揮大家集體的智慧去收集資料,畢竟每個人的力量有限,資源的收集難度也較大。在教室里進行調查采訪前的指導后,教師可以讓各小組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通過交流把這些問題確定下來,再擬成一份調查學習單,讓他們按照問題去進行深入探究。
比如定題《新翠姐姐回娘家》后學生擬定的學習單一,主要為外出活動服務:①走進故事:向老師、家長、親屬、鄰居請教有哪些故事是反映人與人的矛盾的化解的,找到這些書或故事。②走進生活:尋找現實生活中人們在走親訪友過程中發生矛盾如何化解的故事。③創作故事:如何才能使寫出的文章做到與時俱進,生動感人?《新翠姐姐回娘家》組回教室擬定的學習單二,旨在對外出調查進行總結,有效地銜接寫作:①說說我收集到的故事與《回娘家》有什么異同。②我打算使用什么順序來寫這篇新故事,為什么?③我打算設計哪些有意思的情節?
四、以項目驅動策略,實現真效反思
小學生的寫作一般都以教師評改打分為結局,在項目化學習中,我們不但要關注項目形成的過程,而且要強調項目研究的過程,更要注重項目的交流與展示,所以此時學習生的習作實際上已經成為學生進行交流的書面報告。比如在D同學的初稿出來以后,他們小組對他的文章提出了一些建議:故事太短了,可以參考電影或小說中的布局方法把故事寫長、寫生動。為此D同學去閱讀與欣賞了相關內容,實現了對故事的重新創作。
由于要公開發表,所有的建議都來自學生身邊最真實的讀者,學生也因此而對自己的寫作有更強的責任心。為此,教師可以設立“最佳笑(淚)點獎”、“最佳題材獎”、“最佳語句獎”、“最巧妙構思獎”、“最佳進步獎”等獎項,每個獎項分設一等、二等、三等獎共5名左右,讓大部分學生受到感染,讓所有的學生都因此而得到鼓勵與影響。
總而言之,從文題選擇、思路梳理、個性表達、反思修改等過程入手,讓學生實實在在地經歷寫作體驗的全過程,不僅僅是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而且可以實現寫作教學的“四真”境界。
參考文獻
[1] 夏雪梅. 項目化學習設計:學習素養視角下的國際與本土實踐[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18.
[2] 曾海玲.項目化學習與游戲思維下的習作進階課程[J].人民教育,201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