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琪
摘要:初中美術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藝術情操的關鍵學科,在初中課程體系中發揮重要的作用:除了對學生進行美的熏陶,同時也是緩解學生學習文化課壓力大的有效途徑。美術教學通過對美術作品的欣賞和創作來有效提升學生的鑒賞力和創造力。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有抽象的美術,也有寫實的美術,更有熊貓文化下的美術。熊貓文化走進校園已經不是什么新鮮事,美術教師以繪畫為載體將我國的熊貓文化介紹給學生,不僅能夠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夠培養學生保護大熊貓的意識。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滲透熊貓文化,可以促進學生核心素養提升。
關鍵詞:初中美術;熊貓文化;教學策略
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初中美術學科進一步發展。很多學校在美術教學中投入了更多的師資力量。在美術教學中融入熊貓文化是正是加強學生文化修養的教學舉措,更是美育教育的有效途徑,美術教師應在教學中不斷創新教學方法,提高美術教學質量。
一、用熊貓文化感染學生,創設互動的教學情境
創新的美術課堂首先要建立起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氛圍,傳統教學中按照教師的想法進行課堂教學設計,用機械死板的教法使學生被動地進行模仿,美術課堂成了教師唱獨角戲的舞臺,學生的主體地位被搶奪。熊貓文化在美術教學中的滲透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夠喜歡和認同的,這個教學過程需要教師不斷地進行文化的引導,在互動合作的教學情境中,用熊貓文化感染學生。創新的課堂教學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和學生形成良好的互動,創設學生們喜歡的教學情境,這不僅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順應新課程改革的方向,將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精神作為教學目標去落實。在初中美術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們搭建互動學習的平臺,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參與其中。
例如,在人美版七年級上冊中《吉祥物的設計》的教學內容中,熊貓是特別典型的吉祥物元素。熊貓作為中國特有的動物物種,深受國人的喜愛,近年來也作為外交重要的“使者”跨越山海到外國的土地。所以在教學“吉祥物”中,熊貓可愛溫暖的形象很容易打動學生。教師為了呈現出熊貓這個吉祥物的形象,可以通過多媒體教學設備將奧運會中使用的熊貓形象展示在學生面前。當學生們觀看完視頻資料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們進行分小組討論式學習,在互動的教學情境中自由表達觀后感,找到熊貓和美術的連接點。
二、利用信息技術,不斷豐富教學形式
初中美術教學應用多媒體教學手段已經是一種常態,將互聯網與教材內容相關聯的內容整合起來,并在利用視頻設備呈現在學生眼前,展現了初中美術教師與時俱進的教學方法。美術作品一般分為繪畫、油畫和雕塑,這些素材都是極富色彩美的,而且有的美術作品是需要立體呈現才會有較好的效果。這些審美要求是紙質教材滿足不了的,需要通過信息技術將美術作品形象、直觀呈現出來。這樣不僅帶給學生視覺的沖擊力,而且可以多角度、多形式地傳遞給學生知識,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初中美術教師在應用信息技術時要把握好度,不能單一的依賴視頻教法,教師要合理設計教學環節,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例如:在八年級《神秘的唐卡》的教學時,教師如何呈現唐卡的神秘特點,帶給學生們心靈的震撼,是講好這節課的關鍵。教師為了真實地展現四川唐卡的獨特魅力,可以采取現代化的手段來呈現相關內容。教師可以在網絡收集畫作《大熊貓百圖唐卡長卷》的相關視頻資料,盡可能通過聲音和畫面將這幅以大熊貓為主題,以四川阿壩州自然人文風情背景的美術巨作呈現在學生眼前,通過畫面感、聲音感來吸引學生的眼球,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以最好的狀態接受這部分知識。
三、豐富教學活動,實現跨學科的綜合學習
初中美術是美育教育的主要形式,但不是唯一形式,在初中階段美育教育同樣離不開音樂、舞蹈等課程。美術教師要善于發現三者的連接點,豐富教學活動,實現跨學科的綜合學習。挖掘出這些藝術性課程的共同點,通過美術課程學習的圓心,逐步滲透到音樂和舞蹈等藝術課程教學當中,逐步畫出一個可以全面提升學生藝術綜合能力的圓面。這也是初中美術教學創新研究的一個方面。例如,在教學《漫畫》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觀看電影《功夫熊貓》,在動漫的形象、匹配的音樂達到和諧統一的程度,美術教師才算是真正打通了二者的空間,提升學生的感知力。
總而言之,在初中美術課堂教學創新研究中,需要美術教師不斷提升專業水準,在教學實踐中擺脫傳統美術教學的束縛,不斷創新教法,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提高美術課堂的教學質量。尤其要將熊貓文化融入在美術教學中,在學習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文化的熏陶提升學生的美術審美能力和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周曉東.新課改背景下構建美術高效課堂的探究[J].山西青年,2020(11).
[2]肖憶.以筆畫熊貓,以藝促公益——熊貓藝術發展專項基金在京成立,助力美育公益事業[J].中外文化交流,2021(04).
[3]陳謙;馮虞東.眾智,創意美術課程的新思路——以兒童熊貓字體及衍生品設計教學為例[J].中國中小學美術,2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