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霞
摘要:小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從而影響其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建立。為保證小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通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滲透,增強小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從而充分發揮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價值。基于此,本文章對如何在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進行探討,以供相關從業人員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四年級;傳統文化;滲透
引言
新課改明確指出:教師應在語文課程教學的過程中,讓小學生認識到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并引導他們從小接受我國古代文明傳承下來的文化,以激發他們對祖國的情感,深化他們的愛國主義情操。小學生正處于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心的階段,教師在教學中,講述一些較為淺顯易懂的傳統文化知識,可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喚起他們的學習熱情,從而能使小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獲得情感上的熏陶、靈魂上的洗滌。
一、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的意義
(一)有利于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小學生是社會主義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肩負著國家民族富強的重任。因此,小學生必須要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內涵與形式,能夠熱愛民族文化,建立起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在全球經濟、文化一體化的背景下,互聯網技術遍布在各個領域,外來文化也給中國文化帶來了一定沖擊,為了能夠從小奠定學生熱愛民族文化的決心與意志,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已經顯得更加緊迫
(二)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品行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不斷發展,小學生接觸到手機、電腦等的機會較多,當良莠不齊的信息以多樣化的形式呈現在小學生面前時,很容易滋生他們利益至上、自私自利的觀念,進而導致他們不良行為習慣與個人品質的形成。而隨著傳統文化的滲透,能幫助小學生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能在根本上杜絕錯誤思想、行為等的出現,進而可培養起小學生良好的個人品行,使得他們朝著更加全面化的方向發展。
二、小學四年級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的策略
(一)創造教學文化氛圍
在小學語文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營造融洽的文化氛圍,讓學生領略民族文化的魅力。我國民族文化博大精深,經典文化作品眾多,這些內容有些淺顯易懂,有些晦澀難懂,教師應該按照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年齡特征,選取適宜學生閱讀的傳統文化作品,從淺到深地展開閱讀。教師能夠每天或每周安排學生展開晨讀,使不同年級的學生誦讀不同作品。如四年級學生學習《弟子規》。教師采取晨讀這種方法,可以在每個年級的學生群體中營造語文教學的傳統文化氛圍,將傳統文化融入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二)在古詩詞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
古詩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不斷對古詩詞教學進行完善優化,對小學生心智思維進行啟蒙,培養小學生的文化修養與藝術素養,發揮古詩詞的文化價值。為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對古詩詞教學資源進行合理拓展,促進古詩詞教育資源的整合,為小學生營造良好的文化學習氛圍。
比如,在學習《雪梅》時,這首古詩內容是對梅花品格的贊美,在引導學生分析和理解這種古詩所傳達情感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延伸作者盧鉞的相關情況,并為學生介紹當時的歷史背景、作者的其他作品等,以加深學生對于該詩的理解和感知。同時,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拓展其他關于“梅花”的詩文作品,如王冕的《墨梅》、王安石的《梅花》、陸游的《卜算子·詠梅》,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增加學生的閱讀面,為學生提供更多接觸古詩詞的平臺和條件,讓學生在閱讀古詩詞的過程中感受作者的美好精神品質,讓學生在更多古詩詞的熏陶下形成良好的文化素養,有效實現古詩詞教學與傳統文化教學的融合與滲透。
(三)在閱讀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
閱讀是學生獲取知識,感受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教師應該充分借助閱讀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和認知傳統文化內涵和形式。另外,傳統文化因其有著悠久的歷史,對于學生的思想也有著很大的啟發作用。進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時候,教師需要在教學中融入經典的名著內容,以此來實現閱讀教學的良好效果,進而激發出小學生探究傳統文化的熱情,全面提高小學生的文化素質。
以小學四年級語文教材為例,教材中囊括了多篇和國學教育相關的內容,如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中的《題西林壁》《暮江吟》、第四單元中《盤古開天地》《精衛填海》《女媧補天》,第八單元的《扁鵲治病》《紀昌學射》,四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的《螢囊夜讀》《鐵杵成針》等古詩、神話故事、寓言故事,其中都蘊含著豐富的優秀傳統文化,且語言形式、故事情節豐富有趣,有利于小學生學習、理解和接受。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借助這些蘊含傳統文化內容的故事來開展教學活動,為學生擴展課文背后的歷史背景、故事情節等,加深學生對于學習內容理解,挖掘其深層內涵,從而在拓展學生的學習層面及知識視野的同時,有效地觸動學生心靈、感染學生情感,進一步地提升學生的思想品質。
(四)在寫作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
在面對寫作主題《寫信》時,書信是人們和遠方親朋好友互通信息、交流情感的主要方式。尤其是在古代,人們常常要借助寫信來表達對親人的思念之情。這樣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借助傳統文化展開講述,“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逢年過節時,遠在他鄉的游子對家鄉更為思念、迫切想要回鄉的情緒更為濃厚,那我們可否根據這種情感,把信寫給遠在他鄉的親人呢?告訴他們家鄉的變化和家人的期盼。通過傳統文化滲透,小學生寫作的思路將更清晰,進而可做到文思泉涌。
結束語
總之,傳統優秀文化是國家珍貴的歷史遺產,在人民的生活、和學習上都有著顯著意義。小學是樹立學生價值觀的核心階段,傳統優秀文化在小學語文課堂的融入也獲得了人們的普遍關注。在小學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先為學生創造一個融洽的環境,基于教材內容,著重培養學生科學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逐漸過渡到文本內容,幫助學生形成優良的閱讀習慣,把傳統優秀文化滲透到學生的生活和學習中。
參考文獻:
[1]高美霞.小學語文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分析[J].中國教師,2020(S2):9.
[2]姚婷媛.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傳統文化[J].小學生(下旬刊),2021(01):57.
[3]何麗.傳統文化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小學生(下旬刊),2021(0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