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兵
摘 要:隨著我國素質教育不斷向縱深推進,小學語文教育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既是教學的重難點,又是學生學習的重難點。群文閱讀模式目前被廣泛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之中,它將同類型或不同類型的文章進行整合歸類,幫助學生形成對文章的正確分析能力,擴寬學生的閱讀視野,達到對寫作素材有效積累的目的?;诖?,圍繞核心素養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教學策略展開探究。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群文閱讀;分層
閱讀不但是語文學習的重難點內容,也是對學生文字處理能力、閱讀能力、概括總結能力以及內涵挖掘能力的檢驗。與此同時,良好的閱讀能力也對寫作有一定的幫助,是對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考核。在核心素養視域下,語文閱讀方法和閱讀習慣的培養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重視,群文閱讀模式符合當前教育的發展趨勢,可以在幫助學生提升閱讀量的基礎上,形成一定的文章分析能力和文學鑒賞能力。因此,群文閱讀教學模式還需要教師不斷努力探索,與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有機融合,以達到最理想的教學效果。
一、設定主題,選擇群文閱讀的方向和內容
開展群文閱讀的第一步,就是確定接下來要學習和探究的主題,再進行方向清晰、明確的閱讀活動。因此,在群文閱讀開展前,教師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對閱讀內容進行明確的主題選取,并且在群文閱讀的過程中不斷強化主題,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尋找閱讀主線的能力。這樣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讓學生形成多樣化的思考習慣。
二、課內外聯動教學,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
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一個教育目的就是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如果單純依靠教材的閱讀,將很難達到預期的閱讀量,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也就難以有效提升。因此,在群文閱讀應用過程中,教師可以采用課內外聯動的教學模式,使課內、課外形成有效的閱讀銜接,從而提升學生的閱讀累積量。但是,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課外閱讀素材的選擇中,并不是隨意為之,而是需要教師以課內教材為依托,在此基礎上選擇適合的讀物,形成高質量的課內外聯動閱讀體系。例如,在學習《繁星》一課時,教師就可以推薦《春水》為課外聯動讀物,讓學生更容易地感受作者的寫作思想,從而加深對這類文體的了解。
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開展分層閱讀模式
在群文閱讀正式開始前,教師要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和閱讀情感需求做了解,針對不同閱讀能力的學生制訂不同的閱讀方案,開展分層閱讀活動。面對閱讀能力較好的學生,教師不但可以安排數量較多的閱讀素材,還可以在閱讀后設置較多的問題讓其思考;而面對閱讀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不論是在群文閱讀數量上,還是在閱讀后的問題上,都應當做到適當的簡化,避免學生因自身能力有限而難以完成任務,無法實現預期的閱讀教學效果。
四、根據文本,設計多元化的問題
群文閱讀一般是由兩篇或兩篇以上文章組成的,但它們擁有一個共同的主題或作者。因此,我們可以將群文閱讀范疇內的文章看作一個整體,然后通過閱讀找出它們所具有的共性,設計一個或幾個問題,最后通過“以一代多”的方式向學生發起提問。由于群文閱讀的幾篇文章都具有共性,教師可以在帶領學生分析一篇文章后,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完成接下來幾篇文章的分析,并總結它們共有的寫作技巧、特點。學生在掌握這樣的思路后,再面對其他文章時則可以進行知識遷移、問題遷移,做到舉一反三。與此同時,教師在根據文本設計問題的過程中還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結束后自行設計問題,鍛煉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問題發現能力,培養學生勤于思考的習慣。從而將學生從思維定式中解放出來,幫助學生從多元化的視角看問題,提升閱讀綜合素養。
結合上述分析不難看出,群文閱讀模式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傳統語文閱讀教學的刻板理念,不但幫助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完成了閱讀量的提升積累,為寫作提供了更多素材,還使學生在閱讀中分析出不同類型文章的寫作方式、技巧,完善了自身的總結概括能力。另外,群文閱讀模式還可以讓學生對某一類型、某一作者的文學作品加深了解,從而提升自身的文學修養和文學鑒賞能力,全面提升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陳雪菲.語文核心素養理念下的小學群文閱讀教學策略[J].語文建設,2020(4):32-36.
[2]盧偉明.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策略[J].語文課內外,2020(8):284.
[3]王榮.在農村中小學開展群文閱讀構建高效課堂的評價體系探索[J].課程教育研究,2020(3):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