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海燕
摘要: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模式的創新改革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傳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采用的知識講解與灌輸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滿足學生核心素養培養提出的要求。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以新課程改革為依托,探索和研究核心素養理念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有序開展的策略,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效率。文章簡單闡述了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核心素養;培養策略
引言
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以核心素養為指導開展語文教學時,必須將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作為首要教學目標。深入分析文本內容和學生認知特點,創新和優化閱讀教學的策略,利用豐富的閱讀內容,引導學生通過主動閱讀文本的方式,促進自身語文綜合素養的有效提升。
1理解語言文字,提升學生的語言能力
科學合理的教學策略,促進了學生語言能力的發展。新課程改革深入實施的過程中,嚴格按照核心素養理念的要求,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帶著情感品味文字,感悟和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況,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和認識,從而達到推動學生語言能力穩步發展的目的。例如,《落花生》這篇課文中運用了大量的喻人表現手法,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引導學生深刻理解和認識做一個對社會、對他人默默奉獻的人的道理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加深對文章內涵的理解與認識。雖然這篇文章中采用的語言看似非常的淺顯,然而這些表面給人感覺平凡的事物,其中卻蘊含內很多耐人尋味的道理。課文中父親與兒子之間的對話,則將愛他人、愛社會的感情完整的表達出來。作為教師來說,應該在閱讀教學中按照課文的內容,引導學生根據課文創作的背景,在細讀的過程中理解父親殘疾收獲季節的不易,感悟父親對孩子那種無微不至的關愛。經過這樣的過程,學生不僅加深了課文中蘊含的深層次含義的理解和認識,而且隨著學生語言感悟能力和水平的有效提升,學生語文素養培養的效果也隨之進一步提高。
2關注文章結構,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是小學生閱讀文本必須具備的基本能力之一,傳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采用的口授、板書、學生耳聽、筆記等閱讀教學方法,因為忽略了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和發展產生了非常不利的影響。為了促進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不斷提高,教師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應該充分尊重學生的課堂教學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鼓勵和引導學生在分析文章整體結構的基礎上,認真思考文章的深層邏輯,促進學生文本內容把握能力和水平的有效提升。例如,教師在教學《晏子使楚》這篇課文時,應該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加大學生思維能力培養和鍛煉的力度。首先,根據課文整體結構的特點,引導學生閱讀文本內容,并在學生初步了解和掌握晏子出使楚國時,針對楚王的三次侮辱給予的有力反擊這樣一個故事,感受到了晏子的超人智慧與善辯口才。其次,將晏子與楚王之間的三次針鋒相對行文構思和特點作為閱讀教學的切入點,引導學生認真的推敲和思考文本中出現的重要詞句在襯托文章內涵方面所發揮的重要作用。比如,“這是什么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伙兒都把袖子舉起來,就連成一片云……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這兒了。”等等,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與學生共同分析和理解這些語句中蘊含的深層含義,不僅有助于學生閱讀效果的提升,而且為后續知識的講解做好了鋪墊。再比如,《陶罐和鐵罐》這一課的教學,針對這篇課文涉及內容多且邏輯性較強的特點,教師在講授這篇課文時,應該采用問題導學教學方式,要求學生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認真思考“為什么鐵罐會消失不見?為什么陶罐要處處忍讓鐵罐?”等問題,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文本,不僅在不知不覺的過程中形成了主動思考文本內容的良好閱讀習慣,同時隨著自己對課文內容理解和認識的不斷加深,學生的文章結構分析能力也得到了顯著提高。
3引導文本體驗,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小學語文教材中收錄的文章都是教育專家精挑細選選出的可讀性較強且有助于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優秀文章。為了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提高學生文本審美意識培養的效果,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該先引導學生分析文本的內容,然后根據文章語言的特點、文章思路、情感等主線,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思維能力,欣賞文本的內容,從而達到培養學生文本品味能力與審美能力的目的。比如,比如,教師在開展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前,應該針對文本的內容,選擇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轉換自己的角色,站在作者的角度上閱讀和理解文章,然后聯想文中描述的情景,為學生創設身臨其境的閱讀環境,要求學生在感悟文章情趣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審美能力與語文綜合素養的有效提升。
4滲透文化教學,培養學生的文化素養
小學階段是學生文化素養培養的關鍵時期,小學語文課本中收錄的大量優秀傳統文化,則是教師培養學生文化素養的重要教學資源。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來說,應該根據新課程改革提出的要求,將閱讀教學與傳統文化緊密結合在一起,要求學生在探索和分析課文中的文化知識元素的過程中,正確認識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意義,促進學生傳統文化素養的有效提升。例如,教師在講授《草船借箭》這篇課文的過程中,應該根據課文內容,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將課文的文化背景完整的呈現在學生的面前,然后向學生詳細的介紹文中出現的重點任務形象特點,幫助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加深對課文中各個人物形象和思想的認識。學生通過對課文內容的閱讀和理解,在教師的指導下,不僅掌握了課外中蘊含的內容豐富的傳統文化知識,而且促進了自身文化素養培養效果的不斷提高,為學生后期的學習和成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結束語
總而言之,新課程改革提出的核心素養理念,要求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時,應該打破傳統單一閱讀教學模式的掣肘,以新課程改革為依托,緊緊圍繞核心素養理念,創新和完善培養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方法,利用豐富的閱讀教學內容,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熱情,培養學生養成正確的閱讀方法,提高學生核心素養理念下語文閱讀能力和水平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滕漢梅.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新課程,2021,35:34.
[2]梁曉弟.基于核心素養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2021,34:6.
[3]黃艷青.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語文“1+X”多元閱讀教學策略淺探[J].新教師,2021,07: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