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暢
摘 要:在小學教育中,音樂教學屬于一種文化教育,對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素質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新時期下,我國已經步入了素質教育階段,而在素質教育下,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而音樂教學不但能提高學生的德育水平,還能促進他們審美和鑒賞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實施;音樂游戲
在小學階段,學生最大的特點就是愛玩、好玩,并且擁有非常強烈的好奇心。而加強對小學音樂教育的重視,并不是僅僅為了教會學生如何去唱歌,而是要培養學生如何去欣賞音樂,并重新認識音樂,以此培養學生的情感意識以及對音樂的鑒賞能力。本文就針對音樂游戲在小學音樂教學中的應用展開分析。
一、充分挖掘音樂教材中包含的游戲因素
在小學階段,想要將音樂游戲應用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首先老師要改變傳統的音樂教學方法,并立足于教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游戲因素,要根據教學的目標以及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將音樂教學的內容融入游戲的設計中,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音樂教學,并以此激發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在以往的小學音樂教學中,大部分老師采用教唱教學方法,將重點放在歌曲的學習上,從而影響學生音樂素養的提高。因此,老師要做出改變和創新,要利用音樂游戲教學給學生構建不一樣的音樂課堂[1]。
例如,在學習蘇少版小學一年級上冊第三單元《娃哈哈》這首歌曲的時候,老師就可以根據教學目標設計音樂游戲教學。這首歌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以歡快的情緒和心情去演唱歌曲,同時了解我國少數民族維吾爾族的一些文化習俗。在教學開始之前,老師可以提出問題:“你們了解維吾爾族嗎?主要聚集在哪個省份呢?有哪些特點?”可以給學生設計這樣一個游戲,讓學生扮演新疆小商販來售賣自己的水果,最好是將新疆水果的特點展示出來,教學全程老師都要播放《娃哈哈》的伴奏,讓學生可以在音樂的伴奏下更好地體會這首歡快的歌曲。最后,還需要給學生演示如何正確演唱,可以讓學生一邊唱一邊賣水果。這樣一來,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就會被激發出來,而且學習的效果還非常好,更重要的是還實現了教學目標。
二、將德育知識融入音樂游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情感和素養
在小學階段展開音樂教學,最主要的教育目的是幫助學生全面發展。音樂有抑揚頓挫的語調,同時又具備很好聽的聲音和旋律,通過聽音樂人們的思想和心情會受到影響。所以,小學音樂老師在進行音樂教學的時候,最好將音樂中有情感變化的內容以及正面的內容融入游戲中,以此培養學生的情感,提高他們的音樂素養。
例如,在學習蘇少版小學二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小烏鴉愛媽媽》這首歌曲的時候,可以培養學生對老師以及父母的尊重和愛戴之情。在課程開始之前,老師可以先給學生講一個故事,故事的名字可以與所學歌曲一樣,但是在講故事的時候,需要融入感情,音調也要有高有低。在講完故事以后,讓學生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如有的學生扮演小烏鴉,有的學生扮演烏鴉媽媽,還有的學生扮演蟲子等,因為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多少會融入一些自己的感情色彩,所以他們也會有所觸動。接下來老師可以提問“你們能看出小烏鴉很愛它的媽媽嗎?怎么看出來的?”正是因為小烏鴉的愛,我們非常感動,所以人們把這個故事寫成了一首歌,就是我們學習的內容。這樣一來,學生就會很積極地投入音樂的學習中。最后,老師可以通過對學生進行提問“你們愛自己的媽媽嗎?對媽媽表達愛的方式有哪些呢?”。最終,在音樂游戲的學習中,培養學生對媽媽的感情,并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
三、要根據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特點設計音樂游戲
在小學階段,老師在設計游戲的時候,要根據教學目標以及學生的興趣愛好來設計,同時還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接受能力來設計,這樣設計出來的音樂游戲才能更加有效。如低年級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好奇心比較重,老師可以設計一些具有探究性的游戲;而高年級學生有一定的自主意識和能力,更喜歡接受挑戰,老師可以設計一些具有挑戰性的游戲。設計的游戲過于簡單或復雜,都會影響學生對音樂的學習興趣,從而阻礙音樂教學質量的提高。
例如,蘇少版小學二年級上冊第六單元《愉快的夢》,老師需要根據二年級學生的特點來設計游戲,如采用表演游戲方法、設疑游戲方法等;而在學習六年級《孤獨的牧羊人》這首歌曲的時候,老師就需要根據六年級學生的特點來設計游戲,如可以讓學生嘗試改編歌曲或者歌詞,并進行對比,從而更好地理解歌曲所表達的情感。
參考文獻:
姚林濤.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如何實施音樂游戲[J].速讀(上旬),2019(10):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