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琴
摘 要: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地位不容忽視,小學階段是學生成長的關鍵時期,而閱讀能力又是小學生發展必備的一項技能,所以要求教師要重視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基于此,本文重點討論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與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以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培養與提高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1)31-0137-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31.068
語文是小學階段一門重要的學科,而閱讀則是語文這一學科的關鍵部分,正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閱讀能夠給予學生豐富的知識養分,也能夠促進學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更加強調了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與提高的重要性,但由于受到許多方面的限制,如低年級小學生認知和理解能力較差、閱讀興趣和積極性較低等情況,導致很多小學生的閱讀能力較差,不利于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在面對這樣的情況時,小學語文教師要重點關注學生閱讀興趣及閱讀能力的培養,積極進行教學手段的創新,以此促進小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一、小學語文中閱讀教學的現狀
(一)閱讀面窄、閱讀內容單一
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心智尚未發展成熟,所以在其成長過程中主要是依靠父母和教師的正確引導。同時對于小學生而言,日常接觸的閱讀范圍更多是局限在漫畫或小說,以及語文教材中的文章作品,所以閱讀面較小。另外,部分教師也不重視課文閱讀教學的開展,只是局限在教材閱讀中,忽略了閱讀的延伸,導致學生閱讀內容較單一,加之小學生本身自主性并不強,在課外閱讀時間有限的情況下更是不會主動去閱讀,即使閱讀也多以單一化類型為主,久而久之,并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二)閱讀興趣較低
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盼下,學生家長更多是讓學生在課后時間進行各種“養分”補充,這樣的做法無可厚非,但是在學生學習壓力本身較大的情況下,更是沒有太多的時間去閱讀,閱讀量少,閱讀興趣也會逐漸降低。同時,在課堂學習中,教師多以口語相傳的方式開展教學工作,缺乏有效的閱讀指導,甚至有的教師更多關注于學生成績水平的高低,并不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和提高,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仍然按照以往的教學經驗開展教學活動,從而逐漸降低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三)無法真正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
學生如果不能夠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即使讀再多的書,也只是囫圇吞棗,并不能夠真正地體會到閱讀的魅力及作用。部分教師在實際的閱讀教學中,更多只是通篇引領學生進行朗讀,并不重視教授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認為學生只需要了解文章的內容即可,有時只是通過簡單的閱讀傳授學生簡單的閱讀方法,缺乏明確的閱讀教學目標,如此一來,學生并不能夠真正地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也就難以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
(四)未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閱讀是任何一門學科學習的基礎,同時也是學生終身發展必備的一項基本能力,小學生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小學語文教師更是要注重其閱讀能力的培養與提升。然而目前很多小學生并沒有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往往不懂得如何選擇書籍,獨立自主閱讀的積極性和能力也較低。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開展的策略
(一)從激發學生閱讀興趣著手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想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應當從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著手,通過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主動去探究和學習,這一道理相信大多數教師都懂,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
第一, 借助信息化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閱讀興趣。在信息化時代,許多信息化技術也廣泛應用于語文閱讀教學中,極大地轉變的了傳統閱讀教學的方式,并且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興趣。充分發揮出信息技術的優勢,借助直觀化的表現形式來展現閱讀教學內容,這樣能夠幫助教師更好地引導學生進行閱讀,也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比如,在學習《趙州橋》一文時,可在課前導入環節借助多媒體技術讓學生欣賞趙州橋的圖片,讓學生能夠對趙州橋有一個基本的認識,并在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生字詞的基礎上,對事物進行仔細的觀察,從而激發學生的興趣。經典名著導讀時,也可借助信息技術播放相關的影視片段,以此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第二, 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良好的閱讀氛圍也有利于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通過創設生動教學情境的方式,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以此讓學生感受語文學習樂趣的同時,也能夠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比如,在學習《蜘蛛開店》這一篇課文時,這是一篇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分組進行角色扮演,分別對故事中蜘蛛、河馬、長頸鹿、蜈蚣等進行扮演,引導學生根據文章中的內容進行對話,讓學生能夠了解蜘蛛開了三次店為什么都沒有成功。情境教學法是一種有效激發學生興趣的手段,教師應當積極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的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文章中蘊含的知識與道理。
(二)開展個性化閱讀教學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不僅僅只是強調基礎知識的講解,更多是重視學生閱讀能力及閱讀思維的培養,所以需要教師立足于學生的角度,充分考慮各種因素,優化教學設計,通過開展個性化的閱讀,發散學生閱讀思維,從而滿足學生個性化需求,進而達到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及閱讀思維的教學目的。對此,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積極開展個性化的閱讀教學,給予學生更多想象和思考的空間,讓學生能夠在自主閱讀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閱讀能力。對此,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