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丹丹
摘要:“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由此可見歷史之于一個人學習成長的重要性。作為見證社會進步、科技發展、世代更替的記錄訊息,對歷史的學習能夠引導學生塑造起正確的社會、自然和歷史觀念,感悟其中蘊含的深刻道理并提升自身的知識儲備和思維能力。在初中階段歷史課程內容的廣度與深度和同期其他學科相比更為尤甚知識點不僅多而且分散遍布,學習起來較為吃力。歷史教師需要結合這些現實情況來綜合評估學生的個性特征與發展需求,從而開發應用契合他們的教學模式,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的質量與效率。
關鍵詞:初中歷史;學習興趣;培養策略
近年來歷史教育于中學階段的實踐過程正逐漸獲得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在素質教育理念的指導下,這門學科將培養的重點放在學生的綜合文化素質這一方向上,對道德情操和人文素養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而在實際教學的過程里,由于教材知識內容較為復雜枯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教師們所面臨的共同問題。在傳統教學模式里,教師的授課往往趨于機械呆板,這種灌輸式的知識傳輸效率低下,對于學生的思維能力發展也無裨益。新時代的歷史教師應當立足于興趣角度,讓歷史課程的學習富有趣味,由此激發出學生們的學習熱情,以內在的學習動力驅動他們學好歷史知識。
1.創設教學情境,做好課堂導入
歷史學科的優勢之處有較強的故事性、綜合性以及時代性,這些都是教師可以利用并發揮的地方,通過將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進行引導,將其與課堂教學內容聯系起來,就能夠讓學生對所學內容真正的感興趣,從而去主動探究和分析,自然而然地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在這方面比較常見的方式為歷史故事導入法,一方面考慮到我們與歷史事件所處年代差距甚遠,那些紛爭波折轉述而來更像是一個個故事,那么教師就可以用這些故事來為課堂教學的重要知識點做出鋪墊與注解,引出學生的好奇心,并且將歷史事件更為清晰地呈現在學生的腦海當中,更易于理解和記憶;另一方面教材知識內容更為籠統,往往是從全局角度進行闡述與論證,而歷史故事更能夠反映出文化與社會方面的細節特征,二者互相印證互相完善,能夠將一個古代人所生活的時代背景和生活情境一同呈現出來,因此在課堂教學效果上也就更為出色。以文藝復興的相關知識點為例,教師可以講述這一時期背景也就是中世紀歷史文化中的一些著名事跡,如英格蘭王國的成立,黑暗的宗教裁判所以及黑死病的爆發等,也可以用紀錄片或影視劇來進行呈現。這些故事涉及到方方面面,同時也都與課堂教學知識點密切關聯,將一幅充滿時代特色與異國風情的畫卷展現在學生面前,啟發他們去思考和彼此交流想法,從而更為輕松地消化知識,感悟思想,奠定下自主學習的良好基礎。
2.轉換課堂角色,巧妙設計問答
對于歷史教學而言,教師需要對傳統教學模式所做出的改動之一就是轉變師與生在課堂上的角色屬性,摒棄單方面的知識灌輸,多以拋磚引玉、頭腦風暴、你來我往的問答形式來啟發和提升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對于學生群體的思維特征和個性偏好具有足夠的把握和了解,并且能夠以此為基準將教學活動內容設計布置成為契合學生學習需求的模式,在將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充分發揮出來的同時也將教學效果發揮得更為出色。結合實際教學內容,教師可以選擇直接闡明主題而后由學生發言進行補充完善的方式,或者通過先布設懸念后層層解疑的教學方式,都能使得課堂氣氛更加活躍積極,收獲良好的教學反饋。在講授近現代的歷史課程時,如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內容,教師可以提前布置好學習任務,將整個大的知識模塊分割成多項內容,按照標志——延伸——影響的結構,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將教材知識內容和課外拓展資料填入到框架當中,并依次走上講臺發表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師進行穿針引線,查漏補缺,將課堂教學的知識框架進行完善和總結,每個人切實地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當中,并且從這一啟發式的學習探究當中獲得了正確的答案,能夠有效激發起自己的成就感,積累進一步深入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從而推動學生個人在歷史學習的道路上越走越長遠。
3.為所學知識內容尋找多樣化的實踐載體
歷史學科的知識能力不僅僅在于博覽群書海納百川,還具有相應的實踐性質和反饋能力。教師在開展歷史教學活動時還要重視實踐活動環節,這同樣也對于學生對于歷史的學習興趣有著顯著的推動作用,不僅能夠增添歷史學習的樂趣,讓知識的記憶和消化更為容易,同時也是考驗和應用學生在學習歷史的過程中所形成的思維邏輯體系,讓理論學習與親身實踐結合起來,對歷史學習探究的內容和方法予以延伸拓展,將課堂內外、生活上下都納入歷史學習的領域范疇里面。在第二次工業革命這一知識模塊中,科學技術的突出發展主要體現在三個大方面上,即電力的廣泛應用,內燃機及其帶來的交通工具創新,和新式通訊技術手段的發明應用這三項。在完成課堂上的學習任務以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目光從課本移到生活當中來,尋找這一歷史事件中所記載的科學技術和思想文化在今日我們生活實際當中的映射體現:電力依舊是人們應用最廣泛、最便利的能源形式,也是社會經濟活動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內燃機經過一代又一代的改良和發展,在輕量化、高效化上做出了突破,使得交通工具的體型、速度、載重量和安全性得以優化提升;至于通訊技術手段,和最初的電報以及電話相比,如今的網絡信息時代是從其中產生、性能又遠遠超出這一形式的產物,真正地讓信息傳輸打破了空間距離的限制。通過教材內容與生活實際的結合,學生所學的歷史知識和自身所處的生活情境產生了關聯性,也就沒有了那種遙遠的距離感,并且為學生提供了學習和思考的更多角度,為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的聯系融合提供助力。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結合時事熱點開展各種紀念回顧、交流探討式的實踐活動,通過設置啟發性的活動主題來由學生主導開展課外實踐活動,進一步強化和提升學生的歷史學習素養。
結束語:
對歷史課程的學習而言,興趣既是一把打開知識大門鑰匙,也是指引學海泛舟的燈塔。教師需要在尊重學生獨立自主學習的指導原則下,多加結合學生于歷史學習過程中的實際需求,布設科學新穎的教學模式,確保學生有興趣、有熱情、有動力地投入到歷史學習當中,并且養成良好的探究學習習慣受益終生。
參考文獻:
[1]黨文叁.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20(38):109-110.
[2]趙崇德.初中歷史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培養策略[J].考試周刊,2019(89):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