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海洋
◆摘? 要:部編小學語文教材中,語文核心素養沒有直接提出來,在單元導讀頁面、選文的課后練習或導讀問題中、語文園地練習里隱性存在。基于此,教學中應依托單元導讀,尋找“隱在”要素,探究課后練習,研讀“雙線”要素,化零為整,有機整合,實現“核心”落地,從而發揮小學語文教材“隱在”要素的作用,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隱在”要素;核心素養
部編小學語文教材中,語文核心素養沒有直接提出來,在單元導讀頁面、選文的課后練習或導讀問題中、語文園地練習里隱性存在。那么我們如何引導學生去感受、去學習和掌握語文素養呢?下面筆者以部編版小學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為例來探討如何挖掘教材的“隱在”要素,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一、依托單元導讀,尋找“隱在”要素
單元導讀的右上角是這樣寫的“美麗的校園,成長的搖籃,夢想起航的地方”這是單元內容的主題,線索之一; 2、體會習作的樂趣。”這是單元學習的要素,其實也是本單元的語文核心素養。導讀采用雙線并進的方式來呈現:內容主題是一條明線,語文核心素養是一條暗線。一明一暗把核心素養有機整合起來。那么我們如何去引導學生掌握核心素養呢?簡單來說,就是要通過文本內容和語文要素來實現,比如“校園怎么美麗,為什么會成為成長的搖籃和夢想起航的地方”等,就是通過閱讀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去理解來理解體會的。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是通過內容主題和通過關注、理解、積累和運用有新“鮮感的詞句”這個語文核心素養有機地整合在一起的。與前面提到的語文核心素養四要素之間的辯證關系是一致的,在通過單元主題內容中的“有新鮮感的詞句”這個語言核心素養的學習和積累,來實現孩子對美好事物的感受、思辨和體驗,引導學生熱愛校園、熱愛生活,從而積累和傳承祖國優秀文化知識。
二、探究課后練習,研讀“雙線”要素
個人的獨特的主觀感受才是新鮮感,因此要尊重學生主體個性化的不同體驗的前提下,結合上下文理解,內化語言文句來研讀課文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如,新學習的詞語“傣族、景頗族……”如感到新鮮的事物“大青樹、鳳尾竹”等,如“從……從……從……,向……向……向……”等新型的句式老師都可以讓學生之間進行交流,說一說不一樣的體會,讓新鮮感成為它們探索知識的動力。在通過師生互動了解學生是否理解了意思,是否讀懂了句子。這樣學生在與師生交流過程中,進一步理解了詞句的意思,整理歸類,這樣上學路上和來到學校的情景便會在腦海里清晰地呈現出來,從而體會到了特殊民族特殊年代具有新鮮感的學校。
單元第二課《花的學校》課后練習提到“想象在綠草上跳舞、狂歡”的情景。在教學中我們不難發現,“想象在綠草上跳舞、狂歡”這個句子在思考練習的出現的時候加了引號,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就可以質疑“這個句子在這里為什么要加上引號?”讓學生感受到這是有新鮮感的句子!課本表面上沒有提到新鮮感的詞句,但我們教學時有必要讓學生知道這是有新鮮感的句子。再結合本課思考練習2中,學生讀完交流,就會產生疑問:花兒從哪里來的呢?跳舞、狂歡會有那些動作那些聲音呢?只要語文基礎過得去的學生都可以看出這些句子都是擬人句,但這是編者的意圖嗎?顯然不是,而是要通過這些有新鮮感的詞語去體會、想象詞語和句子所表達出來的生動形象而具體、想象豐富而奇特充滿兒童情趣的畫面情景:這時花兒渴望出來玩耍!花兒出來玩耍時心情是多么快樂啊,大自然里的孩子和媽媽之間也有著深厚的感情。這就是讓學生體會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思考練習3,選擇一個場景說一說。這是從學以致用的角度,通過對這些有新鮮感的詞句的學習來練練筆的角度來提出。其實就是通過句子來表達學校的某一個地方是不是讓你喜歡,為什么會喜歡或討厭呢?而這類似的詞句在文中俯拾皆是,就是對有新鮮感的詞語和句子學以致用。這樣學生通過探究文本然后去具體感受和運用這些有新鮮感的詞句,比如學生這樣寫道 “一下課,操場便沸騰起來了,有的……有的……有的……”通過課文學習,這樣寫出來的句子不假不大不空,具體真實,這就是我們要培養的語文核心素養。
第三課《不懂就要問》,這是一篇閱讀課文,如果要讓學生獨立找出有新鮮感的詞句相比而言會比較難,閱讀課文沒有課后習題,但我們可以看到,在課前閱讀要求,里面提到把有新鮮感的詞句畫下來。文章體裁不一樣,但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卻一目了然,就是關注和體會,理解和運用有新鮮感的詞句。
三、化零為整,有機整合,實現“核心”落地
編者編排了三篇不同的文本,雖然課文內容、體裁不同,主線卻只有一條,就是要讓學生通過課文的學習,體會文本里有新鮮感的詞句。這不就是語言的建構和運用嗎?而這個語言的建構和運用中,學生離不開想象思維、審美體驗和對不同時代文化的理解。在這些過程中就有了比較、分析、提煉等思維過程;新鮮感既是一種獨特感受,感受過程學生可以通過畫面想象情景,想象到細節,這又是一種審美體驗;而這些新鮮感背后又是建立在當時的時代背景、文化背景之上,這與文化的傳承和理解是密不可分的。綜上所述,大家可以發現,本單元的語文核心素養就是“有新鮮感的詞句”,它通過選編課文的主題內容,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主動學習體驗來實現“語言的構建和運用”。
挖掘、開發和利用課內外一切有效的教學資源,有創造性地開展各種教學活動,為祖國的語文教學盡一份綿薄之力,努力實現語文核心素養在下一代身上落地、生根、發芽、長葉與長成參天大樹。
參考文獻
[1]賴李真.指向語文要素的小學語文“自然化”教學構建[J].語文建設,2020(14):47-50.
[2]魏銀珠.聚焦語文要素 開展言語實踐——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再思考[J].華夏教師,2020(16):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