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國亮
◆摘? 要: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因為教學內容本身存在比較突出的理論性特征,所以對于學生的學習熱情存在一定打擊。但是道德與法治所有教學內容都是來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從生活的角度著手,以生活化的方式進行教學,從而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對此,本文簡要分析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生活化思考,希望可以為相關教育者提供理論性幫助。
◆關鍵詞:小學教育;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思考
小學道德與法治的課程屬于一門以生活作為基礎的課程,但是在傳統教育模式當中,教師普遍習慣于采用灌輸式、填鴨式的教學方式,教學中以口述為主,這樣的教學模式會導致教學內容過于理論化和枯燥化,哪怕是與生活相關也很難實現高質量教學。對此,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需要高度重視教學過程的生活化特征,借助生活化的元素進行教學,強化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學習動機,從而達到教學質量的全面性提升。對此,探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生活化思考具備顯著教育價值。
1引入案例分析生活
想要有效的提升案例教學的實效性,在教學期間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教學的需求等因素采取最佳的案例,并確保案例的教學價值。在案例教學期間案例的選擇會直接決定整體教學質量,案例的選擇空間較大,可以是現實生活中的新聞事件,也可能是生活當中看到的各種事件。為了進一步提升案例的教學針對性,可以針對案例內容進行適當拓展或調整修改,以滿足教學要求為原則做好內容的優化,真實性可以適當的修改。在案例教學期間應當確保案例本身的吸引力,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有效改善課堂教學氛圍,促使學生可以積極參與。例如,在《我愛我們班》課堂教學期間,教師便可以借助生活化的經驗引出相應的案例,并借助案例開展教學。例如,在教學中可以先提出“課堂中教師在講臺上講課,班級中有許多調皮的學生,這些學生會導致周邊的同學無法專心的聽課,此時教師讓他們坐到最后一排。但是這一位學生并沒有聽從,依然在自己的位置上不動。”針對這一教學案例,教師可以更好的借助案例來激發學生的思維活躍度,促使學生可以主動參與到教師所創建的課堂環境中,并有利于學生的自我表達,促使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意見思路進行表達,從而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有效推動。
2優化教學過程的生活化
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的優化教學活動,同時圍繞著生活化教學思路開展課堂教學。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當中開展生活化的教學方式不僅僅是引入生活化的案例,同時也需要引發學生對于生活化案例的思考,促使學生可以借助思考實現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從而達到生活化教育的目標。在教學中,為了更好的引發學生思維探索意識,教師可以適當的改變教學的過程,例如教師可以采用分組討論方式進行教學。在分組完成后讓小組成員在小組內討論。所有的成員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思路表達意見,并根據不同的意見進行匯總,在討論結束后分享討論結果。在教學中教師需要做好秩序與討論進度的調控,并對偏離主題的小組進行干預,確保小組討論效果。借助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更好的激發學生思維,從而提高生活化教學的實效性。例如,在健康與安全這一類話題的教學中,教師便可以借助實際案例進行教學,可以提出車輛自燃的相關案例,并分析有滅火器與無滅火器的差異。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討論,以“汽車中滅火器重要性”為話題進行討論。在討論后教師可以播放兩個視頻,一個是有滅火器及時滅火并降低損損失的視頻,另一個是因為沒有滅火器汽車最終報廢的視頻。借助對視頻的分析讓學生意識到“防范”的重要性,從而提高安全意識,確保教學效果。
3扮演角色感受生活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內容普遍比較枯燥乏味,并且大多數都屬于文字內容,這一些內容的教學本身會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較低。對此,教師可以嘗試應用情境的方式進行教學,提高教學的趣味性,并借助案例方式激發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提升學生的綜合學習效果[4]。在道德與法治教學期間,教師應當高度重視學生的核心素養。以規則意識為例,因為小學生本身對于規格的認知并不成熟,但是因為自身的可塑性,在教學中教師應當有意識的提高對學生可塑性的重視度,并在教學中提高重視,圍繞學生目前所掌握的生活經驗,借助角色扮演的方式強化學生實際生活與環境等多方面的理解能力,從而提高整體教學效果。除此之外,在教學中教師也可以引入交通規則、游戲規則、校園規則以及班級規則等多方面的生活元素,促使學生可以圍繞著規則進行思考與學習,最終達到育人教學目的。
4結語
綜上所述,在教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期間,教師應當有意識的提高教學趣味性與針對性,可以借助生活化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可以在課堂學習中保持高熱情、高思維活躍度。另外,教師方面也應當不斷的嘗試創新和優化,以學生主體地位為核心,在教學中不斷的改變課堂模式,從而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唐燕.“摹仿生活”: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生活化的實現[J].中國教育學刊,2018,20(1):15-20.
[2]章樂.引導兒童生活的建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對教學的引領[J].中國教育學刊,2018,22(1):9-14.
[3]嚴衛林.道德與法治教學要處理好“金三角”關系——兼與夏波老師商榷[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中旬,2018,14(5):6-7.
[4]高德勝.以學習活動為核心建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材[J].中國教育學刊,2018,23(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