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娜
摘要:在小學五年級學生語文到學習中,閱讀是一個很重要的板塊。但隨著學習進度的推進,學生所需要學習的文章字數越來越多,如何從眾多文字中抓住重點并做到真正理解,完成高效閱讀,變成了小學五年級學生學習語文的一大重難點。本文從高效閱讀的定義入手,對當下小學五年級學生語文課堂閱讀現狀進行分析,從實踐中探究高效閱讀對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效果。
關鍵詞:小學五年級語文;高效閱讀;實踐探究
閱讀不僅能增加學生知識儲備,還能提升學生情感體驗的能力。對于小學五年的學生來說,是語文學習道路上的必修課。但在新課程的不斷改革之下,學生的閱讀也遇到了一大難關,便是需要在有限的時間之內真正讀完更多的字數,在這種情況之下學生必須提高語文閱讀能力。高效閱讀便是很好應對這種情況的提升學語文閱讀能力的方法。
一、高效閱讀的定義及小學五年級語文閱讀中的現狀
(一)何為“高效閱讀”
高效閱讀即追求速度與質量并存并重的一種閱讀方式,使閱讀者在短時間內讀完大量文字并獲取到關鍵信息。追求速度理解與記憶,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一目十行”。
運用高效閱讀的方法,可以鍛煉讀者的閱讀速度和抓取關鍵信息的能力,并在頭腦中快速進行文字與信息的轉化,理解其中意義,提高閱讀效率,適應我國當下小學高;高年級學生的語文閱讀需求。
(二)五年級學生語文閱讀現狀
在小學五年級學生語文閱讀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閱讀速度慢影響課堂進度,即使閱讀速度慢一字一句讀過來卻還是不能理解文章意思的情況,其本質都是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不足導致教學效率受到嚴重影響。
其中典范便是在教學《祖父的園子》這課中,在以往教學反應情況來看,主要有兩個反饋,一是文章節選出來的片段字數過多,閱讀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學生學習進度拖沓,本就短暫的課堂閱讀時間占了大部分。二是這篇文章是回憶性長篇小說的節選,節選出來的部分難免出現情感、文意銜接不自然的情況,給學生的閱讀理解增加了難度。學生反應明明花了大量時間在閱讀上,卻還是不理解文章意思和想要表達的情感,教學過程中并沒有對學生的語文閱讀能力進行提升反而挫傷了學生的自信心,教學效果差教學效率低,是當下小學五年級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提升中的一大困境。
二、高效閱讀實際應用的探究與反思
(一)高效閱讀的實踐效果
為研究高效閱讀對小學五年級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作用,本人在教學《祖父的園子》的過程中融入高效閱讀的方法,并于以往傳統教學進行對比。在已經布置學生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將文章的重點以提問方式列出,讓學生們帶著“文中的‘我’和祖父在園子里做了什么,祖父的園子有什么特殊之處”的問題對文章進行快速瀏覽,對學生閱讀時間規定為三分半,并邀請學生談談自己的理解。在這種情況下,因為時間較為緊張的規定,學生注意力和精力更加集中,心思落在閱讀上,有目的性地進行關鍵詞到搜索和理解。在學生回答情況來看,大部分學生能夠在規定時間內完成閱讀任務,回答正確率在百分之八十左右,對文章重點內容遺漏部分很小,但也有小部分學生對問題回答答案遺漏較多。
在以往課堂上,是安排學生自行進行六分鐘閱讀的,在進行精讀,在進入教學與提問環節。因為沒有硬性的時間安排,學生閱讀速度較慢,對文章進行逐字逐句進行瀏覽。閱讀中重點從文意理解偏向陌生字的學習,閱讀理解程度低。從學生學習情況反映來看,近百分之五十多學生對文章內容只能回答百分之六十左右,還有部分學生雖然能回答出問題卻找不到其中依據,教學效果差,學生閱讀能力較低。
(二)結論與反思
從以上對比情況來看,在提升小學五年級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方面,高效閱讀比傳統自由閱讀要有效得多。究其原因,一是高效閱讀具有緊迫性和目的性。閱讀前問題的設置給學生明確的閱讀目標和閱讀方向的指引,在一定程度上排除掉了一定文字過多帶來的困擾,提高閱讀質量。另一方面,小學五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很難集中在課堂上,過長的自由閱讀時間只會讓學生學習效率降低,而硬性的時間規定能夠促使學生在短時間內高度集中注意力進行閱讀,提高閱讀速度。
雖然高效閱讀對小學五年級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提升效果顯著,但在上述實驗中還有一些處理不當需要注意的問題。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對于時間的規定也要一點點慢慢縮短,不可操之過急,過短的時間影響學生的理解,反而揠苗助長。
三、結語
在小學五年級語文閱讀能力的提升過程中,一定要重視高效閱讀的作業,積極并及時適應時代政策的改變并對此做出教學上的調整。高效閱讀作為提升小學五年級語文閱讀能力的一大利器,必須得到更多重視和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1]田潤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實踐和創新策略研究[J].學周刊A版,2019(23):123.
[2]張廣新.提高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策略研究[J].青春歲月,2018(01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