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江南
摘要:情境教學法是指教師為學生創設合適的情境進行教學,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要想保證情境教學法的有效性教師首先需要考慮到的是情境創設的合理性,高中生本身思維能力已經得到了有效地提升因此教師在設計情境時要充分思考以保證情境的合理性,唯有如此學生才能夠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之中學好知識,養成良好的生物學習習慣,因此,教師需要思考如何創設多樣化的情境以幫助學生獲得更快速的成長。
關鍵詞:情境教學;高中生物;生活情境
一直以來,生物都是我國中學階段自然科學教育的重要內容,通過生物學習,學生可以有效地拓寬視野,通過領略大自然的風采來激發學生主動學習自然知識的興趣和積極性。但是在我國目前的高中生物教學當中仍然存在著許許多多的問題桎梏著學生的天性發展和學科學習,特別是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逐漸顯現,已經成為橫在教育改革道路上的一大障礙亟待解決。
一、在高中生物課堂中,開展情境教學的優勢
1有利于學生更加全面理解生物知識
情境教學可以打破傳統教學方式的桎梏,全方位立體地為學生展現生物學科的美妙之處。在以往的傳統教學過程中,教科書幾乎是唯一可供學生認識生物學的材料,但生物是靈活多變的學科,一味紙上談兵,效果十分有限。結合多媒體教學,通過圖片、視頻、音樂等方式可以促進學生對自然事物的進一步了解。
2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學生正處于好奇心非常強的階段,容易被新鮮有趣的事物吸引。生動活潑的課堂氛圍和能夠使學生仿佛身臨其境,極大地幫助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促使學生轉變學習思維和學習心態,由學習的被動者轉變為學習的主動者。這樣才能創造出有氣氛有創造力的課堂,培養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發揮課堂的最大效益。
二、情境教學在高中生物課堂中的滲透策略
1加強對學科化情境的創建
生物是一門非常注重理性的實驗性、分析性學科。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注重情境內容與高中生物知識內容的結合,讓學生需要認識到生物知識的有趣性,這樣教師才能更好教授學生知識,讓學生可以在高中生物知識中學習到更多的生物知識。但是很多教師采用的教學模式都比較傳統,教學理念也比較陳舊,這樣就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需要注重高中生物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保證生物知識的科學性、有效性、多樣性的特點。
2借助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
建構主義者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作為學習的引導者,在設置教學情境的時候,必須要提升教學情境的趣味性,使其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只有做到這一點,學生才具有學習動機,進而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因此,教師在創設生物教學情境的時候,可以充分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借助動畫、視頻、聲音、圖片等,給學生創設一個生動、形象的教學情境,進而引導學生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探究學習中。
3注重對于學生的實踐的引導
對于高中生物知識而言,不可否認的是其具有實用性極強的特點,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時,要注重學生的體驗過程,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知曉生物知識能夠在課上得到更好的應用。例如,在教師講解“細胞中的有機物”時,可以向學生提出“在進行種子的保存時,為什么要通風呢”,由問題,學生自然而然會想到保持種子的干燥性,從而能夠在課上的生物學習中,讓學生對于教材知識有一個深入且全面的理解,加深學生對于知識點的印象。在教學中,讓學生加深對于實踐知識的學習,能夠更好的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教學與實踐是分不開的,需要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付諸以高度的重視,更好的引導學生進步,在學習中加深對于實際生活的把握,更好的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4構建問題情境,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分析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是學生學習生物的重要過程,同時也是促進學生思維發展的重要一環,對提升學生探究能力、認知能力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因此,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教師要設計具有思考性、啟發性的問題,以引發學生的深入思考。比如,在教學《細胞的生命歷程》這節內容的時候,因為對象是高一新生,所以激發興趣是他們保持學習動力的基礎。教師通過設置問題情境開展教學,首先引導學生回憶有絲分裂的意義,并提出問題:有絲分裂后產生的兩個細胞應該在形態上是相同的,但事實上呢?接著教師利用反向思維法提出問題:如若組成多細胞生物,哪些細胞形態結構功能都是一樣的?會出現什么現象?并通過搶答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經過學生的分析和思考,他們歸納出了在個體發育過程中,如若有一個或一種細胞增殖產生的后代在形態、結構以及生理上發揮穩定性的差異,被稱為細胞分化。因此,在生物教學中,教師要善于設計具有思考性的問題群,以促進學生理性思維的發展,培養學生歸納和概括能力,并實現學生由低階思維向高階思維的發展。
5以學生實際生活出發,打造生活化情境課堂
教材知識的來源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來自實際的生活,二是來自各個生物學家的理論猜想。但是,不論是哪一種知識來源,其理論知識都是在實際生活的條件范圍內進行開展的。所以,高中的生物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將書本知識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這樣既能讓學生明白相關理論知識在現實生活中的具體參照物,又能讓生物課堂充滿生活化,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講解《生物》高二必修3穩態與環境中第二章《動物和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時,教師可以以成年人、貓、小白兔這三種不同的生物體為具體例子,來讓學生舉例說明“人和貓、小白兔在炎熱的季節中會有什么不同的生活習性?”、“造成這些生活習性的原因是什么?”、“生理機制的調節路徑是什么?”等。以實際生活中常見的生物作為教學的突破口,能夠讓學生快速的融入課堂之中。如果所舉例子中的物種過于稀缺和少見,學生對其生活習性的認知也會存在著一定誤差。這樣將會使得教學結論出現相應誤差。同時,教師在設置問題時應該由淺入深、先易后難,這樣才能讓學生有繼續專研的興趣。
結語
總之,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我們要認識到學生已經有一定的認識和思考分析的能力。在具體內容的教學中,可以是問題情境引領,可以是實驗情境的推進,還可以是關注生活、運行生活情境學以致用的創新學習。如此,學生在生物現象的認識、分析中生出深入學習和探索的欲望,獲得生物學習能力和素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趙國平.核心素養下的中學生物學課堂情境創設[J].中學生物教學,2019(Z1)
[2]楊元吉.試析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問題情境的創設[J].考試周刊,20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