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東程
摘要:針對初中化學學科的特點,結合國家關于中小學生的“減負增效”政策,減少過重的課后課業負擔,提升教師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作為一名初中化學教師應該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根據化學學科的特點制定獨特的化學教學方案,積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主觀學習意識,善于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輔助教學,更加有效率的利用課堂時間進行學科教學,從而提升化學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減負增效;初中化學;課堂效率
2018年,我國教育部聯合其他相關部門推出教育改革。經國務院同意,下發了相關通知,要求政府承擔起主導職責,其他部門要配合工作,教師與家長也要積極參與到教育改革中來,承擔起各自的重任,形成一個全面重視質量教育以及素質人才教育的社會。貫徹落實減少孩子課后關于課堂知識所需要完成過于繁重的作業,保障孩子的身心健康發展[1]。
減負,是為了減少學生在課后關于課堂上所學習的知識過于繁重的課后作業負擔,而增效就是為了增加課堂的教學成果,增加學生的學習收獲,增加教師的教學效果。當減負的“春風”吹進校園,給我們教師帶來了新的教學要求的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一個新的教學研究課題“如何提高課堂教育的效率”,就此,文章將根據初中化學學科淺談幾點拙見。
一、加強學習,提高自身
(一)教師應根據“減負增效”,更新自身教學觀念
中考,是從孩童去幼兒園上學開始的最重要的的一場考試,對于九年級學生來說,一切學科的課業都至關重要。其中化學學科則顯得比較獨特,它是一門到九年級才開始接觸學習的一門課程,而且,在經過一年時間的學習之后就將出現在中考科目中。如何讓學生快速高效的學習并且真正理解掌握化學知識,是教師應該考慮的首要問題。為了避免學生的課后課業壓力過大的情況,教師應該轉變之前的觀念,不能依靠學生課后的復習,那么就應該牢牢把握住課堂教學的時間。中學化學教師應當緊跟時代的步伐,積極提升自我,制定短期的目標以及實現這個目標的具體方法。為了實現自我的目標,按照計劃,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完成對自我的提升。要明確作為初中化學教師最重要的是如何將自己所掌握的知識傳授給同學們。一個教師自己無論有多高文化水平,如果不能教好學生,那他就不是一個合格的教師。傳授知識是每個教師的必備技能之一,讓學生理解基本的化學知識以及培養科學探索的化學思維模式。教師不能只知道課本上死板的知識,更要與實際相結合,才能更好的實現教授這個過程。這也是一個不斷提升自我的過程。
(二)為“減負增效”設計新的課堂教學方案[2]
化學,作為九年級才開始接觸學習的新學科,對學生成績的影響還是很大的。因為成績較好的學生,本身的學習能力就比較強,可以較快地學習并且掌握化學知識,從而使成績得到進一步的提升;而對于成績一般的學生來說,由于大家都沒有接觸過,認真學習還是能夠學會的;而對于那些成績并不是很理想的學生來說,更應該從一開始就認真對待化學,不能在化學這門科目上面在拖后腿。九年級化學是為以后學習化學打基礎,是讓同學對物質的變化,性質,結構等有初步的認識。化學中確實有許多需要記憶的知識點,但是卻并不是要靠死記硬背的文科科目,而且,近年來,化學考試的考查點越來越回歸課本,回歸基礎,學生們不光要知道大塊的知識點,對于一些細節的基礎的知識點也要牢牢掌握。所以,花費在化學知識學習上的時間需要很多。因此,更應該充分利用課堂的時間,進行分組教學方式,組員之間互問互答,學習的同時不斷加深印象,記憶更加深刻。
二、激發興趣,吸引學生
(一) 吸引注意,激發興趣
我們都知道孩子天性愛玩,化學中有好多知識又與實驗相關,所以教師可以先讓同學們通過化學實驗,從而對化學產生興趣,后期可以讓同學們自己參與到實驗中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教師們完全可以在備課期間搜集一些與化學知識有關的簡單安全且有趣的小實驗,在開學初,同學們剛剛接觸化學這一學科的時候就做這些實驗,這些新鮮的小實驗會讓學生們對化學這門新來的課程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讓孩子們喜歡上化學,自覺地學習化學。教師也可以利用先進的現代多媒體技術,從幻燈片制作,動畫設計等方面來進行知識的展示,利用現代化手段,將一些知識點直觀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抽象知識形象具體化,幫助同學更好地學習吸收。
(二) 變被動為主動
生活小常識,二氧化碳是一種氣體,分子式為CO2,那么水的結構究竟是什么樣子的呢?為什么是一個C和兩個O呢?為什么不是一個O和兩個C?二氧化碳還有哪些提別的性質?教師在導入一個知識點的時候,可以先提出問題,讓同學們自己去思考為什么,改變傳統同學們被動的接受知識的現象,改為引導他們主動去探索知識,對這些問題的深入思考將會促進他們的思維能力的發展,更好地學習化學知識。經過自己思考得出的結論,記憶更加深刻,不知不覺就學會了知識,多思考,又能幫助同學們培養化學思維,掌握學好化學的好方法[3]。
三、不但應試教育,更要素質教育
(一)優化作業設計,發揮習題的功能價值
《義務教育化學課程標準》要求教師要注重學生的持續發展,提升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而九年級的孩子們又要面臨中考。因此,在培養學生參加考試能力的同時,也不能忘記對學生的素質教育。但是,又不能只要應試教育而遺忘了素質教育。不可否認,科學素養教育與應試教育存在一定的矛盾,但是矛盾雙方既是相互對立也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助力兩者并行,追求兩者實現最大化,是每個化學教師應盡的職責。因此,化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更應該抓住每分每秒,優化作業的設計,最大程度地發揮習題的功能價值。
(二)培養化學思維
按照分組課堂教學形式,在教師講授知識點之后,由小組組長帶領各組組員進行分組討論,并且提出每個小組總結出來的問題,由老師統一在課堂上解答,不但不會浪費課堂教學時間,還能幫助一些成績不算太好的同學們提升學習成績,避免一些錯誤的理解。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化學思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同時,提高課堂教學的利用率,更好的減輕學生課后的課業壓力。
總? 結:“減負增效”政策,是當前國家推行的能夠高效提高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教學方式。在化學課堂教學中,教師是的課堂教學的主導者,課堂教學的策劃者,課堂教學的執行者,只有教師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自身的知識容量,才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善于利用多種方式輔助教學,引導學生們積極思考,積極探索,積極參與到老師的授課中來,才能更加高效的學習化學知識,養成化學思維,更好地提升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實現真正的“減負增效”。
參考文獻
[1] 徐延志.構建生態化“實踐課堂”,助力學校減負增效[J].天津育,2021,(25):43-44.
[2]梁萍.減負增效背景下有效課堂練習設計的思考[J].數學學習與究,2020,(02):79.
[3]周持發.淺析在初中化學教學中如何實現減負增效[J].新課程(中),2017,(06):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