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燕
摘要:現階段的小學語文教育僅僅滿足于語文課本上的內容是完全不夠的。很多語文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開始引入課外讀物,囊括中外名著、古今著作。但是,過猶不及。一味地引入也帶來了始料未及的弊端,本文主要探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有效引入名著并且引入名著能夠帶來的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引入名著;意義及措施
小學語文教育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在小學階段起到了交通樞紐的作用。語文教育對于學生來講具有無可替代的重要性,有意識地引入課外讀物的欣賞與閱讀,是非常有助于學生擴展能力的,但是弊端也隨之而來。
一、小學語文教育中引入名著的意義
(一)對于寫作訓練的價值
低年級的學生們用生活化的語言進行寫作練習。隨著向中高年級發展,寫作練習開始向話題寫作和命題寫作發展。對于學生寫作的要求,更重視學生的想象力與措辭的精良。憑借語文課本中有限的內容來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是不夠的,所以引入中外名著、古今典故的閱讀就至關重要。
以朱自清的《背影》為例,簡單討論名篇對于小學語文教育中寫作學習的價值。一篇感情真摯的敘事散文,語言質樸,選題以小見大,在性質上非常接近小學高年級的寫作類型,因此可以作為小學高年級的寫作范文。但是《背影》中出色的人物描寫卻同樣值得學生反復模仿學習經典書籍歷經歲月風霜而長存,中外名家筆尖凝珠。學生們進行名著閱讀,接受時間的饋贈,透過他們優美的辭藻、精辟的觀點,來探索中國文化底蘊以及外國文化的淵源,不斷提高自己遣詞造句的能力。通過正確有效地拓展閱讀,推動學生的寫作由低年級向高年級的完美過渡。
(二)對于道德培育的價值
小學語文課本中的內容,能夠提供現階段小學生應該獲得的基本語文知識,每一位優秀教師,都嚴格地遵守新課改的要求,不僅僅做知識的搬運工,也做道德的培育者。但是隨著小學生對于社會的了解越來越深入,會造成一種所謂“早熟”。語文教材的內容和傳統教育的慣例,包括德育方面的指導,都是理想化的,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們很難真正去理解內容,造成了一定的脫節。語文教育中引入名著的閱讀,十分重要。
(三)對于歷史教育的價值
小學語文教材的歷史內容較少。小學沒有歷史課程,所以歷史內容的滲透,由語文學科來負責。語文二字,本意是:語言和文字。每一位教師都有自己的理解,目前最普遍的理解是:語言和文化。教語言,是基礎,教文化,是目的。而文化包括:道德、科學和歷史文化。目前的語文教育,缺乏的便是歷史教育。很多教師認為,小學生接觸歷史,為時過早。實則不然,了解歷史是愛國的前提,我們應該盡早對學生進行歷史文化的灌輸。應該針對不同年級的教學特征,有區別地引入名著教學。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入神話傳說、寓言故事來進行滲透;對于高年級的學生,可以引入歷史故事。
二、小學語文教育如何正確地引入名著
(一)弱水三千,只取一瓢
名人名篇,中外典故,璀璨如明星,也多如明星。但是很多名著的受眾并不是社會的全部成員。莫言在采訪中直言,“我無法避免這些內容,我的書也并不是寫給初中生看的。”由此可見,小學語文教育中名著的引入是需要篩選的。
首先,教師可以根據小學語文教材中現有的文章,進行有針對性的拓展,讓學生能夠圍繞教材拓展閱讀,開拓思維。
例如,我在教授課文《趙州橋》時,有兩個拓展方面:一是由趙州橋展開,做科普性拓展閱讀,介紹中國乃至世界歷史上的著名橋梁;二是由文章本身展開,做文學性拓展閱讀,介紹其他寫建筑的佳作,如蘇東坡的《棲賢三峽橋》、茅以升的《中國石拱橋》等。
其次,教育部所發“小學生必讀書目”也替我們做了篩選。教育部所列書單多為童話故事和科普類文章。這些作品專為兒童設計,確保他們能夠看懂,并在一定程度上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教師們可以參考這份書單,有計劃地引導學生閱讀。
最后,隨著閱讀內容的不斷積累、學生閱讀能力的不斷提高,教師可以在自己平時的閱讀中再選取一些適合小學生閱讀的作品,例如,朱自清的散文、冰心的小詩、老舍的小說等。無論何時,教師都不能揠苗助長。針對小學生的閱讀特點進行篩選。不選最火的,而選最適合的。
(二)激發興趣,高效閱讀
首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是關鍵所在,截取精彩片段介紹給學生是有用的方法之一。四大名著流傳至今,其價值不言而喻,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講,這些冗長的文字只會讓他們昏昏欲睡。教師通過精讀,運用自己的專業能力,截取出高能片段,既能夠省去學生從枯燥的文字中選擇精彩片段的時間,又能夠直擊要點,一下子吸引住學生的目光。
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中,作者從哪些方面寫了父親?作者用什么修辭手法描寫父親?教師們在小學語文教育的過程中要深入貫徹“會讀書,讀好書”的觀念,讓觀念轉化為學生的習慣。
三、結語
總而言之,現階段小學語文課本的編寫已經大體滿足了現代小學生的發展需求,教師在小學語文教育的過程中引入名著閱讀起到查漏補缺的作用。每一位教師都應該重視名著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同時也應該認真思考,認真貫徹新課改的要求,正確引入名著閱讀,盡自己最大的能力,給學生打下良好的文化基礎。
參考文獻:
[1]魏強.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入名著的意義及措施[J].課外語文,20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