佘長飛
【摘 要】初中道德與法治從學生的不同方面入手,展現了他們生活和學習的方方面面,其中大部分都是學生健康成長過程中所必需學習的知識。所以道德與法治課程具有一定的文體性和生活性,是構建四聯模式的最佳途徑,通過相關知識的學習,教師還要培養學生的健康生活素養,這在初中學生學習和成長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從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構建情況入手,簡單闡述了培養健康生活素養的意義,最后提出了具體的培養策略。
【關鍵詞】初中道德與法治;四聯模式;健康生活素養
四聯模式的構建,也就是教材、生命、生活和社會四聯模式的構建,這是與學生息息相關的四個方面,也是教師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所涉及到的內容,為此教師要加強這四個方面的聯系,為健康生活素養的培養奠定良好基礎。健康生活是學生六大發展核心素養中的一個部分,也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格外關注的。要想實現健康生活素養的培養,就要以教材為出發點,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其中與健康生活有關的內容,然后才能實現最終的教學目標。
一、當前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構建情況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推進,教師要重視道德與法治課程,運用有效的方式讓學生養成健康生活的良好習慣。為此,教師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教學和生活觀念,達到教學與學生學習之間的平衡,并通過豐富的教學內容,利用各種健康生活信息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但是就實際情況來看,大部分教師都只是按照現有的教材按部就班地為學生講解學科知識,對于健康生活素養的培養沒有給予應有的關注。健康生活素養是學生生活觀的直接反應,也是他們真實的生活態度,通過健康生活素養的培養可以使他們建立良好的生活觀,并且擁有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這對于其以后的學習和發展都是極其有利的。由于缺乏健康生活素養的培養,學生的思想認識容易出現偏差,也無法擁有良好的學習動力。這些都是教學過程失衡的表現,這種教學模式下,難以彌補學生學習上的不足之處,也無法形成教學和學習的統一,容易使學生養成自由散漫的學習意識,生活態度也不樂觀。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養健康生活素養的意義
健康生活素養是學生學習和生活態度的體現,也是實現他們健康成長的基本保障。初中道德與法治是開展生命健康教育的重要平臺,能夠滿足現代學生學習的基本需求,也是符合當前教育理念的一門重要課程。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融入生活化的內容,培養學生的健康生活素養,為其以后的學習和生活增添了助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學生生活閱歷不足的缺點。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社會,而社會也是學生賴以生存的大環境,所以要想完成健康生活素養的培養,就要加強社會、生活等方面的聯系,通過四聯模式的構建達到最終教學目的。初中學生是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基礎建設者,還處于身心成長的關鍵時期,教師要抓住這一契機,利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培養他們的健康生活素養。
初中生只有具備了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更好地參與到教師教學中,通過學習方法的掌握,實現新知識的獲取,進而擁有了豐富的學習技能。道德與法治課程對于健康生活素養的培養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為此教師在開展工作時,要努力提高學生的健康水平,同時還要不斷推動教學質量的提升。健康生活素養的培養可以從不同的方面入手,讓學生珍愛生命,加強自我管理,并努力獲得身心健康發展。在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通過自身的引導讓學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擁有真愛他人和自己生命的意識,通過健康教育還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這才能從根本上體現學生的人生價值。通過健康生活素養的培養,還能讓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形成樂觀開朗的品質,具有強大的心理素質,以此來積極面對學習和生活上的各種壓力,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可以以積極健康的心態參與各種社會實踐活動。而且在面對各種挫折和磨難時,還能迎難而上,達到了心理健康發展的目的,也逐漸形成了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培育學生健康生活素養的策略
(一)挖掘教材內容,引導學生學習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程的教材是根據學生的實際特點而編訂的,符合他們真實的學習要求,也是新課程標準的具體體現,這是當前實現健康生活教育的重要途徑。所以教師要把教材作為教學的重要藍本,培育初中生的健康生活素養,并使其形成正確的生活態度。比如,在學習與生命有關的知識時,教師需要從《探問生命》入手,根據教材要求向學生指出生命的特點,讓學生懂得如何敬畏生命,并珍愛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以此來達到探尋生命價值和意義的目的。再比如,學習與生活有關的知識時,教師可以從學生的健康成長入手,實現對自我的全面認識,其人格也更加健全,從而形成了良好的健康生活素養。
健康生活素養的培養,離不開教材的運用,其中包含了大量的教學資源,是達到最終教學目的的最佳途徑。初中階段教學活動的設計,要實現教、學、習三位一體,只有把這些內容統一起來,才能發揮學生學習上的優勢,以教促學,鞏固學生的學科知識和學科素養,教學效果也可以事半功倍。教材是根據大部分學生的學習特點而制定的,所以具有普遍性的特點,但是每個學生都是一個個體,要想滿足所有人的要求是很難達到的,這就需要教師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進行適當地調整,以此來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總之,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認真解讀教材,根據自己的整體把握,設計出合理的課前導學案。同時還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積極指導學生學習,以此來滿足學生深入學習的需求。
(二)加強生命聯系,實現價值滲透
健康生活素養的培養離不開對生命的探究,這也是關乎學生生活和學習的根本問題,如果在初中階段學生對生命都采取蔑視的態度,那健康生活素養的培育也就無法實現了。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健康生活素養,需要教師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提高到精神層面中,以此來實現在教學活動中的滲透。通過對健康生命教育的重視,可以讓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中受到潛移默化的熏陶,從不同層面深刻感受到生命的價值,這樣才能讓學生對生命產生敬畏之情,健康生活教育的目的也就達到了。比如,在《綻放生命之花》這一課中,教師就可以把它作為重要的教學資源,從生命的不同方面入手,展開對生命意義的思考,然后實現對生命的全面認識。每個人都有關于生命的自我認知,教師要根據自己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通過對生活中一些細節的描述,展示自己的真實看法。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可以把生命教育上升到精神層面,讓學生有正確的健康生活意識,進而獲得良好的思想和生命價值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