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蓓芳
【摘要】當前社會亟須創造型人才,這使我國教育事業將重點放在了創造型人才的培養上。而要想滿足這一人才的需求,務必要開展科學合理的創造性教學,也就是素質教育。唯有創新,方可獲得良好的生存和發展。在高中階段,數學因為自身的特殊性質和其要求學生有足夠的想象力等特點,所以在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方面有著極大幫助。因此,本文主要對如何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高中數學創造性思維進行了探討分析。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高中數學;創造性思維
在現代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的背景下,多媒體教學憑借著自身獨特的功能,對傳統教學發出了挑戰。多媒體教學優勢諸多,可以同時兼具圖像、文字、聲音,將知識形成的全部過程予以直觀生動的呈現,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課堂的教學質量。多媒體技術中的圖形移動、定格、閃爍、色彩變化等方式也能夠更好地呈現數學教學內容。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對多媒體技術進行充分合理的應用,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意識,進而提升數學教學效率和效果。
一、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必要性
(一)是新時代下的實際需求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學校和教師都需要充分明確,現階段的教學活動并非單單是為了向學生灌輸專業知識,關鍵是要引導學生在學習掌握知識的同時提升其綜合素質能力,保證學生全方位的發展和成長。有創新思維的人才無論在哪里都能得到認可與贊賞,所以要想增強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在開展課堂教學時必須要大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二)是目前教育改革的需求
在當前教育環境下,學生不僅要充分掌握教師所教授的知識,還要培養應用能力、實踐能力以及創造能力。傳統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現如今的要求,因此教師也要做出較大的改革更新,不僅要講解教材中的知識點,也要重點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學生的思維方式不能被限制在狹窄的空間內,而是要進行縱向和橫向的延伸拓展。所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新時代教育改革的基本要求。
(三)是人才培養的必經之路
對高中數學科目而言,學生除了要掌握重點、難知識點之外,也要具備較強的理解、分析和探索知識的能力,積累自身的知識儲備量,從而真正實現提升綜合能力與綜合素養的目標。教師應當著重培養的學生創造性思維,了解分析學生的個性發展特點,做到對學生進行差異化、個性化教育,這也是新時代培養人才的要求。所以,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進行培養是教學的必經之路。
二、當前多媒體技術在高中數學課堂中的應用現狀
(一)實效性較差
在現階段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部分教師對多媒體技術教學手段有著一定誤解,比如有些教師非常認可多媒體技術,認為只要是應用多媒體就是正確合理的。還有個別教師將多媒體教學手段作為表現自身計算機應用水平的工具,無論做什么都會用多媒體進行展示,實際上這屬于本末倒置,令多媒體變成了“題海戰術”的現代化工具,忘記了應用多媒體技術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的目的是提升教學效率既沒有實現預期教學成效,也極易導致學生對多媒體產生厭煩心理,無法滿足新課改的需求。其實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是在為課堂教學提供優質服務,因此需要結合具體合理的教育目標、教學內容以及各類媒體技術的特點,進行科學有效的應用,注重其實效性。
(二)交互性較差
課堂面對面教學主要是讓教師借助和學生的互動溝通,從而引導學生理解與掌握所教授的知識。所以,課堂教學可以看作是教師與學生一起參加的雙向活動。根據新課程標準中的要求,課堂教學中一定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能被動地接受教師所講解的知識,而是應當積極自主地憑借自己的經驗和基礎去構建知識框架。但是現階段,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在應用多媒體技術時,經常存在教師太過依靠計算機,甚至讓計算機代替板書的現象,這直接導致教師成為放映員。這種教學既沒有為學生預留充足的思考時間,也沒有結合學生的具體學習進度和能力進行具體教學,更沒有了和學生進行互動交流的環節,根本沒有將學生當作課堂中的主體,給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也帶來了一定阻礙。
三、利用多媒體技術提高高中數學創造性思維的有效措施
(一)激發學生興趣,開闊學生視野
