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曉青
摘 要:隨著我國教育教學不斷改革與發展,高中地理教學的腳步也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在教學活動中提倡培養高中生核心素養,使學生對高中地理產生濃厚的興趣,快樂地學習,高效地學習。高中地理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可以在課堂中添加生活元素,地理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這樣學習起來學生更容易理解;深化學生人地協調的思想觀念,加強學生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意識。教師不僅要將關注點放在課本內容上,還要在教學中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積極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能夠親臨現場,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開闊他們的思想眼界,在原有的教學基礎上進行有效拓展,以此來提高學生對地理知識的認知,使他們對地理學科有一個全新的定位。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地理;優化策略
一、 引言
隨著我國教育教學不斷推進,教育領域中興起了眾多新型教學手段,不斷嘗試教學改革和教學創新。高中地理這門學科具備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在教學內容中有很多關于概念性的知識,而且這些知識比較抽象,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如果教師在教學中照本宣科,不能采用科學的方法正確引導,容易使學生感到心力疲憊,導致學習興趣不足、狀態不佳。新課程改革的今天,更加關注人地關系協調方面,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所以地理教師要轉變教學形式、教學理念、教學反思等,消減學生對地理知識的陌生感和排斥感,在學習中產生濃厚的興趣,促進高中地理教學的可持續發展。
二、 地理核心素養的內涵
核心素養是當前教育教學中的重點任務,通常情況下泛指能夠站在地理學的視角來對事物進行觀察、分析、判斷,鉆研地理學的相關技能,采用所學地理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提高自身內在的涵養。地理素養是由多方面要素來構成的,這里包括地理情感態度、方法觀點、知識能力等,在新課程改革的大力推動下,地理學科核心素養進行了全面闡釋,包含地理知識相關方面的實踐能力、綜合思維、區域認知以及人地協調理念,成為相互聯系的整體。在核心素養理念下,我們的教育不能只關注升學率和分數,雖然說分數很重要,但是分數不是教育的全部內容,更不是教育的根本目標。好的教育就應該是培養責任擔當者、問題解決者、終身運動者和優雅生活者,以學生健全和優秀的人格贏得未來的幸福,今天學生的全面素質就是我們國家未來的整體實力。教育要本著“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的理念,它詮釋了教育的使命與價值。因此,教師要把握好教學方向,設定好核心素養目標,提起對核心素養的重視程度,對知識要有更好的延伸,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注重學生地理思維、綜合思維、實踐能力、學科素養的培養,實現高中地理教學效果更好地提升。
三、 高中階段地理教學中現狀分析
(一)教學模式一成不變
據了解,在實際地理教學活動中,依然有部分地理教師的教學思想沉浸于應試教學中,在課堂上無法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有時候會經常出現在講臺上“自問自答”的情況。這種老舊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在學習的時候枯燥、乏味,對地理知識難以產生興趣,每天機械式的學習,失去新鮮感。高中階段學習壓力大、精神緊張,教師會將講授節奏逐漸放快,重視學習的速度,卻忽視學習質量,缺乏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導致課堂教學效率難以提升。
(二)忽視課堂互動環節
眾所周知,高中階段的學習是學生最關鍵的時期,高考這一仗決定學生今后的命運,其重要性不可低估。中學生在此期間頂著重大的壓力和學習負擔,每天與時間抗戰“你追我趕”,將重心基本都放在文化課以及自身短板上,對地理學習的興趣越來越小。尤其涉及地理知識中的實踐能力時,對地理知識的挖掘和探索,以及學生自身主動思考和體驗的機會也越來越少,在課堂上始終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因此,地理教師需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來打造具有興趣感、吸引力的地理課堂,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之中,同時提高學生的地理思維和積極參與的思想意識。
(三)缺乏地理學習興趣
步入高中階段的學習,壓力自然而然就涌現出來了。在高中教學活動中,有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繼續保持原始應試思想,學生仿佛對數理化語英更注重,對地理知識的學習難以提高興趣。地理的學習通常情況下采用死記硬背的方式,沒有放置太多的心思在地理學習上,對地理學科也存在一定的偏見。為了提高學習成績沿用機械式學習方式,學生學得又辛苦又吃力,導致對地理學科的興趣越來越淡薄。
(四)教學內容脫離生活
在實際地理教學活動中,有很大一部分教師將教學重點放在課程標準上,圍繞課本知識中的重點難點,進行理論知識的講授,將目光放置在學生知識目標上,反而對學生的綜合思維、地理實踐力和樹立人地協調觀這三大方面的核心素養目標有所忽視。高中階段的知識學習起來稍顯吃力,知識復雜且抽象,部分教師習慣性講解地理的重難點,分析往年的試題案例,對在考試中不常出現的知識點一帶而過或者不再進行講授。很多內容脫離生活實際,導致學生接收的知識過于零散化、碎片化,只是停留在聽懂的層面,并沒有滲透于心,缺乏系統性的結構框架。
四、 核心素養下高中地理教學的優化策略
(一)轉變教學理念,增進師生情誼,活躍課堂氛圍
“育人為本”這一點是新課程改革提出的教學理念,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是當前教育教學的重要任務。在高中地理教學活動中,教師應當積極轉變傳統的老舊理念,以全新的姿態和新時代的教學思想重新構建高中地理課堂。在地理新課堂中,教師要采用現代化教學多種教學手段,結合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實際學情、興趣所向、性格特征來創設趣味性、廣泛性、綜合性、實踐性的教學模式,敢于嘗新發散思維,認真鉆研地理教材,樹立深度教學的思想觀念。然而,在實際教學活動中,多數情況下課堂上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負責調控整個課堂的節奏,不利于學生地理思維的發展和學習效率的提升,忽視學生的主體性,與學生之間也沒有過多的交流溝通。在高中地理課堂中,教師并沒有將真正的地理價值發揮出來,也沒有將地理課堂交還于學生。因此,高中地理教師應當積極轉變,教學方式由主動轉為被動,地理課堂讓學生做主,給予學生充分發揮的空間和時間,使整個地理課堂呈現出一條動線。與此同時,教師要多關心學生,與學生以朋友相待,走進他們的內心,幫助他們解決問題、分析實情,了解他們感興趣的事情,梳理不良情緒、緩解心理上的壓力。在課堂上師生平等、和諧、民主,尊重學生的想法和個體差異,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勢,善于挖掘讓學生得以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