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濤
◆摘? 要:當前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教學方式單一化、學生主體地位未得以體現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阻礙了體育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同時,體育學科教學活動對于學生的身體素質、運動能力等要求比較高,所以應更加科學、有效地開展教學,小學體育教師應該采用分層教學法,根據學生的運動水平來展開教學,完善教學設計,強化體育學科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體育教學;分層教學;應用策略
1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問題
1.1體育教學方式單一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多數體育教師受傳統教育教學的影響,在實踐教學活動中,普遍采取“填鴨式”教學,這種單一教學方式,不僅降低了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不利于體育教學的有效開展。
1.2學生主體地位沒有突顯
體育教師在教學中,采取單一的教學模式以外。部分教師在教學中,沒有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凸顯出來,以至于經常看到教師獨霸課堂,學生在場地做看客的現象。
2分層教學方法基本概述
在當前小學體育教學過程中,充分應用分層教學方法,能夠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展教學活動,對提高整體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體育技能水平有重要意義。分層教學是以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為基礎發展而來的,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同時是一種能夠促進新課程改革深入發展的重要教學模式。在開展分層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開展教學過程,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不能犧牲一部分學生的發展,而換取另一部分學生的發展。而是堅持以學生的個體差異為基礎開展教學活動的教學方式。利用分層教學可以促進整體學生的發展,并且能夠根據學生的個性差異,保證每一位學生的潛能得到充分發展。
3分層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3.1根據學生對新知識與技能的掌握程度進行分層
在對學生進行分組時,根據學生對新講授的教學技能以及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對其進行分組,更有利于開展分層教學活動。特別是對一些運動技術進行教學時,不同學生對技術的掌握情況存在較大差異,特別是小學生在教育初期很容易受家庭環境以及自身性格的影響,導致學生的接受能力存在較大差異。為了保證每一個學生的學習進度,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學生進行分組,有利于根據學生對新知識進行掌握的能力開展教學活動,從而保證每位學生的學習效果。
3.2完善教學設計
在進行體育教學時,教師需要對分層教學進行有效的組織和控制,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來進行練習,在具體落實小組合作學習之前,教師需要對其教學活動進行科學設計,確保能夠順利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在具體實施體育教學時,教師首先需要對其教材大綱進行深入研究,同時進行教學重難點的科學設計,確保教學設計能夠有效結合學生特點和學生個性。其次,教師需要針對教材大綱進行學習計劃的科學制定,確保能夠使學生學習需求得到高度滿足,進行分組類型的科學設置。最后教師還需要科學培養小組組長,一般情況下,組長具有重要的作用,不僅對其課堂教學效果具有很大的影響,同時還會在一定程度內決定學生學習質量。所以在具體實施教學活動之前,教師需要對組長進行科學有效的培訓指導,確保能夠進一步提升組長組織能力和學習能力,對小組其他成員進行有效的輔導,確保能夠更為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
3.3分層分組教學
以50米跑項目為例開展分層教學實踐,在對小學生進行50米跑教學訓練的過程中,要讓學生認識到50米跑在體質健康測試中的意義以及重要性。然后根據不同學生的身體素質對學生進行分組。根據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對體育學習的積極性對學生進行分組,在實際教學中將學生分為三組,分別為:(1)身體素質優秀,對體育學習的興趣濃厚,技能水平相對較高的學生為A組;(2)身體素質相對較好,對體育鍛煉有一定興趣,技能水平中等的學生為B組;(3)身體素質條件相對較差,對體育鍛煉不感興趣甚至抵觸體育鍛煉,技能水平較差的學生為C組。
在開展50米跑教學的過程中,根據不同的組別制訂不同的教學方案。(1)A組學生的教學方案以強化專項素質訓練為主,加強跑步鍛煉的節奏,加強訓練強度為主。首先,以50米到100米各種形式為基礎開展追逐游戲及比賽活動。然后,開展短距離跳的節奏訓練,例如跨步跳、單足跳。之后,利用超短距離疾跑與慣性跑相結合的形式開展鍛煉。最后,舉行組內50米到150米跑比賽,培養學生的競賽意識。(2)B組學生的教學方案以強化專項素質練習,對跑步技術進行改進,發展培養學生的身體協調能力,同時適當增加學生的運動負荷。在訓練教學中,利用50米跑與比賽方式開展訓練,同時重視較長距離的跳躍加速跑訓練,重視學生50米到100米的重復跑步訓練。(3)C組學生的教學方案以提高學生參與訓練的興趣為主,要在A組與B組學生訓練內容以及訓練強度為基礎,適當減輕訓練量以及訓練強度,改善學生的身體素質條件,讓學生掌握跑步技巧。在實際訓練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訓練性的放松跑增加學生參與跑步練習的速度。此外,可以加強游戲式訓練活動在教學過程中的充分應用,對增強C組學生參與體育內容訓練的興趣有積極作用。
3.4有針對性地評價,激勵學生學習的興趣
分層分組能有效地把學生跳繩劃分成優秀、良好、一般、較差這四個水平。我們應該重視各個水平層次的評價要求與激勵方式,以此來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之所以對一些體育項目反感,是因為他沒有得到別人的肯定,再加上自己疏于練習,肯定難以掌握該項目的動作要領,從而產生心理抵觸情緒,打擊體育的學習積極性。我們可設置各個層次的最低要求,只要學生達到了,就進行鼓勵和表揚,讓學生能體會到自己只要付出努力也能收獲別人的肯定,從而激勵學生學習的興趣。
4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看出小學體育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當中利用分層教學法,要以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尊重學生的性格特點,多與學生進行溝通,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根據學生的實際狀況來進行分層,完善體育課程教學設計,有針對性地評價學生,充分肯定、鼓勵學生,激勵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體育學習。
參考文獻
[1]繆衛東.淺談分層教學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7.
[2].張平.小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學周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