因數學科目具備較強的邏輯性,再加之教學工具較少,所以傳統數學教學難以激發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興趣。特別是高中階段,在知識難度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學生必須要有較強的思維能力、邏輯能力以及推理能力,因此部分學生出現了對數學科目的厭煩和畏懼。而多媒體教學的運用能妥善解決上述問題,極大培養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比如在教學“概率”這一章節中的獨立事件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播放和二戰相關的影片,可播放幾門大炮攻擊某一目標的視頻,這一畫面勢必會吸引學生們的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會全神貫注地看視頻。此刻教師應當趁機提問:“這些大炮每一門擊中目標的概率為0.3,那么至少需要多少門大炮才能夠令擊中目標的概率在0.99以上?”借助多媒體對學生產生視覺、聽覺上的刺激,引導學生的思考和探索,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再比如在教授蘇教版選修2-1第一章第一節“命題及其關系”時,可運用多媒體技術使用flash動畫向學生們呈現一個故事:有個人要過生日,一共邀請了4位好朋友,但最后卻只到了3位,他見人沒有到齊,就說了一句:“該來的沒來。”不一會兒,其中一個朋友就離開了,這個人又說:“不該走的走了。”此時又有一位朋友離開了,這個人見狀感到不妙,急忙對剩下的一個朋友說:“我又沒說他。”最后一個朋友聽完也離開了。請問:這個人的三個朋友為什么會離開?這個小動畫既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又能夠引起學生較強的探索欲望,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很大幫助。
(二)創設想象情境,拓寬思維空間
貝弗里奇教授曾經說過:“獨創性常常在于發現兩個或兩個以上研究對象之間的相似點,而原來以為這些對象或設想彼此沒有關系。”此種令兩個原本互不相干的概念相互接受的能力,被心理學家稱之為“遙遠想象”能力,其是創造力中關鍵的指標之一。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有效應用想象空間,提升學生的想象能力,拓寬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空間。比如,利用多媒體技術中圖形的移動、定格、閃爍、同步解說以及色彩變化等方式對知識進行講解。
例如,教材中的圖形不會移動變換,教師很難為學生展示二次曲線的形成過程,同時黑板上的圖形因各種因素也無法畫得惟妙惟肖,更無法將二次曲線的連續變化予以呈現。但是多媒體技術能夠直觀立體地將離心率的大小變動、圓錐曲線的形狀變化等數與形之間的內在聯系予以精準展現。此外,多媒體技術還能夠為學生呈現出橢圓、拋物線、雙曲線三者表面看起來毫不相關的二次曲線中的內在關聯。在實際教學時,還可以要求學生借助互聯網訪問教師放置在服務器上的課件,讓學生自己進行研究探索最后得到結論。除此之外,在對三角函數相關知識點進行教授時,教師可以通過“幾何畫板”制作相關課件,全面展現正弦函數的圖像變換,借助圖形、色彩,直接呈現圖像變換的過程,從而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在教學立體幾何中柱體、椎體的面積、體積公式推理時,借助空間圖形的分、合、轉、并、移等諸多方式的動畫,再加上教師合適的旁白講解,就能夠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形成立體效應,再借助啟發性提問,引導學生開拓思維,找尋各個圖形之間存在的聯系并推理計算公式。
(三)豐富課堂內容,加大練習強度
課堂教學是教師和學生一起參與的活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應用多媒體技術能增加教學的容量。每節課的時間有限,所能夠講解的知識也有限,而且課堂的強度又偏大,如此會導致練習時間減少,所以使用多媒體技術加以輔助是十分必要的。
比如在新授課完畢之后,經常會有一些跟進性的練習。如果將這些題目通過計算機在大屏幕上展示,會大幅度節約板書的時間,增加教學容量,也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練習機會。另外,在練習鞏固環節也能夠利用多媒體設計一些題目,或者開展一些小游戲,活躍課堂氛圍,讓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有效培養和提升。
綜上所述,對高中數學科目而言,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任重而道遠,并非一蹴而就的。其中多媒體技術的應用有著很積極的影響,能夠引導學生用全新的思維方式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對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有很大助力。
【參考文獻】
[1]侯鸞. 淺談高中數學教學中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 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21,(02):46.
[2]王慶芳. 淺談高中數學教學中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J]. 高考,2021,(03):107-108.
[3]黃國強. 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策略研究[J]. 天天愛科學(教育前沿),2020,(0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