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玲
摘 要:隨著我國不斷加強城鎮建設,更多人選擇進入城市發展,然而這也為城市教育工作帶來了挑戰。學生人數不斷增加,師資力量無法及時補充,導致很多學校只能根據本校教學條件組建大班額,不利于教師日常教學工作,還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率。而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能夠有效優化課堂質量,將合作學習與大班額教學相結合,有助于推動新課改工作的進行。
關鍵詞:大班額;小學數學;小組合作
大班額教學現象如今較為普遍,雖然國家已經開始重視這一現象,但短時間內無法迅速解決。學校和教師要從課堂著手,發現現存問題,并積極研究解決辦法。
一、大班額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現狀
(一)缺乏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
隨著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進行,教師應重視課堂中的主體是學生自身。新課程標準中也指出教學活動應根據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著重強調培養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數學課堂教學也應把學生的自我發展當作教學工作的核心理念,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增強課堂參與感,發展學生個性的同時提高數學學習能力。但依據如今各校教學現狀來看,教育工作者對“以學生為主體”的理解有偏差,單純重視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而大班額的教學現狀更是對這一理念的實踐造成阻礙。
(二)缺乏數學教學的針對性
在教學中要因材施教,對不同的學生要依據不同的方法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學習動力,推動學生個性發展。然而大班額的出現,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學生的想法和發言,影響教學工作的高效進行。大多數數學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很難實現對學生的分層教學,只能以統一標準要求班級所有學生[1]。
(三)缺乏科學、有效的評價機制
建立科學、有效的評價機制,可以引導學生積極融入教育環節。小學數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要重視評價的真實情感,引導學生產生對教師、校園的安全感,評價學生要全方位,積極表揚學生自身優點,客觀提出學生存在的不足。然而在現實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過于單一化、標準化,僅依靠學習成績或教師自身的主觀因素評價學生,忽視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沒有重視學生在學習環節中出現的情緒波動,導致學生喪失對教師的安全感以及對自身的自信心,產生情緒波動,出現對數學學習的反感心理。
二、大班額下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策略
(一)組建科學、合理的學習小組
為了更好地在大班額中開展教學活動,數學教師可以將學生按照座位、學習態度、學習情況等分為2~6人的小組。這種分組形式,能讓學生在談論中有充足的時間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有助于提升學生對課堂的參與感。組建學習小組時,教師應從學生性格、成績、優勢等方面考慮,保障小組成員之間有不同的競爭優勢,組內進行優勢互補。組與組之間要保證相對處于同一水平,加強學生之間的公平競爭,由此確保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開展。
(二)針對實際情況開展教學工作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不是所有的內容都適合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這就要求教師充分結合知識的特點,盡最大可能兼顧班級中所有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這樣小組合作學習才有意義。大體情況下,在講授較為簡單、易于學生理解的知識點時,教師可以沿用傳統的教學方式統一進行教學,或引導學生自學,并在課后通過考核進一步掌握學生情況。而知識點較難,學生不太理解時,教師就可以引用小組合作學習,在教學環節中安排學生自由交流,組員之間積極討論,不僅能有效活躍課堂整體環境,還能引導學生積極開發大腦,提升數學思維能力,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三)構建科學評價機制
教師的評價對學生來說是一種鼓勵,因此教師應加強對班級學生的了解,并根據實際情況發掘學生自身的優點,加強對學生的人文關懷,緩和師生關系[2]。對學生積極參與合作學習、認真思考課堂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等行為教師應予以支持。與此同時,教師應了解每個學生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因此不應該使用一樣的標準評判和衡量班級中的每一位學生,要進行針對性的培養、教育工作。
綜上所述,大班額現象對教學工作確實產生了阻礙,教師難以根據班級所有學生進行針對性授課,因此將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與數學教學融合很有必要。教師從科學構建小組、針對教學內容開展工作、構建評價機制等方向著手,優化教學理念,引導學生提高數學學習能力。
參考文獻:
[1]沙文偉.大班額下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的行動研究[J].天津教育,2020(14):85-86.
[2]李玉.大班額環境下小學數學教學小組合作學習方式的有效性探究[J].新課程(小學),2018(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