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同耀
【摘 要】基于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需要,教師應加強對傳統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的變革力度,更加肯定學生在政治課堂上的主體地位,賦予學生更多的自主權和探究性。議題式教學模式在高中政治課堂上的應用,能夠為學生政治核心素養的培養和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氛圍,有效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對此,將以高中政治“當今國際社會”的教學為例,就立足議題式教學培養學生政治核心素養的具體對策進行重點探究。
【關鍵詞】核心素養;高中政治;議題式教學
議題式教學,是對高中政治傳統課堂教學模式與方式的有效創新,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直面問題并展開探究性學習的機會,是“學為中心”教育思想的有效體現,更加側重于讓學生在接近于真實的情境下學會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同時,議題式教學是打造活動型課堂的有效路徑和重要方式,所以高中政治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興趣習慣創設活動情境,讓學生在議題式教學活動中開展廣泛的討論、互動、合作、探究、體驗等學習活動,激發出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的學科思維更加跳躍,促進學生理論知識學習與實踐體驗應用的結合,這對學生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顯然是非常有利的。
一、精選材料議題,增強學生政治認同
在培養高中生政治核心素養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是非常重要的內容,也是“當今國際社會”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目標。而當今國際社會的發展形勢是比較復雜的,很多國際關系穩定性較差,各種信息鋪天蓋地,社會熱點不斷涌現,這就需要高中政治教師在開展議題式教學時,不能單純依賴于教材內容,還應當結合當今國際社會中的熱點問題,精選教學素材,整理成與課程內容緊密相連的議題材料。例如,在“國際社會的基本構成:主權國家、國際組織”的教學中,為了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素養,教師既可以從教材內容中選題議題資源,也可以從新聞熱點、國內外重大時事中發現議題資源。如結合近年來“臺獨勢力”、“臺海局勢緊張”等時政熱點問題,設立“臺灣是不是主權國家”“臺灣加入聯合國為什么會失敗”等議題,讓學生在議題學習中明白臺灣作為中國領土的一部分,不會擁有獨立的主權,而聯合國是主權國家參與的政治性國際組織,所以臺灣“加入”聯合國是不合規的,也是不可能的;同時,在議題的引領下,可以讓學生認識到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任何臺獨勢力以及支持臺獨的勢力都不可能得逞,這時學生的政治認同素質會得到相應的強化和發展。
二、巧設教學議題,激發學生探究熱情
議題式教學模式在高中政治課堂上的構建與實施,關鍵在于教師要科學創設教學議題,這是因為教學議題對整個議題式教學活動有著重要的導向功能和載體功能,既要能夠有效對接政治課程的教學內容,又要有相應的價值導向和思想內涵,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議題教學活動中充分調動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投入到探究性的學習活動中來。例如,在“和平與發展:時代的主題”的教學中,政治教師可以設置論證式議題:戰爭與和平,哪個離我們最近,哪個更得民心。然后要求學生運用原有經驗認知、學科知識和議題本身,搜集整理論證材料,闡明自己的觀點,找到議題的依據、原因、意義或危害,最終讓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認識到和平發展的重要性,增強學生熱愛祖國、熱愛和平的政治素養。同時,也可以直接以“中東關系”為議題,讓學生對中東和平與發展的進程“出謀劃策”,嘗試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議,這樣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熱情,也有助于學生在“學以致用”中實現核心素養的培育和發展。
三、正視社會矛盾,增強學生家國情懷
當今國際社會的政治經濟形勢可以說是非常復雜的,尤其是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爆發,以及中美關系的日趨緊張,大量的時事政治和熱點問題都暴露出了國際社會中的各種矛盾。面對這些國際社會涌現出的新矛盾、新沖突,在政治課程的教材體系中可能還沒有涉及,只有與之相關的理論知識,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依托教材,又要超越教材,要敢于引領學生直面當今國際社會中的各種矛盾,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即便學生的觀念有所偏頗,也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到及時的修正,進而有針對性的增強學生的家國情懷。例如,在“中美關系和中美矛盾”的議題教學中,高中政治教師可以積極導入“美國加征關稅清單”“封殺華為”“禁用抖音與微信”“介入港臺事務”等系列熱點事件,引領學生認清美國霸權主義的本質,認識到國家力量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性,同時能夠正確、理性看待中美實力之間的差距,增強學生維護國家利益、領土主權完整的決心,最終形成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家國情懷,樹立起更加崇高的理想和發展目標,成為祖國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再如,針對疫情期間的“美國留學生回國”問題,也可以創設相應的議題,讓學生反思其中中美關系的矛盾點,反思中國“生命至上”的執政理念,相應的增強學生愛國、愛黨、愛人民的家國情懷,立志做一個忠于祖國和人民的優秀公民。
四、巧設情境問題,推進學生思維進階
在高中政治議題式的教學實踐中,無論是培養學生的政治認同、科學精神素質,還是培養學生的法治意識、共同參與等素養,都需要有個循序漸進和逐步深入的過程,需要政治教師通過議題情境的科學創設等手段,來推進學生的思維進階。對此,高中政治教師在創設議題教學情境時,要盡可能與高質量的問題相結合,調動起學生參與議題、探究議題的欲望和興趣,并能在議題深入的過程中實現思維進階和素養發展。例如,在“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國家利益”的教學中,高中政治教師可以通過觀看視頻“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創設出學生普遍感興趣的議題教學情境,然后導入問題:(1)國際關系的含義、內容和表現形式是什么?(2)國際關系的決定因素?(3)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主要是為了維護誰的利益,是伊拉克人民嗎?(4)你對美國以維護本國國家利益為理由,侵犯別國主權和安全,干涉別國內政的行為有什么看法……以上問題的提出,可以說具備了良好的思辨性,學生需要結合自身的學習基礎和知識經驗,對“2003年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這一國際社會事件進行合理判斷、全面辨析、正確選擇,必要時敢于對別人的觀點進行質疑和挑戰,這樣才能有效推進學生的思維進階,加快學生政治學科核心素養的有效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